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我市著力打造學生資助全覆蓋
“不讓一個孩子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這是政府的莊嚴承諾。為兌現這一承諾,近年來,濟寧市教育局不斷完善資助體系,全面落實資助政策,不僅沒有讓一個孩子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還努力讓他們接受更加優質的教育。
完善資助機構建立部門聯動格局
為做好全市中小學學生資助工作,濟寧市教育局成立高規格的學生資助中心,拓寬職能範圍,通過工作督導和考核獎勵,督促縣市區完善資助機構建設,逐步增加工作經費,增加辦公設備,增加專職人員。市資助中心每年召開專題工作會議,舉辦資助管理人員培訓班,不斷提高工作人員業務素質和政策水準,全面提升資助工作品質。為有效整合救助政策資源、實現救助信息共享,進一步推進全市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建設,市政府建立了社會救助聯席會議制度。聯席會議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長任總召集人,包括教育、公安、民政、財政、人社、總工會、團委、婦聯、殘聯等26個成員單位。主要職責是:研究擬定完善社會救助體系的制度、政策、體制和機制,向市政府提出建議;統籌做好最低生活保障與醫療、教育、住房等其他社會救助和社會福利、社會保險政策以及促進就業、扶貧開發政策的協調發展和有效銜接;研究解決救助申請家庭經濟狀況,核對跨部門信息共享問題,推動建立核對機制。金鄉縣建立了政府統領,資助中心牽頭,民政、慈善總會、工會、婦聯、團委、人口和計劃生育、殘聯等部門為成員單位的資助管理模式,統一開展學生資助工作,有效杜絕了多頭重復救助、額度不平衡的問題。編制了《濟寧市學生資助政策彙編》和《濟寧市學生資助操作流程圖》,規範學生資助的申報、評審、審核、發放和監督等各個環節,建立健全學生資助管理工作制度和學生資助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嚴格程式,細化管理,明確責任。一是規範各項資助政策操作程式,特別是在資助信息、貧困學生認定、公示、資助金髮放時限標準、發放程式等方面進行細化管理,做到操作規範,程式到位,資金安全。嘉祥縣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制定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格評定和助學金髮放管理辦法》,在資助過程中做到了“六把關”、“五公開”,即嚴把資助條件關、嚴把個人申請關、嚴把建檔關、嚴把公示公告關、嚴把審核簽字關、嚴把資金髮放關,政策公開、條件公開、名額公開、對象公開、資金公開,確保資助工作規範運行。二是規範資金管理。根據縣市區財力狀況,分縣市區建立資助資金財政分擔和撥付機制,加強對縣市區財政承擔資金落實的調度和檢查,確保各類資助金及時足額撥付到位。按照有關規定加強結轉結余資金管理,提高資助資金使用效益。三是建立責任人聯繫制度。改進和加強資助工作的日常管理,各縣(市、區)按規定的時間、要求報送各類資助數據和信息,責任到人,實行問責制,並將信息報送情況納入績效考核。
2.4億元助學金助困難學子求學
建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一項造福當代、惠及子孫、影響深遠的重大決策,是促進教育公平的重要舉措。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連續多年將困難學生資助列為市政府為民辦好的十件實事,列入對縣市區教育綜合督導評估的重要指標體系。堅持以政府助學為主,全面落實中央、省各項資助政策,健全了從幼兒園到大學各個學段的學生資助體系,實現了家庭困難學生資助全覆蓋。落實中央、省、市扶貧精神,以實際行動踐行了黨和政府的莊嚴承諾,確保沒有一名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2007年開展資助工作以來,濟寧市共資助各類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126萬名,發放助學金及助學貸款20億元。其中為13.6萬名家庭貧困大學生辦理助學貸款9億元。2016年,全市共資助各類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8.3萬名,發放助學金及助學貸款2.4億元;資助幼兒2.87萬人,發放學前教育政府助學金2869.61萬元;發放義務教育寄宿生生活補助2203萬元,資助學生1.79萬人,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家庭困難寄宿學生生活費補助範圍擴大至15%;為80.65萬名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免費提供教科書,免費教科書資金7642萬元。發放普通高中國家助學金2683萬元,資助學生1.34萬人,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平均資助標準提高至每生每年2000元;發放中等職業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國家助學金694萬元,資助學生0.35萬人。資助普通高校困難學生0.47萬人,發放助學金1440萬元。為191名基層就業高校畢業生補償學費和國家助學貸款281萬元。為高校173名服義務兵役學生和士官辦理了學費補償和國家助學貸款代償,共補償學費和貸款156萬元。為1.8萬名家庭貧困大學生辦理助學貸款1.4億元。為15名死亡、失蹤或喪失勞動能力無法按期償還貸款的學生償還貸款17.5萬元。
