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試種成功第一代高産海水稻 三年後品種穩定

2017-09-29 09:44:37|來源:大眾網|編輯:闞金劍 |責編:趙瀅溪

  原標題:第一代高産海水稻青島試種成功 形成穩定品種仍需三年

  “試種成功了!最高畝産620.95公斤!達到普通水稻的平均産量了!”28日,在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的試驗基地,耐鹽鹼水稻材料評測會專家組組長劉世平教授視頻連線遠在長沙的袁隆平院士。經過153天的精心培育,“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青島試種的我國第一代“海水稻”,於今天下午收割、測産。

  由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單位的30多名專家組成的測産專家組,實地挑選了灌溉用水鹽度為0.6%的四份試驗海水稻進行評測,經過小區域收割、脫粒、除雜、測水分、稱重環節,測産結果讓大家驚喜不已:4份畝産均超過400公斤,其中“YC0045”海水稻畝産高達620.95公斤。這個畝産意味著我國在海水稻研發領域取得了實現高産的重大突破。

  “比預期翻了一番多!”袁隆平按捺不住內心的喜悅。接下來,袁隆平團隊將選取耐鹽鹼度高、性狀表現優秀的“好苗子”,進行下一步的雜交或者分子育種研究。

  海水稻是耐鹽鹼水稻的俗稱,野生海水稻最初在大江大河的入海口被發現,具有不需施肥、抗病蟲、耐鹽鹼三大特性。但野生稻普遍存在産量低、米質差等缺點,多年來相關技術難題一直難以攻克,造成現有海水稻品種無法大規模推廣種植。

  今年5月,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在青島國際院士港成立,由袁隆平擔任主任和首席科學家,致力於研發海水稻技術。在現有自然存活的高耐鹽鹼性野生稻的基礎上,通過基因測序技術,把野生稻天然抗鹽、抗鹼、抗病的基因選出來,通過分子育種學的技術馴化、配組,選育出高抗鹽和高産的水稻品種,使其在一定鹽度的海水灌溉條件下正常生長,成為海水稻。

【頭條摘要】【走遍山東-青島】青島試種成功第一代高産海水稻 三年後品種穩定

  “鹹水”中種出來的水稻是不是有鹹味兒呢?

  “我們選育出的海水稻和普通大米口感是一樣的,微量元素含量比普通水稻還要高一些。”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執行主任劉佳音説。據介紹,海水稻基本沒有普通稻田的病蟲害,生長種植環境有機安全。

  記者在白泥地公園現場試吃了煮好的海水稻大米,與周圍專家點評結果相同:是普通大米的味道,沒有海水的鹹味,蠻香的,有點黏。

  在金口的測評現場,工作人員將海水稻放入鍋中蒸熟,供現場品嘗。“吃起來味道非常香,比普通大米味道要好。”一位附近村民品嘗過蒸熟的海水稻後連連稱讚。

  劉佳音介紹,水稻本身具有降低鹽分的生物作用,是改良種植鹽鹼地的首選糧食作物。開發利用鹽鹼地來種植海水稻,對保障世界和我國糧食安全意義重大。據悉,全球現有9.5億公頃鹽鹼地,中國分佈1億公頃,其中2.8億畝可以開發利用。

【頭條摘要】【走遍山東-青島】青島試種成功第一代高産海水稻 三年後品種穩定

  試種了300份,淘汰率95%

  28日,位於李滄白泥地公園的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迎來一場特殊的考試——耐鹽鹼水稻材料評測會。

  來自中國科學院、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中心等科研機構的十多位專家,共同見證了白泥地研發基地300多份海水稻材料表現,並從中評測出耐鹽鹼度高、性狀表現優秀的“好苗子”。

  與正常生長的水稻相比,在耐鹽水稻實驗田裏的水稻從外表看顏值就不高,很多水稻葉子的末梢有一些捲曲發黃,水稻穗子也不大,稀稀拉拉的。專家稱,鹽害重不重,葉子就是很好的指標。據現場工作人員介紹,不少水稻材料在灌漿期就已經枯死了,還有的材料不能結實,或者結實率很低。

