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吃”進垃圾“吐”出寶
生活垃圾進行全封閉焚燒,可用來發電,殘余物還能變寶利用,避免了大量填埋對環境的二次污染;秸稈、尾菜等農業廢棄物發酵後可産生天然氣和肥料,天然氣還直供島城市民;建築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後,廢料填埋礦山治理山體……填埋一直是生活垃圾處理主要方式,平度市卻在“垃圾山”中找到了“真金白銀”,作為我省唯一獲批的國家中小城市綜合改革試點市,平度創新垃圾處理方式,走出了一條城鄉環境綜合整治的成功之路,成為我市乃至全省的典範標杆。近日,記者跟隨市市容環境整治行動指揮部辦公室組織的觀摩會走進平度,見到了一座市容市貌大改觀的新城。這裡垃圾山正在慢慢被“吃掉”,廢物轉眼變成了寶。
■末端——處理
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免填埋
坐落在平度市田莊固體廢棄物處理場南側有座花園式的工廠,這裡綠樹環繞,人工水池內噴泉噴涌,如果不事先獲知,記者壓根想不到這裡是一座垃圾處理廠,因為在這裡,你看不到堆成山的生活垃圾,甚至聞不到任何垃圾的臭氣味,而人工湖內的水則是處理後的生産廢水。這就是平度市今年剛剛建成運營的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佔地100畝,日處理生活垃圾900噸。平度市日均城鄉垃圾清運量850.5噸,目前可實現全部進廠處置,也就是説平度全市每天産生的生活垃圾都可以在這裡消解化為灰。
據悉,該項目採用目前國際上最先進的“機械往複式爐排爐”技術,整個生産過程採用全封閉自動化處理,焚燒産生的有害物質可被高溫瞬間分解。而更重要的是,生活垃圾不但可減量化無害化處理,焚燒還可用來發電,一年可産生約5500萬度電,實現生活垃圾的資源化利用。
記者在採訪時獲悉,平度市作為人口大市,之前主要採用垃圾填埋方式處理垃圾,但是日均垃圾進場量大大超過了填埋場設計處理能力,縮短了填埋場的設計使用年限。居民生活産生的垃圾越來越多,要選擇新的填埋場也基本不可能。 “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的落地,使得平度市城鄉生活垃圾全部得到有效處理,是平度市生活垃圾處理的一次重大革命,改變了傳統的以填埋為主要方式的垃圾處理方式,有效解決了日益嚴重的城市生活垃圾問題,徹底解決了垃圾因填埋帶來的一系列問題。
吃進秸稈菜葉出來能源肥料
有了最先進的“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平度城鄉生活垃圾得到全解決,但是作為農業大市,農業産生的秸稈、尾菜、畜禽糞便等也是一大垃圾來源。今年5月,隨著位於平度南村的青島生物質能源項目的建成投産,被視為垃圾的農業廢棄物也都全成了寶。
近日,記者走進這座被稱為北方規模最大、具有示範複製推廣作用的生物質能源項目,也是國內第一座秸稈和尾菜綜合處理項目,只見一個個超大的圓柱型發酵罐和球體密封罐分散在偌大的廠區,一台臺運輸車正將玉米秸稈運到粉碎機內進行粉碎,然後再裝入罐中與蔬菜尾菜、畜禽養殖糞污等農業廢棄物一起進行厭氧發酵,轉化成為潔凈的生物氣和有機肥。
