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山東頻道消息(任莉 通訊員 劉新紅 孔穎 陳振東):近年來,曲阜市以主體功能區理論為引領,圍繞“美麗鄉村、文化國際慢城”等重點項目建設,大力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步伐加快,全市形成“優質糧食、高端林果蔬菜、現代畜禽養殖、花卉”四大主導産業和“草莓、大蒜、葡萄、櫻桃、大棗”等十大優勢農産品,呈現出以生態農業為主導、高效農業為主體、休閒農業為補充的現代農業發展新格局,石門山、吳村、尼山三個農業主導型鄉鎮的生態觀光旅遊農業初步形成。
截至目前,曲阜市“一村一品”專業村達120個,其中省級以上一村一品示範村鎮有3個:石門山鎮(草莓)被評為“全國一村一品示範鎮”,吳村鎮(葡萄)、尼山鎮西官村(鄉村旅遊)被評為“山東省一村一品示範村鎮”。全市規模以上農業龍頭企業達135家,其中省級3家、濟寧市級51家,形成糧油加工、畜禽加工、木材加工為主的“龍頭型”企業體系,呈現出集群發展、快速發展、梯次發展的良好局面。全市註冊家庭農場200家,註冊農民專業合作社784家,發展農家樂100余家。2015年曲阜市被農業部、國家旅遊局命名為“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
“主體功能區”理論助推休閒觀光農業施展拳腳
為改變農業鄉鎮發展重心不明確、政策獎補不足、工業考核壓力過大的問題,曲阜市從鼓勵生態休閒觀光農業的大局出發,2011年首次提出了主體功能區建設的概念,將12個鎮街劃分為服務業引領型、工業主導型和觀光農業主導型。在考核上,不再單純看項目規模和財稅收入,而是根據其主導産業項目完成情況進行個性化考核。其中,石門山鎮、吳村鎮和尼山鎮被劃為觀光農業主導型鄉鎮,佔到了鄉鎮總數的四分之一。考核指揮棒一變,過去一直處於“弱勢”地位的農業型鄉鎮終於厚積薄發,開始圍著自己最有自信的好山、好水做文章,休閒農業、鄉村旅遊等“新六産”如雨後春筍般涌現出來。
“美麗鄉村+現代農業+國際慢城”模式讓“第六産業”綻放七彩業態
堅持“因地制宜、以特取勝”的休閒觀光農業發展方向,把現代農業發展與國際文化慢城和美麗鄉村建設有效地結合起來,三個農業型鎮街大力發展旅遊觀光和特色休閒農業,加大招商引資、資金投入和産業扶持力度,倡導綠色生態,突出休閒體驗,打造田園風光,開發農業與鄉村旅遊業的潛力。如今,愈發完善的“第六産業”格局,正憑藉“農田上的旅遊”創造出更多的經濟效益,在讓群眾實實在在得收益的同時描繪出了一幅花笑人歡的美麗圖景。曲阜將吳村鎮、石門山鎮兩個鎮作為美麗鄉村建設的示範片區,以“山、水、田、村”四要素為生態格局,構建慢生態、慢生活、慢旅遊、慢交通四大生態系統,融入國際慢城理念打造休閒慢城。曲阜的生態休閒觀光農業正迸發出旺盛的活力,用積極綻放的七彩業態構築起“第六産業”的良好雛形。
融資增信給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插上“騰飛的翅膀”
農業由於缺少有效的抵押物,貸款難一直是制約農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問題。2014年,曲阜市爭取了山東省融資增信試點縣項目,根據山東省《農業新型經營主體融資增信試點工作操作辦法》(魯財農[2014]31號)及有關文件精神,曲阜市財政局、銀行部門、農口部門共同開展了融資增信業務工作。目前,爭取山東省財政擔保資金500萬元,曲阜市財政配套資金150萬元,財政擔保資金共計650萬元。銀行按照與財政擔保金1:20的放大比例安排授信額度,貸款總額度可放大到13000萬元,單個增信對象的授信額度原則上不超過200萬元。截至目前,全市農業新型經營主體融資增信貸款額累計達4200萬元,貸款戶有農業生産經營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養大戶等形式共120戶。有效解決了農業新型經營主體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為曲阜市農業健康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農業商業性保險給農業生産戴上“安全帽”
曲阜市在落實好國家對小麥、玉米、花生等作物政策保險的同時,2017年4月,經曲阜市政府同意,曲阜市財政單列資金在全市開展農業商業性保險工作。曲阜市農業局、財政局、人民財産保險公司聯合出臺了《關於在曲阜市開展農業商業性保險工作的通知》(曲農字[2017]38號),加大農業保險品種,針對政策性保險以外的小麥、玉米、葡萄、大拱棚、冬暖式(日光式)蔬菜大棚、農業龍頭企業開展商業性保險工作,曲阜市財政按投保費的60%給予補貼。政策進一步增強農民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最大限度降低農業經濟損失,為農業産業持續發展、農民持續增收、農村和諧穩定提供強力支撐。
抓招商引資,強化外力支撐
2017年9月,曲阜市玫瑰莊園、牡丹園、海棠小鎮等項目已建成並初具規模,另外,引進了投資3億元的儒源耕讀文化體驗園項目、投資5000萬元的虹美生態小鎮項目、投資7000萬元的農高園有機葡萄産業園項目、投資1億元的百譽農業科技園項目和投資9200萬元的秸稈綜合利用項目,為“新六産”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