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世界首例單倍體幹細胞製備牛羊培育成功 育種週期縮短95%,將全面推動反芻動物育種産業升級
10月7日,內蒙古大學教授楊磊、李光鵬團隊與同濟大學高紹榮院士團隊合作,在國際學術期刊《Nature Biotechnology》上發表研究成果:研究團隊成功培育出世界首例單倍體幹細胞製備牛羊,並建立了一套全新的反芻動物單倍體育種策略,育種週期縮短95%,將全面推動反芻動物育種産業升級。
這項研究為反芻動物育種帶來根本性變革。由於單倍體幹細胞只有一套染色體,基因編輯更容易、更精準,結合“類精子”修飾技術,能將傳統方法需要20年的育種週期縮短至12個月左右,成本顯著降低。同期刊發的評論文章認為,該技術是單倍體幹細胞從探索到應用的里程碑。
牛羊等反芻動物的育種技術是保障全球肉奶供應、提升畜牧業效益的關鍵。然而,傳統生物育種技術過程複雜、耗時長,且克隆胚胎成活率極低,嚴重制約了新品種培育效率。
該研究給出突破性解決方案。團隊成功攻克幹細胞培養與發育難題,創新性構建了“孤雄單倍體幹細胞+‘類精子’表觀修飾+非整合引導編輯”三位一體技術體系。楊磊介紹,依託省部共建草原家畜生殖調控與繁育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深厚積澱,團隊歷經5年持續探索,一舉攻克了三大難關:首次研發全新的FACE培養液,建立了可穩定傳代的牛羊孤雄單倍體幹細胞係;驗證了這些幹細胞具備良好的發育潛能;通過暫態表達魚精蛋白策略,將幹細胞核“壓縮”成類似精子結構,使重構胚發育率提升至體外受精胚胎水準,並成功獲得健康活體牛。
為驗證該技術體系的實際育種能力,團隊瞄準了牛羊育種中的“黃金靶點”——MSTN基因。利用新建的單倍體幹細胞和非整合編輯工具,研究人員一次性實現了MSTN基因的100%敲除,最終成功培育出1隻基因編輯早産羔羊和2頭健康的基因編輯牛,出生率達到13.3%,證明了其應用可行性。
未來,該技術體系還可用於靶向編輯抗病、産奶等基因,有望培育出“高産量、高品質、高抗病”的綜合性優良品種,為保障國家肉奶供給奠定技術和材料基礎。(記者 白蓮)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