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呼和浩特市特色商業街區——回民區寬巷子夜景。

烏海市海南區養老綜合服務中心為老年人提供溫馨的活動空間,老人們在此休閒互動,享受便捷的養老服務。

郵政公司建立完善縣鄉村物流配送體系。

呼和浩特市青城惠民菜店惠民蔬菜專區。

鄂爾多斯市康巴什區濱河街道寧馨社區開展的兒童活動。(以上圖片由呼和浩特市商務局、烏海市商務局、鄂爾多斯市商務局提供)

京包客專動車組。劉錦波 攝 通往清水河縣老牛灣黃河大峽谷景區的公路。 千里草原風景大道。
10月26日,走進呼和浩特市萬和體育公園,草坪、步道、樹林、湖泊在陽光照耀下泛起斑斕色彩。羽毛球場、乒乓球場、網球場等場地笑聲頻傳,孩子們在兒童樂園追逐嬉戲,勾勒出城市民生的溫暖底色。
“從家出發走5、6分鐘就能到這座公園,每天和家人朋友來散步、鍛鍊,早就成了習慣。”家住呼和浩特市玉泉區富麗社區的郭女士,連連為“家門口”的體育公園點讚。
這樣的便民場景,源於當地“300米見綠、500米見園”的全域公園體系建設。而這只是內蒙古全面推進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的一個縮影。所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是以社區居民為服務對象、步行15分鐘為半徑,集聚多業態、滿足居民基本消費與品質消費的社區商圈。它既是提升城市功能、暢通經濟微循環的關鍵舉措,更是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民生工程。
近年來,內蒙古以“試點帶動、典型引路、全面推開”為路徑,聚焦業態、服務、管理“三個升級”,推動便民生活圈從“基礎覆蓋”邁入“品質提升”的2.0階段。截至目前,全區已確定10個試點城市、2個全域推進先行區試點地區,累計建成254個便民生活圈,覆蓋534個社區、服務居民超607萬人,帶動就業56.2萬人,居民綜合滿意度達90%以上。
“多元供給”讓業態設施更豐富
圍繞居民剛性需求,內蒙古按照“缺什麼補什麼”原則,將原有“一店一早、一菜一修、一老一小”的“六個一”基礎業態,拓展為新增“一收一洗”的“八個一”,全面覆蓋居民基礎生活需求。
“一店一早”服務更優——全區推動4002家便利店、2052家綜合超市、5795家早餐店進駐社區。其中,呼和浩特市新增535家品牌連鎖便利店、近200家“紅蜂驛站”;烏海市1470家早餐店與400余家便利店形成“早餐+日常採購”保障網,熱乎早餐與便捷購物成為“下樓即得”的生活標配。
“一菜一修”覆蓋更全——全區建成712個標準化菜市場、3916家生鮮店(菜店)、2028個小修小補點。呼和浩特市建設300家青城惠民菜店,每年安排超1000余萬元專項資金支持;包頭市平均每個生活圈配備11.5個菜店、4.5個維修點,目前共有1465家生鮮店(菜店)、575個維修點。
“一老一小”保障更細——全區建成580個養老站點、519家家政店、671個托育機構。鄂爾多斯市30處老年助餐點年服務超80萬人次;呼倫貝爾市185個惠民食堂覆蓋7萬餘名經濟困難老年人;烏海市每千人口托位數達4.55個,還嵌入親子閱讀、手工工坊等300余個業態。
“一收一洗”服務更全——呼和浩特市設置300個再生資源回收站點,含40個標準化再生資源回收站、80余個智慧回收亭;包頭市新建245個公共充電樁,滿足居民綠色出行需求。
在此基礎上,內蒙古進一步拓展品質提升類業態與新業態新模式。文化休閒場景更鮮活:全區建成322家新式書店、638家運動健身房,呼和浩特市利用閒置空地新建480片籠式足球場,錫林郭勒盟用社區閒置土地建口袋公園、健身廣場;特色餐飲更興旺:呼倫貝爾市打造10個特色餐飲街區,培育242家特色餐飲店、70家“呼倫貝爾味道”十佳店,興安盟阿爾山市建成“潮嗨巷”特色餐飲街並設消費幫扶專區;康養服務更優質:赤峰市松山區引入社區養老服務中心,老年人可通過小程式點單享受上門服務,呼倫貝爾市園丁社區構建“醫、藥、養、體、食、居、遊、娛”等八大功能矩陣,打造一站式康養綜合體。
同時,數字賦能讓服務更高效。赤峰市打造“龍鄉甄選”平臺,整合289種本地名優特産,發展“線上下單+門店提取”即時零售模式;呼倫貝爾市開發“百鮮駕到”小程式,實現“1小時送達”,已服務200余個小區、覆蓋30萬人。
“品質服務”讓服務體驗更優質
今年7月,呼和浩特萬象城正式亮相。這座商業新地標匯聚300余家國內外知名品牌,憑藉新奇品牌、豐富活動與舒適環境,迅速成為市民“打卡”熱點。
