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鄂爾多斯職業學院。

學生在虛倣實訓課堂學習。

學生在學院煤制甲醇—二甲醚倣真工廠綜合實訓。

師帶徒在企業實習。

國能神東集團援建産教融合實訓基地。

學生參加化工管路拆裝實訓。
近年來,鄂爾多斯職業學院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內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工作主線,以“服務國家能源安全、賦能地方産業升級”為己任,緊扣建設“國家重要能源和戰略資源基地”和鄂爾多斯“四個世界級産業”目標,重點打造煤炭智慧開採技術和煤炭清潔利用兩大特色專業群。十餘年間,學院為國家能源戰略落地和地方産業高品質發展培養各類技術技能人才5萬餘人,成為助力世界級産業集群建設、守護國家能源安全的重要力量。
錨定世界級産業佈局 築牢全産業鏈特色專業根基
鄂爾多斯市是國家重要的能源基地,是國家規劃建設的14個大型煤炭基地之一,9個大型煤電基地之一,4個現代煤化工示範區之一和西氣東輸重要氣源地。鄂爾多斯職業學院立足區域産業優勢,深刻把握國家“加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推動煤礦智慧化建設”的戰略部署,打破專業壁壘,不斷調整優化專業佈局,依託已建成的國家骨幹專業、教育部現代學徒制試點專業及自治區特色專業,構建了與能源、化工産業集群精準對接的煤炭“開採—轉化—應用—安全”全鏈條特色專業體系。
針對世界級能源産業智慧化轉型需求,學院打造了覆蓋“採掘技術+智慧控制+設備維護+安全管控”的煤礦智慧開採相關專業,並聯合國家能源集團神東煤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鄂爾多斯市能源投資開發有限公司、鄂爾多斯市數字經濟發展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共建産教融合實訓基地。該基地配備採、掘、通、運等井下實際生産設備以及虛擬實訓平臺、智慧礦井調度中心,學生在校即可全面學習智慧開採技術。
圍繞世界級現代煤化工産業升級,學院同步佈局“煤炭洗選+轉化應用+安全保障”的煤炭清潔利用相關專業,與中天合創能源有限責任公司、匯能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內蒙古伊泰集團有限公司等龍頭企業開展合作,將煤制烯烴、煤基可降解塑膠等前沿工藝融入教學,形成“前端保障智慧開採、後端助力清潔轉化”的專業協同格局。這一格局精準匹配了能源、化工兩大産業集群對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使得畢業生90%以上進入地方大型煤炭化工企業,成為崗位能手和業務骨幹。
對接産業痛點 産教融合破解人才供需難題
隨著鄂爾多斯能源、化工産業加速向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轉型,技術技能人才短缺問題成為制約高品質發展的共性痛點。區域內煤礦智慧開採與煤化工領域,年均需高職層次人才約2.7萬人,其中智慧裝備操作、煤基新材料研發、化工安全管控等核心崗位的供需比高達1:12,人才缺口已成為制約鄂爾多斯能源化工産業集群高品質發展的關鍵瓶頸。
針對“企業招工難與學校招生難”這一突出問題,學院以全産業鏈特色專業為紐帶,深化“政行園企校”協同育人模式,創新推行“訂單培養+學徒制”雙軌模式。學院聯合匯能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內蒙古鄂爾多斯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共建“智慧採掘班”,與中天合創能源有限責任公司、卓正集團合作開設“煤化工技術班”,企業直接參與學校的招生、培養、實習、就業全過程。
企業累計派駐240余名技術骨幹擔任兼職教師,將真實生産項目轉化為教學案例,併為學生提供“50%校內理論+50%企業實操”的培養方案。在此模式下,學生兼具“學徒”與“員工”雙重身份,企業還設立獎助學金,讓學生實現“入學即入企、就讀即就業”,營造出良好的産業人才培養生態。目前,相關專業年招生人數達1000余人,較3年前增長了近10倍。
要讓學生學得會、學得好,實訓是關鍵。學院充分考慮能源化工産業的特殊性,通過“虛實結合、産教一體”模式,建成了覆蓋煤礦智慧採掘全流程的實訓基地和智慧生産場景,並聯合企業打造虛實結合的智慧化工技能公共實訓基地。該基地借助VR技術,模擬“煤氣化裝置泄漏”“井下智慧通風調控”“煤化工倣真工廠”等高危場景,以匹配能源化工産業的安全生産需求。
