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強化農業源污染防治 秸稈利用率近九成

2017-08-22 14:25:13|來源:瑯琊新聞網|編輯:闞金劍 |責編:趙瀅溪

  原標題:臨沂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 秸稈利用近九成

  化肥、農藥、地膜等農業投入品不合理使用和秸稈等農業廢棄物的不充分利用是造成種植業面源污染的主要因素。近年來,隨著測土配方施肥、水肥一體化、耕地品質提升等項目的示範推廣,臨沂市化肥使用總量逐年減少,優化了肥料結構,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大力推廣綠色防控技術,示範基地每年減少化學農藥使用量5%以上;加大統防統治作業面積,每年完成統防統治面積500萬畝次;秸稈禁燒與綜合利用工作有力推進,2016年,臨沂市主要農作物秸稈利用率達88%以上。

【生態山東-文字列表】【走遍山東-臨沂】臨沂強化農業源污染防治 秸稈利用率近九成

  “桃色誘惑”捕殺害蟲,綠色無污染

  不用農藥就可以防治害蟲,你知道綠色無污染的高科技嗎?據市農業局專家介紹,昆蟲性誘劑是模擬自然界的昆蟲性信息素,通過釋放器釋放到田間來誘殺異性害蟲的倣生高科技産品,具有專一性,對益蟲、天敵不會造成危害,是一種純綠色無污染防治害蟲的方法。

  近年來,蒙陰縣在舊寨鄉、岱崮鎮、高都鎮設立3個性誘劑示範區,安裝性誘劑1000多套,覆蓋面積2000畝,誘殺金紋細蛾、桃小食心蟲、梨小食心蟲等多種害蟲,平均每季可減少用藥2-3次,減少農藥使用量約30%;在岱崮鎮、野店鎮等鄉鎮安裝殺蟲燈160盞,防控面積8000畝,誘殺桃蛀螟、桃小食心蟲、梨小食心蟲等果樹害蟲;在蒙陰街道、舊寨鄉設立6個黃色粘蟲板示範區,示範面積6000畝,黃色粘蟲板對蚜蟲等害蟲具有顯著的防治效果,平均每季減少用藥次數2-3次。

  近年來,臨沂市大力推廣綠色防控技術,加大統防統治作業面積,減少農藥帶來的農業面源污染。2017年全市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防治組織達250家,每年完成統防統治面積500萬畝次。臨沂市在全市範圍內集成配套以農業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科學用藥等技術措施為主的綠色防控技術體系,創新推廣模式,輻射帶動綠色防控技術的推廣應用。高效低毒農藥覆蓋率達90%以上,化學農藥用量明顯下降。通過大力開展綠色控害技術推廣和宣傳,全市實施綠色防控技術的面積達到200多萬畝次。

  2012年以來,郯城縣在水稻主要種植鄉鎮歸昌鄉建立了2萬畝姜湖貢米綠色防控示範區,其中核心有機水稻基地300畝,採用物理殺蟲技術,安裝振頻物理殺蟲燈150盞,放置二化螟性誘劑6萬餘個。2014年以來,在郯城、蘭陵、平邑縣等組織實施了小麥病蟲害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融合的試驗示範工作,大力推廣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和綠色防控技術與統防統治的融合,有效降低了農藥殘留污染,提高了防治效果。

  莒南縣新建立了茶樹、果園、蔬菜等綠色防控示範基地三處,道口鎮曹家莊子蔬菜有機生産示範園,面積100畝,帶動輻射全縣2萬畝的設施蔬菜的綠色生産;在澇坡鎮魏家雞山建了果樹有機生産示範園,面積100畝;在洙邊鎮金龍湖茶園建立了茶葉有機生産示範園,面積300畝,輻射帶動萬畝茶園的綠色生産。

【生態山東-文字列表】【走遍山東-臨沂】臨沂強化農業源污染防治 秸稈利用率近九成

工人們把打好捆的秸稈轉運到造紙廠。

  推廣地膜回收,秸稈綜合利用率高

  有莊稼的地方就有秸稈,莊稼收穫後焚燒秸稈不僅利用率低,而且造成大氣污染。近年來,臨沂市大力開展秸稈禁燒與綜合利用,讓每年收穫的季節田地裏不再“狼煙四起”。

  2016年全市主要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8%以上,全年環境衛星、氣象衛星監測通報臨沂市零火點。全年完成秸稈切碎還田300余萬畝,秸稈機械打捆100余萬畝。秋季秸稈禁燒與利用投入資金10061.73萬元,共完成玉米秸稈切碎還田220萬畝,佔收穫玉米總量的60%;青貯玉米秸稈75萬立方米,共52萬噸;共收儲秸稈60余萬噸,打捆秸稈35萬噸。

  今年三夏期間,完成秸稈還田累計面積372萬畝,秸稈切碎還田率達到76.1%;全市用於實施小麥秸稈切碎還田作業獎補的資金達到7750萬元(其中,市級財政4650萬元),資金投入和秸稈還田率均創歷年新高。