  “之所以稱為材料而不是品種,因為還未通過國家的品種審定,不能進入市場大規模推廣。”工作人員解釋。

  “結合前期的調研和現場耐鹽鹼水稻材料的表現,專家組挑選了4個品種進行評測,首先檢測灌溉用水的鹽度,這塊田的灌溉用水鹽度已達到6‰。”研發中心的博士楊紅燕形象地解釋,這種鹽度大至相當於吃剩的菜湯的鹹度。

  這種濃度的鹽水中,水稻的表現如何呢?工作人員介紹,耐鹽鹼水稻研發歷時四年,經過1162次田間實驗,獲得中間測交和配組材料達30000多份,同時協同國內外各大科研機構收集耐鹽鹼水稻材料,今年共試種300多份耐鹽鹼水稻材料。在這300份水稻材料中,僅有幾份材料表現良好,淘汰率高達95%。編號為45的材料和82的材料已經抽穗結實,並已到了成熟期,而這邊201卻表現出枯黃、穗小。專家稱,耐鹽度測試是對耐鹽種質潛力開發研究的重要依據。

【頭條摘要】【走遍山東-青島】青島試種成功第一代高産海水稻 三年後品種穩定

  兩個評測點評測重點不同

  當日15時,李滄白泥地公園的海水稻正式開鐮收割。“割水稻需要用力很穩,一次成功,我們今天會選擇前期表現良好的海水稻材料進行收割。”手持鐮刀在現場收割海水稻的工作人員介紹,當日的測評程式要經過收割、各項專業項目的觀察、脫粒直到最後的稱重環節。

  當天的海水稻現場評測會分為兩個部分,一是對位於李滄白泥地公園海水稻研發實驗基地的耐鹽鹼水稻材料的現場評測,二是對位於即墨金口即發農副業基地的稻作改良綜合示範區土壤調理劑施用效果的現場評測。

  兩場評測重點不同。其中,參與白泥地耐鹽鹼水稻材料評測內容包括,確定測産水稻材料、每畝有效穗數、平均每穗總粒數、結實率、千粒重、産量等。

  參與即墨金口即發農副業基地的稻作改良綜合示範區土壤調理劑施用效果評測內容包括,使用土壤改良劑的稻田與空白田的産量對比、增産效果對比,以及兩種田塊水稻的倒伏性、株高等。

【頭條摘要】【走遍山東-青島】青島試種成功第一代高産海水稻 三年後品種穩定

  袁隆平建議明年選兩個點大田種植

  15時40分許,海水稻收割工作完畢,工作人員搬來一台脫粒機。隨著脫粒機發出轟隆隆的聲響,工作人員將事先收割好的海水稻材料依次進行脫粒。記者看到,現場經過小區域收割、脫粒、除雜、測水分、稱重最後獲得數據,專家經過現場會後獲得一致結果。

  由於與第三代遺傳工程不育係雜交水稻技術的堅定工作在時間上衝突,袁隆平院士當天無法參加現場測産,但通過視頻連線參與,研發人員向其彙報測産結果後,袁隆平院士給出看法。

  專家組組長、揚州大學劉世平教授網絡連線遠在長沙的袁隆平院士説:“經現場小面積收割理論測産測得結果為yc0045每畝産量是620.95kg,yc0082每畝産量是547.72kg,yc0107每畝産量是490.47kg,yc0143每畝産量是438.14kg,遠超預期産量。”

  袁隆平對這樣的結果表示很滿意,可以打“優秀”,今年取得了比較好的成績,希望再接再厲明年更上一層樓,接下來要大量制種,同時建議明年選兩個點大田種植再觀察表現。

  “我們預期是每畝産量300kg,現在每畝最高産量620.95kg,遠遠超出我們的預期。”劉世平教授表示。

  “這一評測結果達到了海水稻研發中心的期望,標誌著耐鹽鹼稻研發種植研發試驗的第一步順利完成,接下來耐鹽鹼水稻研發還有更多的重點難點需要攻關。”海水稻研發基地相關負責人介紹,以yc0045每畝産量是620.95kg為例,按照大田種植産量8折計算,畝産量也可高達500kg。

