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一大波教育福利來襲 新改擴建225所學校
最近,咱們青島又在央視露臉了!
《焦點訪談》點讚青島
不“霸道”的“暴走團”——
一支60多人平均年齡57歲
活躍在校園不佔馬路的健走隊
外地暴走團佔據公路,
影響交通又危險!
青島把大叔大媽請進校園,
一不小心成了全國的典範,
小編給出一圈、不,一操場的讚!
在昨天的民生在線網談上,青島市教育局副局長王銓介紹了此事的背景,目前,市南區、市北區、李滄區、嶗山區、城陽區、黃島區、即墨市、膠州市、平度市、萊西市具備開放條件的學校已經對外開放,全市已有385所中小學校體育場地設施向社會公眾開放。
8月23日下午,青島市教育局副局長王銓做客青島新聞網《民生在線》欄目,圍繞“辦人民滿意的教育”主題與網民在線交流。
青島市教育局副局長王銓
在與網友在線交流中,
還透露了一大波教育好消息!
嚴打有償補課處理五名頂風作案老師
在與網友交流中,家長們對於在校教師有償開班的情況意見很大,對此,王銓答覆到,市教育局已出臺了《青島市教育局治理中小學教師有償補課若干規定》和《青島市教育局關於做好中小學教師有償補課治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對師德師風,特別是在職教師利用職務之便,從事有償補課提出了硬性規定和剛性要求。
近年來,各區市採取有效措施,廣泛開展整治在職教師業餘時間從事有償補課專項行動,對頂風而上參與校外培訓機構對學生進行有償補課的五名教師分別給予記過、降低專業技術職務等級處分,並在全市範圍內進行了通報。對於教師違規違紀的現象,市教育局實行零容忍,發現一起、查處一起,歡迎網民進行監督。
青島實驗初中李滄校區已獲批
在網談中,網友詢問李滄區金水路北綠城小區配套中學的建設進展,王銓回復説,綠城周邊規劃建設青島實驗初中李滄校區,該學校新建項目已啟動,近期已取得國務院國土資源部批復,將儘快辦理其他相關手續,儘早開工建設。
多所高職院校啟動籌建
不少家長表示,孩子上完中職馬上就要就業,未來中職生能否多些上升的渠道?
王銓説,目前,青島正在積極構建現代職教體系,進入職業學校的學生有“3 +4”、“五年制高等職業教育”、春季高考等多種形式進入高職院校進行深造,我市職業學校學生畢業之後進入高校的比例大約在40%左右。
但目前青島確實存在中職學校過多、高職院校偏少的結構性問題。市教育局正積極爭取省教育廳支持,爭取更多地進入山東省“十三五”高等教育設置發展規劃,通過財政投入、引進社會資金、實行混合所有制等形式,集中力量建設一批具有現代職業院校特色、校企深度融合的職業院校。目前,青島工程職業學院、青島幼兒師範專科學校等高職院校的規劃和籌建工作已經開始啟動。今後幾年,我市會建成多所高職院校,滿足家長和職業學校學生的升學需求。
職校生生均公用費用不低於普高生1.5倍
職業教育一直是青島教育發展的一大亮點,王銓在與網友交流時介紹説,為提高保障水準,青島市規定,中等職業教育生均公用經費標準不得低於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經費標準的1.5倍。
同時,青島市制定了中職學校分專業生均公用經費標準,其中最低類別每生每年3000元,最高類別每生每年5200元,並將實習耗材等因素考慮在生均公用經費增長範圍之內;在中職學校實行全免學費政策,在國家免學費政策的基礎上,將一、二、三年級學生全部納入免學費範圍;鼓勵職業院校學生考取多個職業資格證書,對考取第二個職業資格證書的學生給予300元的補助,考取第三個及更多職業資格證書的學生給予500元的獎勵。
年底完成新建、改擴建225所中小學
在網談中,中小學、幼兒園規劃建設問題一直是網友們關心的重點,王銓説,早在2014年,青島市政府印發了《青島市教育設施佈局專項規劃(2014-2020年)》,為島城教育發展定下了調子,到2016年底,青島已建成義務教育學校300余所、幼兒園370余所,全市97.8%的中小學達到市定現代化學校標準。
具體到今年,到2017年底,全市規劃投入資金近170億元新建、改擴建225所中小學,全面解決城鎮中小學大班額問題。市、區政府主要負責人簽訂解決大班額問題目標責任書,狠抓落實,截至目前,已投入資金135億元建成157所中小學。
2017年計劃補充教師2700余人
在網談中,不少家長對青島各中小學師資情況表示擔心,會不會出現老師“供不應求”的情況?
王銓局長表示,為了加大義務教育學校教師補充交流工作力度,青島通過改革教師選聘方式,採用中小學教師聘用制等方式,2015年至2016年,補充教師6500余人;2017年,計劃補充教師2700余人。2016年,啟動鄉村學校緊缺學科教師補充工程,面向農村中小學招聘相關學科教師789名,佔全年全市教師招聘總計劃的28.6%,計劃到2017年為鄉村中小學共配備1400余名音、體、美等學科專任教師。
期待青島教育資源越來越豐富!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