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駐村第一書記李東:脫貧致富的引路人

2017-05-04 11:15:46|來源:國際在線|編輯:闞金劍 |責編:張琳瑞

  國際在線山東頻道消息(闞金劍 通訊員 閻盛霆 唐瓊):李東,山東省淄博市交通運輸局派駐淄川區太河鎮老峪村擔任第一書記。從駐村第一天起,李東就在工作筆記寫上這樣一段話:“解難題,真扶貧,不能擺樣子,要實實在在地為群眾做實事、做好事,急群眾所急,想群眾所想。”駐村2年來,把老峪村當成自己的家,把村民當成自己的家人,鋪下身子,一心為民,感動了老峪,收穫了村民的信任。

  真蹲實駐 做貧困群眾的貼心人

  老峪村位於淄博市淄川東部山區,三面環山,位置偏僻,是省級扶貧重點村。全村共有91戶286人,其中立卡貧困戶163人,87戶,耕地210畝。老峪村屬於淄博飲用水源保護地,不允許上工業項目和養殖項目,村內可用自然資源較少,村民缺少致富門路,村集體沒有任何收入,經濟基礎薄弱。

  駐村前,李東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但到村後,村窮民貧的狀況還是讓李東很是吃驚。他看到85歲高齡的王洪一老兩口拖著病弱的身體在農田勞作時,頓時淚流滿面……心中暗暗發誓:“一定要帶領村民早脫貧、早致富,儘快過上好日子。”

  為此,李東挨家挨戶進行走訪,了解村情民意,吃住在村裏,很快和當地群眾打成一片,摸清了村裏的情況。本著循序漸進的工作思路,先是協調雙楊建材廠等多家企業,接納安置車希洲等12位村民就業,平均月務工收入3000元左右,有效增加了貧困戶收入。

  同時,在派出單位的幫助下,參與開展“過暖冬、過好年”行動,為10戶精準識別特困戶發放10噸蘭煤和10套被褥,發動單位幹部職工捐贈200余套衣物,一併送到百姓手中,緩解了生活困難。為了進一步改善居住環境,組織村內黨員到各家各戶修理門窗,做好保暖工作,防止透風漏氣,確保順利度過寒冷的冬天。

  黨建引領  做貧困村發展的引路人

  要想發展好,基礎要打牢。黨建是基礎,必須提高群眾對村“兩委”班子的信心。對此,從抓黨建抓班子、帶思想轉觀念、帶制度強規範入手,著力完善老峪村基層黨建各項工作。在派出單位的支持下,投資5萬餘元改建了村黨員活動中心和農村知識書屋,對現有辦公、值班用房進行改造,配齊學習桌椅、電視和書架圖書。督促村黨支部成員嚴格執行“四議兩公開”、黨務村務財務公開、“三會一課”、“5+X”黨員集中活動日等制度,修訂細化了村規民約,使村裏得各項工作逐步走上正軌。

  針對村裏三面環山、地勢較低、易發洪澇災害等因素,李東帶領村裏黨員義務出工出力,僅用一個月時間就建成了一條深1米、寬1米、長500多米的排水渠,從根本上解決了村民果園排水等難題,受到了群眾讚揚。排水渠竣工的當天,83歲的王明忠老人逢人便説:“如今的黨真是群眾的貼心人,真正關心群眾的疾苦。跟著這樣的黨幹革命,我就是年齡再大,也渾身有使不完的勁……”

  真幫實扶 做牽掛百姓的有心人

  作為駐村第一書記,李東時刻牽掛著村民的冷暖。比如,哪家的生活困難,哪家的子女外出打工,哪家的老人需要照顧,他的心裏都有一本明細賬。村民王明義媳婦精神有點問題,有一次兩口子吵架,媳婦喝了農藥,得知情況以後,馬上和村書記把病人送到鎮醫院做了應急處理,後轉院去了大醫院,並墊付醫藥費,及時挽救了一條生命,以實際行動,贏得了群眾的信任。

  李東深知,要從根本上解決貧窮落後的局面,不能只靠“輸血”,更要靠“造血”。針對老峪村屬於市飲用水源保護區,不能進行工業開發和畜牧養殖的實際情況,積極拓寬思路,與村“兩委”在探索高效種植經濟作物上做文章。利用爭取到的5萬元農業開發資金,連片種植了100畝花椒樹,加上村裏原有的20畝花椒樹林,現如今老峪村已經形成了120畝花椒樹的産業基地,每年都有固定的經濟效益。根據市場估算,目前鮮花椒每斤8元錢,三年後畝産估計達到500斤左右,每畝收益約在4000元左右。 120畝花椒樹第三年産值就可以達到48萬,人均收入增加1800元左右,且隨著樹木增長,産量逐年遞增,收入遞增,這樣就會帶動村民脫貧致富。同時,引導群眾種植核桃、櫻桃、草莓、小米等經濟作物。

  近兩年來,在李東的積極爭取和協調下,市交通運輸局、市扶貧辦、財政、水利等部門先後撥付各類資金127萬元支持老峪村發展,村裏的路硬化了、自來水通了、路燈亮了、廣場也建了起來,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其中,為方便村民夜間出行及娛樂活動,安裝24盞路燈;為滿足文化下鄉和村民健康向上的娛樂活動需求,新建兩處約400平方宣傳文化廣場;為解決村民吃水問題,新打深水井一眼,對水泵及泵房進行設備更新,對蓄水池進行加固、消毒改造;硬化村內道路2700平方,實現村內道路硬化率100%;為方便群眾生産,新修生産路3000米;旱廁改造73余戶,並在村中心新建兩處水衝式公共廁所;對村內主幹道的路域環境進行綜合整治,填埋一個700立方的垃圾坑,擴寬進村道路,粉刷街道,種植觀賞性植物,徹底改變了原有道路臟亂差的現象。

  今年4月份,利用市交通運輸局20萬元幫扶資金,吸引外資20余萬元,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和條件,開工建設“農家樂”旅遊、採摘和拓展訓練基地,大力發展鄉村旅遊項目,6月份完工營業後,將進一步增加村集體和貧困戶收入。

  欲問秋果何所累,自有春風雨瀟瀟。一項項工程,見證了市交通運輸局攜手老峪村共建新農村的實際行動;一件件實事,勾勒著黨群幹群一家親的感人畫面......日前,只要一走進太河鎮老峪村,就能真切的感受到這個位於大山深處的小村煥然一新的面貌。通過一系列項目的落實,相信用不了多久,老峪村就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早日完成脫貧致富的目標,達到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標準,人民的生活就會更好了、村居環境更漂亮了、村民的幸福指數也就更高了。

  • 濟南趵突泉再現“雲霧潤蒸”奇觀
  • 四年前通車的山東省首條“綠色公路示範高速”,現喜獲“李春獎”!
  • 泰山霧凇與白雪相輝映
  • 濟南九如山浪漫冰瀑布引遊人
  • 山東榮成迎來大範圍降雪天氣
  • 山東青島:瑞雪紛紛伴鷗飛
  • 動物園裏下雪啦!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