“這裡有很多國際美食、地方風味餐廳,從日料、法餐,到地道的內蒙古特色美食、新潮奶茶店,我們在家門口,就可以品嘗到世界各地的美味,真是幸福感滿滿。”特意帶著家人來此品嘗滇菜的杜女士表示,這裡環境舒適、交通便利,是市民休閒娛樂的好去處。
除了萬象城的落地,特斯拉、華為等品牌首店(旗艦店)的入駐,中商世界裏智慧生活MALL、新華MALL等新商業綜合體開業運營,以及振華廣場等持續發力,一大批國際國內品牌首店、旗艦店紛紛來到內蒙古,為消費者打造全方位的智慧生活體驗空間。
商業體的良性互動,提升了城市商圈的服務能力和吸引力,讓居民出門步行不到15分鐘,就能輕鬆享受逛、吃、玩、購等多元樂趣。為了讓“品質提升類業態”更加豐富,“品質服務圈內覆蓋”加快實現,內蒙古以“品牌化、人性化、特色化”為導向,加快特色商業培育。
鼓勵大型企業品牌化連鎖化發展。鼓勵額爾敦、老綏元等餐飲連鎖企業、老字號企業以及王府井奧萊・如意小鎮、新華MALL等商業體擴大規模,通過輸出品牌、標準、管理與服務,帶動中小商戶轉型,提升服務規範化水準,促使服務消費領域個性化、商品供給優質化發展,滿足消費者對商品和服務品質的升級需求。
特色化多樣化活動豐富服務場景。全區開展“一刻鐘便民生活月”,呼和浩特市組織大型商超、家電企業在50多個社區舉辦百餘場惠民促消費活動;烏海市舉辦首屆“北京東城區老字號商品推薦活動”,充實居民消費選擇。
人性化品質化服務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赤峰市為失業群體提供技能培訓、崗位對接,惠及300余人次;通過“城鄉用工互通”組織900余人參與藜麥采收,帶動增收19萬餘元;組建社區商業聯盟,吸引85家商戶加入,開展2次麗景集市、5次農産品團購,幫助更多農戶與手藝人拓寬産品銷路。
今年,內蒙古已確定7個自治區特色商業項目,呼和浩特市和包頭市分別入選全國第二批現代商貿流通、全國零售業創新提升試點城市,全區消費場景進一步創新提升。
“多元共治”讓社區治理更智慧
居民點單想看場電影,社區立刻聯動黨員志願者,在社區門口支起銀幕,一場露天電影照亮了鄰裡歡聚的笑臉;獨居、殘疾老人面對退休年檢認證犯難,兒女不在身邊、手機操作不熟成了“攔路虎”,志願者便主動上門,手把手幫著完成認證;“手藝人”志願服務隊更是居民身邊的“及時雨”,他們用“低償+無償”的方式,把便利送到家門口,讓難題在敲開家門的瞬間迎刃而解。
走進烏海市海勃灣區林蔭街道海馨社區,這裡以“居民點單、社區派單、志願者接單”模式為紐帶,用實際行動織密民生服務網。海馨社區以“群眾需求在哪,志願服務就延伸到哪”為服務理念,整合轄區資源,形成以社區黨委為中心,轄區單位、社會組織、志願者團隊、居民群眾共同參與的社區服務管理新機制,聚焦社區共建力量,推動志願力量深度融入社區治理肌理。
為充分調動和發揮社區社會組織、志願者、黨員的積極性,社區通過“積分兌換”激勵機制、積分存儲方式對社會組織、志願者進行管理,有效激勵社區社會組織、志願者開展志願服務的持續性。
傳統社區治理多依賴政府或居委會“單向管理”,易出現“管不過來、管不到位”的問題。而“多元共治”將政府部門、社區居委會、物業公司、居民代表、社會組織(如養老機構、志願者團隊)、轄區企業等納入治理體系,形成“1+N”協同模式,這種“各展所長、互補短板”的協同,避免了單一主體的局限性,也讓居民的幸福指數更高。
在赤峰市,松山區興安街道臨潢生活圈打造了“易廣興”社會治理平臺,吸納1695家商戶入駐,優選435家成為“紅石榴”愛心聯盟商戶;通過“消費返點抵物業費”“繳物業費返代金券”等方式,促進居民消費與物業繳費良性互動,形成“六方聯動”共治格局。
為進一步推動生活圈治理與服務智慧化升級,呼和浩特市聯合美團開發“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動態地圖”並持續升級,新城區蘇雅拉生活圈開通社區小程式,依託青城醫療實現社區衛生站遠程會診預約;呼倫貝爾市建成“一刻鐘智慧生活服務圈智慧服務平臺”,整合購物、養老、政務等線上功能與社區助餐線下服務,提供搜索、導航、調度支持。
一刻鐘便民生活圈不僅僅是一個服務半徑,而是衡量居民生活方便程度、生活品質的重要尺規,通過良性互動持續迭代,成為不斷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溫馨家園。
“下一步,我們將以打造‘宜居宜業、宜遊宜購、宜老宜小的全齡友好型品質生活圈’為目標,實現地級以上城市主城區和有條件縣城社區全覆蓋,讓生活圈成為提升居民幸福感、推動城市高品質發展的民生載體與活力引擎。”自治區商務廳相關負責人表示。(記者 高慧 見習記者 耿欣)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