從歙縣徽州古城魚燈夜遊、黃山市屯溪區花山謎窟探秘,到淮南八公山夜遊環線、安徽博物院首個江淮楚文化主題XR大空間體驗項目《壽春楚歌》……安徽文旅正通過沉浸式旅遊體驗,喚醒遊客深層情緒,實現從服務到體驗的快速躍遷。
所謂沉浸式旅遊體驗,即通過全景式的視、觸、聽、嗅覺交互體驗,使遊客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近年來,旅遊方式早已從過去的觀光旅遊轉變為休閒度假遊,從“快走快遊”轉變為“快走慢遊”。人們的消費重心正從“購買商品”向“購買感覺”轉變,映射到文旅市場,便是消費需求日益個性化、多元化,更加凸顯情緒價值的滿足。
如何把“慢遊”變為“停留”,把“流量”變為“留量”?當務之急就是要開發更多富有歷史人文氣息的精神和感官層面的體驗産品。
隨著互聯網技術迭代升級,高科技手段推陳出新,打造多元化、個性化的體驗産品成為可能。
在歙縣安徽徽州歷史博物館內,戴上專業VR眼鏡,無論是茂密的原始森林,還是活躍其中的史前生物,無不以逼真的三維畫面呈現在眼前。博物館還設置了學方言、拼古建等互動區域,以科技賦能博物館服務,滿足遊客的多元需求,提升遊客的參與度和體驗感。
在霍山縣六萬情峽景區大型實景演出現場,聲光電的綜合運用,讓遊客在倣真的環境中充分感受舞臺上的每一個細節。臺上台下還可以實時互動,遊客既是觀眾又是演員,完全融入情節中去,體驗感爆棚。
歙縣、霍山的沉浸式體驗産品,精準契合了年輕群體的需求。數據顯示,2024年的出遊人群中有超過70%的消費者年齡介於19歲至35歲之間,沉浸式體驗帶來強烈的感官愉悅,成為年輕人的出游動力。
中國旅遊研究院專項調查顯示,85.5%的遊客體驗過沉浸式旅遊活動。歙縣、霍山等地將山水、園林、古街、遊船都化作“戲臺子”,遊客既是看客,也成為推動情節發展的參與者和歷史文化現場的“在場者”。
如今,文旅發展正從看“風景”變為看“場景”。但要推進“沉浸+”,還需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避免內容同質化、炫技化等問題,必須深耕文化IP開發與原創作品培育,以數智化賦能安全性和舒適性,讓沉浸式文旅“出彩”又“出圈”。(文 張敬波)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