  農用地膜處理不好,也容易造成環境污染。在地膜污染防治方面,臨沂市一方面推廣標準厚度地膜,建立地膜回收和加工再利用網點,另一方面積極研發、試驗示範可降解地膜。臨沂市實施地膜回收與綜合利用農業清潔生産示範項目,沂南縣、沂水縣和蘭陵縣分別於2014年和2015年承擔了國家地膜回收與綜合利用農業清潔生産示範項目。通過項目實施,建設了地膜加工點3處,新增廢舊地膜加工能力4280噸,新增地膜回收面積143萬畝,項目實施區域地膜回收率達到80%。

  同時,臨沂市承擔農業部可降解地膜對比試驗示範工作。市農業環境保護監測站分別在莒南縣和沂南縣佈置實施了可降解地膜對比試驗。以期利用三年時間(2015-2017年),通過在開展曝曬、埋土和花生覆膜栽培試驗,觀測各參試可降解地膜樣品的農田覆蓋效應及其降解性能的可控,確定其在消除地膜殘留污染、促進地膜覆蓋栽培健康發展方面的可能性。

  2016-2017年,山東省耕地品質提升項目地膜污染防治工程在沂南實施。項目由沂南縣智聖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等四家合作社作為實施主體,推廣0.008mm以上標準加厚地膜近2萬畝,建立地膜回收點6個,項目實施區地膜回收率達到80%以上。

  優化肥料結構,化肥使用量逐年降低

  近年來,臨沂市通過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實施“沃土工程”、提倡有機肥替代、推廣水肥一體化等多項措施,優化了肥料結構,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化肥使用量逐年降低。

  2013年以來,全市累計完成土樣採集20144個,化驗土樣112991項次。免費發放宣傳材料210.25萬份,舉辦培訓班2911期次,培訓技術人員2.48萬多人次,培訓農民35萬餘人次。建設測土配方施肥萬畝示範區140個,千畝示範片306個,村級示範方2300個。累計推廣應用各類配方肥43萬餘噸。與傳統施肥習慣相比,累計減少化肥施用6萬餘噸,實現農業生産節本增效6.1億元以上,經濟、社會、生態效益顯著,有效減少了農業面源污染。

  市農業部門通過對郯城和費縣施肥狀況的調研獲悉,推廣測土施肥技術後,小麥、玉米、花生、西瓜等作物氮肥使用量及施肥總量有所降低,鉀肥使用量適當增加,氮磷鉀比例趨於合理;複合肥、配方肥、有機無機復混肥所佔比例大幅度增加,單質肥料佔比減少;碳銨用量明顯減少,被尿素替代,大大提高了肥料利用率,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臨沂市大力推廣秸稈綜合利用技術,實施“沃土工程”。通過秸稈直接或過腹還田,在避免秸稈焚燒或自然堆漚對環境污染的同時,培肥地力,減少化學肥料的使用。同時,提倡有機肥替代。以蘭陵、臨沭、費縣、沂南、沂水、蒙陰為重點,在果蔬種植區推廣有機肥替代技術,改變“重化肥,輕有機肥”的傳統習慣,加大有機肥料的施用比例。整合項目資源,強化宣傳培訓,突出農企合作,通過技術補貼、物化補貼、扶貧開發、政府招標、試驗示範等方式,引導農民廣泛應用有機肥。

  2017年,臨沂市制定了《臨沂市水肥一體化技術提質增效轉型升級實施方案》,下發了《關於做好全市水肥一體化技術推廣工作的通知》,對全市“十三五”期間新增水肥一體化技術推廣60萬畝任務進行了分解,明確了任務目標。2017年在原有20萬畝水肥一體化的基礎上,新增15萬畝。沂水縣、沂南縣建立水肥一體化示範縣,爭取省財政資金支持400萬元。

  為進一步了解臨沂市農産品産地環境及農産品品質安全狀況,根據省環保總站統一安排,臨沂市于2015-2017年間分3批次,共5個縣區開展了重金屬加密監測工作。共採集土壤樣品803個,農産品1326個。

  2016-2017年山東省耕地品質提升項目重金屬污染防治工程在蘭陵縣實施,項目建設土壤重金屬修復示範區300畝,其中一般農田污染修復示範區150畝,常年菜田污染修復示範區150畝,研究現行耕作制度下重金屬污染土壤修復治理技術方法;建設技術模式研究試驗區60畝,重點研究各項修復技術對鎘的修復效果,為優化技術方案提供依據。   (沂蒙晚報記者 王泓鈞)

  • 濟南趵突泉再現“雲霧潤蒸”奇觀
  • 四年前通車的山東省首條“綠色公路示範高速”,現喜獲“李春獎”!
  • 泰山霧凇與白雪相輝映
  • 濟南九如山浪漫冰瀑布引遊人
  • 山東榮成迎來大範圍降雪天氣
  • 山東青島:瑞雪紛紛伴鷗飛
  • 動物園裏下雪啦!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