孤兒每天補10元成長階段營養好
為進一步改善學生營養狀況,提高學生健康水準,從2012年9月起,濟寧市全面實施了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市政府印發了《關於實施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的意見》,濟寧市成為全省首個至今唯一一個全面實施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的城市。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營養改善補助範圍為,義務教育階段所有在校孤兒(含事實無人撫養的學生)、低保家庭學生、特殊教育學校學生和其他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其他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補助範圍不少於在校生總數的15%。在校孤兒按每年365天補助,每生每天補助10元;特殊教育學校學生按每年在校200天補助,每生每天補助10元;低保家庭學生和其他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按每年在校200天補助,每生每天補助3元。學校有就餐條件的,將補助資金打入學生就餐卡或以飯票形式發放到學生手中;學校暫時沒有就餐條件的,為學生統一辦理營養餐銀行卡,直接將補助資金打入學生卡中,用於學生營養膳食補助。
義務教育階段在校孤兒、低保家庭學生和特殊教育學校學生營養餐補助所需資金全部由市財政承擔;其他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營養餐補助所需資金市、縣按比例分擔,財政困難縣市、縣分擔比例為7:3,非財政困難縣市、縣分擔比例為5:5。2012年以來,全市累計投入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和非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營養餐補助資金8.2億元,其中市財政投入資金5.7億元,每年受惠學生66萬人。
加大宣傳力度積極營造良好資助氛圍
政策宣傳是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溝通的重要橋梁,突出宣傳重點,加大宣傳力度,紮實做好資助政策的宣傳工作。在濟寧教育網開通學生資助專欄,發佈國家資助政策信息及工作動態,充分利用網絡、報刊、廣播、電視等宣傳平臺,全方位開展資助宣傳。為做好學生資助宣傳工作,市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制訂了《濟寧市學生資助宣傳工作方案》,一是建立完善資助工作信息發佈機制。要求各級教育部門、學校在招生、開學、畢業、“兩會”期間,及時通過各類媒體平臺進行信息發佈,全面介紹資助政策,發佈工作進展情況,讓廣大師生、家長充分知曉政策內容和辦理流程,讓社會各界及時了解黨和政府在學生資助方面的工作動態和政策成效。二是建立資助政策“兩節課”宣教制度。要求學校要在開學時給學生上一節本學習階段資助政策宣傳課,宣傳在校學習期間政府、學校制定的各項資助政策及具體的申領流程,確保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在校期間得到有效資助。畢業前上一節下一學習階段資助政策宣傳課,讓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進入下一階段學習前熟知有關政策內容,確保他們不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三是建立宣傳資料發放制度。要求各高中、中職、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幼兒園建立隨錄取通知書發放資助政策宣傳資料制度,資助宣傳海報、宣傳折頁的製作、發放、張貼工作,做到政策入校、流程上墻。四是全面開通市、縣、校三級學生資助工作諮詢投訴熱線電話,在官方媒體、網站主頁公佈熱線電話號碼,安排專人值守,確保工作時間保持暢通,通過熱線電話及時蒐集群眾意見、答覆群眾疑問、處理群眾投訴。
我市各縣市區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嚴格規範學生資助的申報、評審、審核、發放和監督等各個環節,建立健全學生資助管理工作制度和學生資助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嚴格程式,細化管理,明確責任。特別是在資助信息、貧困學生認定、公示、資助金髮放時限標準、發放程式等方面進行細化管理,做到操作規範,程式到位,資金安全。通過廣泛的正面輿論宣傳,深入的政策解讀,營造濃厚積極的社會氛圍,切實做到了各類資助政策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學生資助工作良好社會資助氛圍。(本報通訊員 朱飛 胡如梅 通訊員 劉素傑 攝)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