據了解,該項目佔地100畝,分為兩期實施建設,一期已經完工投産,每年可生産生物質天然氣約800萬立方、固態有機肥2.4萬噸、沼液肥2.2萬噸。年消納畜禽糞污10萬噸,玉米秸稈5萬噸,蔬菜尾菜4萬噸。待二期完工全部達産後,可年産天然氣2000萬立方。所産的生物質天然氣輸入青島能源集團燃氣管道,通往島城的千家萬戶,同時為沿大沽河優質蔬菜生産功能區提供生物有機肥。
平度南村生物質能源項目的落地,有效解決了農業廢棄物處理難題。將原來傾倒在附近的田邊溝渠的菜葉尾葉秸稈等變廢為寶,轉化為清潔能源及有機肥料,也避免秸稈焚燒對大氣的污染,有效緩解了本地的大氣污染和水污染問題。
建築垃圾填出一綠山
從平度市區出發,沿東北方向前行不到2公里,是一條瀝青公路,繼續前行到梨溝山黑石澗上,人們就會看到漫山遍野的蒼柏綠松,大棗、山楂、核桃挂滿枝頭,水庫波紋盪漾,恍如來到了城市休閒公園。實際上,這裡原本是一處廢棄多年的礦山。幾年前,這個方圓幾公里的山體還像大多數廢棄礦山一樣,礦坑碎石遍地,寸草不生,裸露的山體遇到雨水極易誘發地質災害。經過三年的初步整治,梨溝山廢棄礦山的部分山體已是綠意盎然。
平度市相關負責人介紹,這一切都始於平度市唯一一處封閉式建築垃圾回收站的建設。早在2010年,青島北苑環保建材有限公司就在平度梨溝山承包了1300多畝的廢棄礦山,投資1.2億元,開啟了建築垃圾、尾礦碎石資源化利用,與恢復治理、綠化、美化廢棄礦山相結合的新模式。平度將全市的建築垃圾收運、處理處置全部交由該公司負責,建成一條建築廢棄物處理生産線,昔日讓人頭痛的建築垃圾、尾礦碎石,加工成為骨料,用來修路或作為建材,剩餘土渣、石末,用於礦坑填埋、山體恢復。建築垃圾在這裡得以100%循環再利用。
截至目前,礦山恢復治理完成了500多畝,已經回填了500萬方的土,山體恢復植樹約200萬株。在目前礦山復綠的基礎上,利用廢棄採石場的土地資源以及獨特的自然景觀,把廢棄採石場改造成城市休閒農業公園、生態公園等旅遊景區,生態修復和休閒旅遊開發並舉。廢棄的犁溝山被注入新的能量,讓犁溝山在青山綠水間煥發出新的朝氣。
■源頭——保潔
密閉收運實現垃圾不落地
不論是走在平度的市區還是鄉鎮,更或者是鄉村,眼前幾乎看不到地面的垃圾,一個個乾乾淨淨的市容村貌呈現在觀摩團一行人的眼前。平度為垃圾的處理找到了出口,將各色垃圾減量無害化處理甚至變廢為寶,在垃圾處理的源頭和清運上也是走出了一條新路。 “鎮村保潔、專業公司收運、市統一處理”的垃圾收運新模式已在全市覆蓋運行,從根本上解決了垃圾積存問題,將農村積存多年的生活垃圾徹底清除,為居民提供一個乾乾淨淨的居住環境。
據悉,平度市引進專業清運公司負責全市城鄉垃圾清運和保潔。特別在農村垃圾清運和保潔上,平度市實現“戶集、公司清運、市統一處理”3個環節的規範運作。在全市18個鎮街建成16座垃圾中轉站,統一為村莊配備垃圾桶,規範垃圾存放地點,改掉群眾亂扔、亂倒垃圾的生活習慣。特別是在“村收”這一環節上,每天由專業清潔人員上門挨戶收垃圾,將垃圾運送到鎮街的垃圾中轉站,最後統一運送到平度市的垃圾處理廠。平度還積極推行垃圾源頭減量,在古峴鎮試點垃圾密閉式收運,建起“密閉容器房”,對垃圾桶集中消毒,實現垃圾不落地。同時垃圾清運時完善桶車對接模式,垃圾密閉化直運覆蓋率達到100%,不會出現垃圾撒漏、氣味熏人的問題。 (本版撰稿攝影 記者 吳帥)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