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牢記囑託 感恩奮進——安徽往前趕”集中採訪團走進桐城,在六尺巷西側的文昌街道西苑社區,探尋“禮讓和諧”文化如何從千年巷陌走進基層治理實踐,讓古老美德在新時代煥發生機。
桐城六尺巷,這條形成于清康熙年間的百米巷弄,寬僅兩米,青磚黛瓦間沉澱著跨越三百年的文明密碼。“一紙書來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文華殿大學士張英的這首家詩,不僅化解了鄰裡宅基地糾紛,更將“謙和禮讓、知進退、和為貴”的理念植入桐城人的精神血脈。如今,佔地五萬二千平方米的六尺巷景區內,張府、吳府、相府遺存等建築群靜靜矗立,不僅是日均遊客絡繹不絕的文化地標,更成為集學術研究、廉政文化交流於一體的重要平臺,讓禮讓文化在觸摸歷史中代代相傳。

桐城六尺巷 攝影 彭賀
這份文化基因,正成為基層治理的“金鑰匙”。步出六尺巷西行數百步,西苑社區——這個擁有7279人、以“老舊小區多、老年人口多”為特點的社區,已然成為“六尺巷工作法”的生動實踐場。一年來,社區緊扣囑託,創新推行“四微工作法”,讓禮讓精神落地為治理實效。
“微網格”織密民生服務網,社區劃設4個全科網格,配備專職網格員的同時,吸納18名快遞小哥、“五老”人員及退役軍人擔任兼職網格員,他們穿梭街巷間摸排返鄉人員、宣傳政策、收集民意,實現“需求在網格發現、資源在網格整合、矛盾在網格化解”;“微聯盟”匯聚治理合力,以社區黨組織為軸心,組建包含共建單位、駐區機構、群團組織的區域化“黨建聯盟”,依託“彩虹之家”“林苑之家”兩大特色平臺,將住戶信息細化為7類並標注分類,引導退役軍人、醫護人員、教師等在職黨員精準對接居民需求;“微服務”打通惠民最後一米,構建“黨總支—網格黨支部—小區黨小組—黨員單元長”四級組織架構,變“等人上門”為“主動下沉”,2118戶居民實現“戶戶到”,非常住人口亦通過電話全覆蓋,收集問題經分類梳理後,由社區“兩委”成員領辦、督辦、聯辦,形成閉環工作機制,“群眾説事”活動更激活民間力量,凝聚共治合力;“微信用”激發參與熱情,社區創新設立“信用超市”,居民參與志願活動所得積分可兌換商品或服務,讓“人人都是志願者、人人都是受益者”的理念紮根人心,“睦鄰同心 幸福西苑”的氛圍日益濃厚。
西苑社區的實踐並非個例。如今,“六尺巷工作法”已在桐城遍地開花,全市已設置六尺巷調解室300余處。今年以來,該市成功調解矛盾糾紛1244件,調解率高達99.83%,矛盾糾紛數量同比下降44.8%,實現“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的治理目標。
從六尺巷的“三尺禮讓”到萬家燈火的“和諧共治”,從歷史佳話到現代治理範式,桐城用實踐詮釋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永遠是滋養現代文明的源頭活水;真正的文化傳承,在於讓古老智慧在時代變遷中不斷適配新需求、煥發新活力。在“安徽往前趕”的征程中,這份植根文化、服務民生的治理實踐,正為基層治理現代化提供著“桐城答案”。(文 金沐雨)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