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向陽紅01”環球航次從青島起航
此次環球綜合科考分為6個航段:第一航段在中印度洋海盆開展稀土資源調查和深海環境等綜合考察;第二、三航段在南大西洋洋中脊開展多金屬硫化物及深海特殊環境綜合考察;第四航段在南極半島周邊陸架和陸坡區開展多學科、全方位的海洋環境綜合考察;第五、六航段在東南太平洋海盆開展稀土資源和環境綜合考察。
“向陽紅01”所攜探測“神器”
我國最先進的科考船 “向陽紅01”昨日從青島起航,執行2017—2018年環球海洋綜合科學考察航次。
此次環球科考由中國大洋46航次和中國第34次南極科學考察(與“雪龍船”聯合組隊)兩部分主體任務做支持,是我國首次將大洋科考與極地科考整合在一起的環球海洋綜合科學考察活動,將歷時260天,航程超過35000海裏,預計2018年5月15日返回青島。
實現資源、環境、氣候融合調查
此次環球航次由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組織實施,參與單位多達十幾家,參與人員271人。據航次總首席、海洋一所所長李鐵剛介紹,以前單一任務組隊模式,往往容易讓科學調查 “割裂”開來,“實際上,海洋系統所有的科學問題都有自然的關聯性,比如某種海底固體礦床的形成,恰恰就是地球深部動力學過程與大洋深部洋流相互作用的結果。我們積極開啟‘一船多任務’遠洋科考先例,以科學問題做牽引,將實現多學科、全要素、多時空尺度的綜合性海洋環境科考目標。”
據介紹,此次環球綜合科考分為6個航段:第一航段在中印度洋海盆開展稀土資源調查和深海環境等綜合考察;第二、三航段在南大西洋洋中脊開展多金屬硫化物及深海特殊環境綜合考察;第四航段在南極半島周邊陸架和陸坡區開展多學科、全方位的海洋環境綜合考察;第五、六航段在東南太平洋海盆開展稀土資源和環境綜合考察。整個環球航次將實現資源、環境、氣候三位一體的高度融合,為我國海洋氣候和海洋預報謀篇佈局,為海上絲綢之路建設保駕護航。
首次進軍南大西洋
據李鐵剛介紹,此次環球科考“向陽紅01”搭載的調查設備近五十台(套),包括深龍鑽機、深拖系統、深海浮標潛標、長岩心取樣器、高解析度多道地震儀、水體放射性快速監測儀等設備,其中多套為我國自主研發的海底探測設備。這些深海探測“神器”將組合發力,支撐科考隊員探索破解大洋深處的各種未解之謎。“我們每行駛400海裏就會放出一個探空氣球,沿路也將持續進行各類走航探測。”
有了這些先進的科考設備,該環球航次將實現多個 “首次探秘”。例如,科學家將進軍此前極少涉足的南大西洋區域,探究南大西洋熱液活動和成礦規律以及極端環境下生命過程、熱帶大西洋表層環流與季風系統參數、南大西洋水文特徵與生物群落結構組成等。
再如,對南極半島周邊洋區環境綜合考察。我國科考隊員將首次利用480道多道地震儀、多波束水深探測系統、淺地層剖面儀等綜合探測技術對南極海底地形、地質結構、環境狀況等展開高精度的綜合調查。通過這次綜合考察,就像是為南極半島海域做一次全面體檢,也為研究南極地區的現在、過去和未來提供重要的科學支撐數據。
開展海洋垃圾等環境調查
該環球航次除對海洋地質過程、洋流和大氣動力學過程、海洋生物與生物地球化學循環過程等科學問題進行考察外,還有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在走航過程中全程開展“微塑膠”、海洋垃圾、大洋缺氧區和海水酸化等新環境熱點調查。
“深海大洋的海水看上去很清澈,但是我們取上水樣在電子顯微鏡下放大1000倍進行觀察,發現了大量極微小的塑膠顆粒。”李鐵剛向記者解釋,海上紫外線強烈,分解能力也強,加之海水動力作用,很多排入海中的塑膠被分解成微小顆粒,儘管肉眼很難發現,但它們實際上並沒有消失,對海洋污染更隱形更嚴重。
“微塑膠研究目前也是國際關注的熱點,但全球對大洋區域微塑膠調查數據有限,此次我們會沿整個航線定點、走航式採樣,獲取整個航線上微塑膠分佈的相關信息,同步觀測微塑膠和物理海洋環境參數。航次結束後,將建設大洋微塑膠數據庫和相關技術平臺,為今後研究全球海洋環境中微塑膠的遷移和環境效應提供基礎數據。”李鐵剛表示,這也是作為海洋大國的責任擔當。
“向陽紅01”
“向陽紅01”船長99.8米,寬17.8米,吃水5.6米,滿載排水量4980噸,具備12級抗風能力,續航力15000海裏,是我國目前最先進的遠洋科考船之一。
該船2016年6月18日交付海洋一所使用併入列中國國家海洋調查船隊。自此,安全在航237天,先後順利完成四次調查設備海試航次、印度洋水體綜合調查秋季航次、西太平洋地球物理綜合調查以及東海水體調查夏季航次任務,總航程累計4.3萬海裏。 (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記者 王娉)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