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盤活住宅維修資金有序推進老舊小區改造

2017-04-17 14:30:20|來源:濟南日報|編輯:闞金劍 |責編:張琳瑞

  原標題:“動刀”老房子盤活住宅專項維修資金

  圖片默認標題

  老舊小區經過改造煥然一新。(資料照片)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加快老舊住宅小區整治提升”的目標任務,278個老舊小區將“舊貌換新顏”,89846戶居民將因此受益。“動刀”老舊小區,也是黨代會報告中關於“城市雙修”中城市修補的一項重點任務,人代會期間引發代表關注。

  老房功能迫切需要改善

  林芳在普利街社區幹了20多年的“小巷總理”,2000多戶居民的家長裏短、大事小事她都“心裏有數”。連續當選三屆人大代表的她,在過去一年有2件多年心願終於變成現實。

  一件是社區居委會的辦公活動用房“升級”,搬離原來幾十平方米的小房子,住進400平方米的雙層樓。這是她在人代會上為全市老舊小區居委會喊了10年的建議,“濟南近年來逐步改善社區居委會辦公用房條件,去年終於輪到我所在的社區了”。

  另一件是20多年的老舊小區改造提升了,路邊寬了、燈變亮了、墻體變新了、綠化更美了,林芳對老舊小區改造提升的“好處”深有體會。

  “我市現在還有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建造的紅磚樓。”濟南市人大代表、山東科技大學濟南校區公共課部教師宋韶梅説,由於歷史原因,舊城改造進展較慢,中心城區尚有不少老舊小區存在,不僅影響濟南市容與城市風貌,也影響居民生活水準的改善與提高。

  老樓加裝電梯6月有望試點

  “隨著人民生活水準的提高,原來單一的居住功能已經不能滿足當下舒適、環保、方便等要求,迫切盼望老建築居住功能得到改善。”濟南市人大代表、山東智邦改建加固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胡正春説,在濟南市區留存著大量建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居民小區,這些小區大多是6層以下的開放式居住區。以歷下區為例,按2016年2月統計顯示,二環東路以內現有6層以下樓群92個,包括開放式居民樓片區40個,樓房1094座,共有居民14萬人。由此可想,整治工作十分艱巨。

  近幾年,市民對電梯、雙氣、網絡、宜居環境等配置願望強烈。在今年政府16件為民實事中,“整治老舊住宅小區”被列為其中一項。據悉,今年6月30日前這項民生工程將全面開工,11月30日前小區環境、基礎配套設施整治改造將全部完工。

  另外,濟南市老年人較多的多層住宅小區要求加裝電梯的呼聲也很高。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有條件的多層住宅加裝電梯”,記者獲悉,老樓加裝電梯相關政策將很快出臺,6月進入實質性階段,我市相關部門將選取老舊小區中條件具備、加裝意願強烈的作為試點。

  改造提升“管前”還要“管後”

  前不久,為了讓社區環境保持好,林芳還特別組織成立了“社區居民尋訪團”,責任就是日常給社區“找茬兒”。此次參加人代會,她就專門帶來尋訪團收集的民意,“社區改造提升要‘管前’還要‘管後’,不僅要做好單一工程,還要綜合統籌推進,保證路面平整、管道銜接、路網科學等等,不要給居民帶來日後的‘煩惱’”。

  胡正春建議,建設城市既有建築數據中心,有序推進老舊小區升級改造。建議政府組織主導、多方參與,針對當前形勢,加快編制既有建築改造升級項目管理辦法。另外,屬地街道辦事處、居民委員會、原房改售房單位或業主委員會等應予以協助和協調,將老舊小區綜合改造升級工作落到實處。

  胡正春説,由於房企對老舊小區改造“興趣”不大,政府財政預算有限。建議政府加大財政獎補力度,盤活相關老舊小區住宅專項維修資金,統籌用好住房公積金、企業公積金、既有建築節能改造資金等。

  對盤活專項維修基金的問題,林芳認為,首先應當增加專項維修資金的透明度,讓居民對這筆賬的“來龍去脈”一清二楚,從而最大限度發揮這筆錢的效用。在資金來源方面,建議動員所有權人、居民等通過多種方式,多方籌集資金,自行承擔部分改造資金,提升改造老舊小區。另外,有關部門應當協調供電、供水、燃氣、熱力、通信、物業等企業支持專營設施改造,建立一次性投入,靠長期服務管理取得回報的長效機制。(濟南日報記者 范俐鑫)

  • 濟南趵突泉再現“雲霧潤蒸”奇觀
  • 四年前通車的山東省首條“綠色公路示範高速”,現喜獲“李春獎”!
  • 泰山霧凇與白雪相輝映
  • 濟南九如山浪漫冰瀑布引遊人
  • 山東榮成迎來大範圍降雪天氣
  • 山東青島:瑞雪紛紛伴鷗飛
  • 動物園裏下雪啦!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