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記者從呼和浩特市科技局獲悉,今年前三季度,呼和浩特市共簽訂1047份“科技合同”,總金額達27.19億元,這兩項數據均位居全區第一;其中成交金額較上年同期增長50.67%,強勁的增長勢頭,不僅展現出城市旺盛的科技創新活力,更讓首府發展的底氣愈發充足。
在科技創新的關鍵領域,呼和浩特市近來的突破可圈可點。企業創新“尖子生”隊伍不斷壯大,目前已培育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601家、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852家,這兩個數量均在全區拔得頭籌;按每萬家企業計算,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64家,提前超額完成“十四五”規劃設定的目標。
圍繞打造區域科技創新中心的目標,呼和浩特市從方向聚焦、平臺搭建、政策扶持3個維度發力,一步步構建起高品質的科技創新體系,為科技能級躍升築牢根基。
在關鍵領域突破上,呼和浩特市精準發力。國家層面,圍繞乳業、生物技術兩大重點領域,成功承接4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且均由本地民營領軍企業牽頭,當前在研的國家項目數量創下歷史新高;自治區層面,繼2024年“光柵、乳業、乳酸菌”3個點位納入自治區科技“突圍”工程後,今年又爭取到16項“突圍”工程“揭榜挂帥”項目,佔全區總量的41%,覆蓋了氫能、儲能等前沿領域;市級層面,則聚焦未來網絡、合成生物等熱點方向,部署了25項“突圍”項目,持續為創新發展蓄能。
創新平臺的佈局也在不斷完善。目前,全市已形成“一區一園四谷多平臺”的創新格局,呼包鄂國家自主示範區建設方案已上報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乳業技術創新中心二期工程已啟動建設;7家共建創新平臺累計實施科研項目59項,孵化出97家企業。在綠色農畜、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等領域,突破不斷涌現:乳業集群成功入選國家先進製造業集群,綠氫裝備實現無儲能離網制氫,丁二胺綠色低碳示範生産線順利落地,寒武紀、萬幫等行業頭部企業也相繼落戶呼和浩特。
政策保障的“定心丸”更是精準送到企業和科研人員手中。呼和浩特市先後出臺“科技強市26條”“人才強市25條”等政策,建立起研發投入激勵機制,推行科研項目“包乾制+負面清單”管理模式,讓科研人員擁有更大的自主權;同時深化成果轉化機制改革,打造蒙科聚創新集聚區,設立呼和浩特産業創新研究院,推動“中關村科學城—呼和浩特科技城”雙城産業圈建設,截至目前,已累計引進43位兩院院士、231個高層次人才團隊,為科技創新注入了強勁的人才動力。(記者 劉洋)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