學院與天津大學精餾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共建的鄂爾多斯分中心,實現了“實訓—研發—服務”一體化,年實訓工位供給超10萬人次,成為兩大産業集群共享的“技術技能培養平臺”。近年來,學院陸續建成鄂爾多斯化工安全實訓基地、蒙蘇化工安全實訓基地、鄂爾多斯化工類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全國石油和化工行業職業能力評價基地、鄂爾多斯市職業技能鑒定所以及能源化工産教融合實踐中心等,實訓場地總面積已超過1.3萬平方米,形成了各方參與、覆蓋全域、功能完備的實訓體系。
在政府、園區、行業、企業、學校的共同努力下,煤炭、化工專業的“訂單”比例超70%,畢業生本地就業率穩定在83%以上,多數畢業生在入職後3個月內即可獨立上崗,企業滿意度達98%。為緊跟産業發展節奏,學院還建立了“年度企業調研+動態課程調整”機制。2024年,學院新增“智慧礦山物聯網應用”“煤基新材料檢測”等6門跨領域融合課程,並將能源、化工産業的技術革新案例轉化為50個模組化教學項目,致力於培養“一專多能”的複合型人才。
強化社會服務 全方位賦能世界級産業升級
在提升人才培養品質的同時,學院緊密對接産業發展,尤其是企業生産過程中的實際問題,組建了12支“雙師型”技術攻關團隊,圍繞能源化工全産業鏈、全生産流程,為企業提供技術支撐與社會服務。近3年,累計解決企業技術難題108項,完成科技成果轉化37項,技術服務到款額超2000萬元,實現了“教學—科研—服務”的良性循環。其中,自治區“科技興蒙”重點項目《智慧礦山安全生産智慧管控平臺關鍵技術及應用示範》,在煤礦生産一體化安全管控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學院與內蒙古大學、中科合成油內蒙古有限公司聯合研發煤化工煙道氣電催化轉化技術,通過建立光伏儲能微電網耦合二氧化碳高效轉化裝置,為化工企業二氧化碳轉化、應用提供新的解決方案。
學院積極發揮職業院校在産教融合中的樞紐作用,與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匯能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牽頭成立內蒙古現代化煤炭開採行業産教融合共同體。該共同體吸納了行業企業、科研院所、本科及中職院校50多家,開展産教研學用全方位合作,有力推動了能源行業的産教融合和科教融匯。
學院還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中國煤炭科工集團有限公司等頭部企業以及鄂爾多斯市數字經濟發展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共同編寫教材、開發教學軟體,共建産業學院、實訓平臺。同時,依託教育部國際交流項目,加入“向北開放職教聯盟”以及中蒙、中白俄、中印尼産教融合共同體,輸出專業課程和職教標準,助力能源企業“揚帆出海”。
學院建成了全國職工教育培訓示範點、內蒙古工匠學院等社會服務平臺,面向全産業鏈開展技能培訓,年均培訓超1萬人次。其中,針對傳統礦工的“智慧開採技術升級培訓”,幫助1200余人掌握了煤礦開採智慧裝備操作技能;為退役軍人開設的“能源化工定向班”,就業率達100%。在服務鄉村振興方面,學院助力“科技下鄉”,將煤炭清潔利用、煤化工廢棄物資源化技術推廣至農村牧區,形成了“覆蓋全産業鏈、惠及多類群體”的服務格局。
這些年來,學院準確把握國家、自治區推動職業教育高品質發展的政策“東風”,積極爭取國家“教育強國推進工程”和自治區職教專項支持,充分發揮重大專項的引導撬動作用。鄂爾多斯市政府出臺《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激勵辦法》,每年設立1億元職教發展專項資金,全面加強能源化工專業、課程、教師、基地、教材“五金”建設。
隨著學校辦學條件和服務産業能力的大幅提升,校企合作愈發緊密、互動更為良性。近百家能源化工企業積極參與辦學,除捐助超億元設備共建實訓基地外,累計發放獎助學金50余萬元,形成了“政府統籌、企業參與、學校實施”的協同育人生態,為特色專業對接能源、化工産業集群提供了堅實保障。
面向未來,鄂爾多斯職業學院將始終圍繞服務國家戰略和助力地方産業這一中心任務,深化能源化工領域特色專業建設。力爭到2029年,建成國家級煤炭、化工領域産教融合平臺,持續為行業、企業培養“懂技術、能實戰、留得住”的技術技能人才,以職教力量守護國家能源安全,助力鄂爾多斯打造世界極能源産業集群。(本版文圖均由鄂爾多斯職業學院提供)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