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山東七措並舉精準發力 助推農業科技園區體系建設
齊魯網4月17日訊:山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今天(17日)召開新聞發佈會,解讀山東省農業科技園區體系建議實施意見。
近年來,山東以工業園區理念推進農業一二三産聯動,構建了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省級農業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省級農業科技園四級聯動、梯次發展的新格局。下一步,為推進科技園區建設,山東將精準發力,重點在七個領域加大投入。
一是建立支撐服務平臺,構築農業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快捷通道。以農業科技園區為載體,依託技術創新帶動産業升級,實施了“渤海糧倉”、“精準農業”、“國家農業信息化示範省”、“農業大數據”等國家、省重大農業科技創新工程,推動了農業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渤海糧倉”工程示範區鹽鹼地種糧面積增加到100多萬畝,基本建立了濱海鹽鹼地標準化作物種植技術體系。與中國科學院合作實施的中科院科技服務網絡(STS)計劃,首批8個農業科技重點項目累計實現經濟效益近100億元。依託園區吸納整合全國優質科技創新資源,建設鹽鹼地控制及利用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建設“壽光果菜品種權交易中心”,組織壽光、蘭陵蔬菜科技博覽會,搭建了農業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平臺。
二是延伸農業産業鏈,培育壯大區域特色優勢産業。按照“一縣一園一特色”思路,帶動每個農業縣打造1-2個産業規模超10億元的優勢産業,培育形成了壽光蔬菜、煙臺葡萄、樂陵馬鈴薯、萊蕪生薑、泰安苗木花卉等10多個全國本領域規模最大、效益最突出的特色産業群。棲霞蘋果、威海水産、平邑金銀花、嶧城石榴、東阿阿膠、青州花卉等傳統優勢産業插上了科技的翅膀,菏澤油用牡丹、商河溫泉農業、齊河菌菜、淄川富硒農作物、鄒平山藥等一批新興産業脫穎而出。園區設施農業、精準農業、智慧農業疊加光伏産業、循環農業等新型生産方式,提升了區域産業競爭力。
三是構建多層次人才體系,打造農業科技人才創新創業的重要基地。以農業科技園區為依託,深入開展“科技特派員農村科技創業行動”、“萬人星火科技培訓計劃”,積極拓展星創天地,為科技特派員、返鄉農民工領辦創辦企業、大學生創業就業等開拓新途徑。構建了農村信息網、科技特派員和農技推廣站一體化發展的“網、員、站”新型農科服務機制。全省通過科技部網絡認定註冊的科技特派員(法人)達到4823人(個),已實施科技開發項目1169項,創辦領辦企業407家,實現年利潤6.5億元,培訓農民98.5萬人。
四是創新服務機制,在脫貧攻堅戰打響園區品牌。園區發揮自身優勢,助力脫貧攻堅。通過園區龍頭企業實施精準扶貧,因地、因業、因戶、因人施策,進行定制化的農業技術諮詢指導、産業幫扶帶動,提高貧困農戶造血功能和自我發展能力。山東複製依靠農業科技園區推進對口幫扶的模式做法,助力科技援疆、援藏、援青和井岡山精準扶貧等。壽光園區發展蔬菜産業,新吸納就業人數1.5萬人,人均收入2.92萬元,帶動當地農民16.4萬人增收。煙臺園區與6個省定貧困村簽訂科技扶貧協議,從新品種引進、現代種植模式推廣、病蟲害綜合防治等多方面幫扶,帶動貧困村脫貧致富。
五是探索農業發展新模式,發展“互聯網+”現代農業。依託聖豐種業與聯想集團聯手打造雲農場電商平臺,展示全省園區統一的網絡服務平臺,創建新型“互聯網+農業科技園區+高科技”模式。在全省涉農縣(市、區)建設了120個雲農業科技園縣級綜合服務中心、300個服務站點,開展專家技術諮詢、優良品種技術推薦、市場供求、電子商務、創業指導等專業化服務,利用“互聯網+”將信息、農技、金融、物流等先進生産要素滲透到農業各環節,成為職業農民培訓、農技推廣轉化、農業信息綜合服務的窗口和據點。
六是堅持産城、産鎮、産村融合,建設美麗鄉村。拓展農業多業態,堅持農業産業、文化、旅遊“三位一體”和生産、生活、生態融合發展,建設龍口葡萄、青島西海岸新區藍莓、福山大櫻桃等一批集特色産業、觀光旅遊、鄉土風味為一體的“特色小鎮”。榮成農高區建設了2萬噸污水處理廠,啟動了總建築面積36萬平方米的5村並區改造工程。泰安農高區致力於打造泰城東部副中心,建設濱水田園衛星城,為新農村建設和新型城鎮化提供了示範。
七是加強農業科技國際合作,主動融入“一帶一路”戰略。加強園區國際科技合作,黃三角國家農高區積極推進與荷蘭瓦赫寧根大學、以色列希伯來大學等科技合作,規劃建設1000畝的中以農業科技生態城、中荷設施農業裝備研發製造基地進展順利。德州樂陵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培育的“希森6號”等功能性馬鈴薯品種超越國外品種,已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輸出到哈薩克斯坦。威海農業園區的泰祥集團創建皇朝馬漢對外貿易服務平臺,100多家企業抱團出海,提高了農業企業國際知名度和競爭力。(記者 劉傑)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