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黨組出臺高校人才發展指導意見

2017-08-22 10:35:17|來源:齊魯網|編輯:闞金劍 |責編:趙瀅溪

       原標題:教育部黨組出臺指導意見 向高校放權 為人才鬆綁

  齊魯網8月22日訊:記者今天從教育部了解到,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落實中央《關於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日前,中共教育部黨組印發了《關於加快直屬高校高層次人才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向高校放權,為人才鬆綁,創新高層次人才發展體制機制,促使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盡展其長。

  《意見》提出,今後,直屬高校高層次人才發展要堅持黨管人才、服務發展大局、突出育人導向、激發人才活力、優化人才佈局和擴大人才開放等6條基本原則,到2020年實現高層次人才隊伍規模、結構和品質適應事業發展需求,服務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示範引領作用進一步增強,推動形成具有中國特色和國際競爭力的高校人才制度體系和發展環境。

  在加強人才工作組織領導上,《意見》明確,要認真落實黨管人才原則,完善黨管人才工作機制,突出政治標準,嚴把政治方向;建立高校各級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人才工作目標責任制,將高層次人才發展列為落實黨建工作責任制情況述職的重要內容。

  在強化高層次人才培育支持的具體措施方面,《意見》要求,要加強思想理論教育和政治引領,在人才引進、人才選聘、課題申報、職稱評審等過程中,堅持思想政治素質和師德規範要求,實行“一票否決”制;通過完善人才發展投入機制、加大人才開發投入力度等方式,加大人才發展支持力度;通過深入實施國家重大人才工程、支持高校設立傑出人才工作室等多種形式,著力造就傑出人才、領軍人才及高水準創新團隊。

  此外,還要完善青年人才培養機制,建立健全普惠性支持措施,創新青年人才培養開發、評價發現、選拔任用、流動配置、激勵保障機制,善於發現、重點支持、放手使用青年優秀人才。

  《意見》還明確要求,今後,直屬高校在加強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時,要突出“高精尖缺”導向,圍繞“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重點引進活躍在國際學術前沿、滿足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一流科學家、學科領軍人物和創新團隊、高層次青年人才和急需緊缺青年專門人才。同時,支持高校面向全球公開招聘院係負責人、學科帶頭人,在海外建立辦學機構、人才工作站;建立訪問學者制度,實施多元化、柔性人才引進機制。

  為了充分發揮海外高層次人才作用,《意見》強調,堅持充分尊重、積極支持、放手使用的方針,鼓勵海外高層次人才發揮更大作用;支持海外高層次人才承擔科技計劃項目及課題,深度參與科研攻關和技術創新,適度放開外籍高層次人才參與教學科研獎項評選限制;高校要發揮用人主體作用,完善支持配套政策,為海外高層次人才在生活上提供更多便利,在工作上提供更多機會和更大舞臺;鼓勵高校建立改革試驗區,創新海外高層次人才組織和管理模式。

  在優化高層次人才考核評價和創新高層次人才激勵保障機制方面,《意見》要求,要突出品德、能力和業績導向,並根據學科、類型和人才發展階段,逐步完善體現中國特色、符合國際通行標準的人才分類評價體系;要改進評價方式,科學設置考核評價週期和考核辦法,激勵高層次人才投身重大原始創新研究。建立健全有利於提高競爭力的內部分配機制,鼓勵高校實行高層次人才協議工資制、項目工資制等績效工資分配方式,統籌考慮引進高層次人才與現有高層次人才工資待遇,建立符合實際、水準適當、發展均衡、管理規範的薪酬分配體系。

  為規範高層次人才有序流動,《意見》還明確指出,要加強高層次人才流動的規範化管理,強化高校與人才的契約關係和法治意識,落實聘用合同管理;堅持正確的人才流動導向,鼓勵高層次人才向中西部和東北地區高校流動,不鼓勵東部地區高校從中西部、東北地區高校引進人才;發揮高校人才工作聯盟作用,逐步建立行業自律機制和人才流動協商溝通機制。同時,鼓勵高校與科研機構、企業實現人才資源優勢互補。

  《意見》最後強調要加強對高層次人才的團結、引領、服務,落實領導幹部聯繫服務專家制度,班子成員要帶頭聽取專家意見建議,幫助解決實際問題,密切思想感情聯繫。充分發揮人才在決策諮詢、評審評估、科學普及和知識傳播等方面作用,加強高層次人才典型宣傳。關心高層次人才身心健康,提供良好醫療保健服務。(記者 王志芹)

  • 濟南趵突泉再現“雲霧潤蒸”奇觀
  • 四年前通車的山東省首條“綠色公路示範高速”,現喜獲“李春獎”!
  • 泰山霧凇與白雪相輝映
  • 濟南九如山浪漫冰瀑布引遊人
  • 山東榮成迎來大範圍降雪天氣
  • 山東青島:瑞雪紛紛伴鷗飛
  • 動物園裏下雪啦!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