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促進兩岸文化交流,加強兩岸非物質文化遺産領域合作,9月28日,“守望精神家園——第十一屆兩岸非物質文化遺産月”系列活動在台灣高雄市啟幕。
活動分為“匠心傳承——內蒙古非物質文化遺産特展”和“詩畫草原——內蒙古非物質文化遺産專場演出”兩大版塊。特展精選和林格爾剪紙、銀銅器製作及鎏金技藝、烏拉特刺繡、內畫、拉弦樂器製作技藝、蒙古族馬具製作技藝、瑪瑙雕刻(滿洲裏)、珠繡等多個國家級、自治區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展出1000余件精美作品。展廳內,觀眾駐足於一件件凝聚匠心的非遺作品前,與非遺代表性傳承人互動交流,探討作品背後的文化故事與技藝傳承。
專場演出現場氣氛熱烈,吸引超過1500名觀眾觀看。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的蒙古族長調、蒙古族呼麥等4個節目,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蒙古族馬頭琴音樂、薩吾爾登等4個節目,自治區級非遺代表性項目盅碗舞、蒙古族短調等10個節目輪番上演,一次次將現場氣氛推向高潮,觀眾掌聲經久不息。這些來自內蒙古非遺中的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將蒙古族獨特的藝術魅力與傳統文化精髓完美呈現,成為連接海峽兩岸的文化紐帶。
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名譽所長田青表示,活動讓兩岸同胞的心交融在了一起,感謝共同的祖先為我們留下這份共同的遺産。許多台灣觀眾表示,內蒙古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多姿多彩,深深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多元一體與血脈相連。
本次活動由中華文化聯誼會、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等單位共同主辦,內蒙古自治區展覽館、內蒙古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呼和浩特市歌劇舞劇院等聯合承辦。活動將持續至10月12日。(記者 馮雪玉)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