【頭條摘要】【走遍山東-青島】青島試種成功第一代高産海水稻 三年後品種穩定

  與此同時,即墨金口鎮海水稻種植基地內種植的海水稻也進行了測産收割。

  土壤改良試驗區種植的海水稻為“天隆優619”品種,生長鹽度為3‰。

  土壤改良試驗區種植的海水稻金燦燦一片,已經到了收穫季節。“試驗區種植的海水稻一部分施用了土壤改良劑,一部分沒有施用。”現場一位專家介紹,通過現場查看發現,施用土壤改良劑的海水稻株高比正常生長的海水稻要矮10釐米左右,但是抗倒伏性要強一些。

  在鹽鹼地中施用土壤改良劑可以減少水稻在生長過程中對鹽鹼成分的吸收,提高水稻品質;提高海水稻抗倒伏性;可以有效防止病蟲害發生;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可以提高産量。

  收割、裝袋、測量……

  現場工作人員激動地説,經過測量,施用土壤改良劑的海水稻理論畝産量達到390kg,沒有施用土壤改良劑的水稻理論畝産量不到330kg,通過對比增産19%以上,效果非常明顯。

  此外,當天還對基地內種植的“超優千號”海水稻品種進行了測産,實際收割0.328畝,鮮重達到325.7kg,經過去皮、去雜、去水後測算出理論畝産量達到714.59kg。

  含微量元素高 形成品種還得三年

  海水稻研發中心楊紅燕博士回答:“由於是海水灌溉,海水稻在鹽鹼地的土壤沒有重金屬殘留,基本沒有普通稻田的病蟲害所以生長種植環境有機安全。在營養價值方面,其所含微量元素較高。同時口味會更好。耐鹽鹼水稻研究也將稻米的食味及營養價值作為重要方向。”

  同時,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劉建明告訴記者,鹽鹼地是最後一塊乾淨的土地,所以鹽鹼地中種植的水稻沒有污染,口感和營養反而更好。“鹽鹼地種植的水稻可作為糧食,也可以用於飼料,這樣的(海水稻)食用更好。”另外,治理後的鹽鹼地會讓生態系統更好。

  楊紅燕博士表示,今年10月收穫第一代海水稻雜交種子後,育種專家將帶到海南三亞的育秧基地進行擴繁、雜交,明年3月收穫後,再帶回青島繼續雜交。“海水稻進行雜交8代後,才能獲得相對穩定的品係。每年可進行兩到三代的雜交實驗,也就是説,形成一個相對穩定的品種需要經過大約三年時間。”

  據悉,目前,這些性狀相對穩定的海水稻種子已在遼寧、江蘇等全國21個片區進行區試。根據氣候帶的不同,這些片區進入收穫期後將陸續通過國家農業部的測産。經過區試測産達標後,最終才能通過國家品種的審定,並有資格走向市場,端上普通老百姓的飯桌。

  未來擴種多少?5到8年推廣1億畝

  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研發部經理張樹寅介紹,目前,中國有3500多萬畝沿海灘塗、15億畝內陸鹽鹼地,其中近3億畝可以進行改造利用。研發團隊計劃在5到8年內在全國推廣1億畝耐鹽鹼水稻種植,如果按照畝産400公斤計算,收穫後産量將相當於2016年全國水稻總産量的19%。

  是否“轉基因”?肯定不是

  一如其他新研發的農作物,耐鹽鹼水稻的研發也沒有躲過“轉基因”的傳言。對此,青島海水稻研究中心副主任張國棟向媒體記者辟謠稱,“我們這個肯定不是轉基因,因為我們所有的品種要推廣的話必須通過國家審定。在水稻領域,國家還沒有放開對任何轉基因品種的審定。”

  (綜合齊魯晚報、大眾日報)

  • 濟南趵突泉再現“雲霧潤蒸”奇觀
  • 四年前通車的山東省首條“綠色公路示範高速”,現喜獲“李春獎”!
  • 泰山霧凇與白雪相輝映
  • 濟南九如山浪漫冰瀑布引遊人
  • 山東榮成迎來大範圍降雪天氣
  • 山東青島:瑞雪紛紛伴鷗飛
  • 動物園裏下雪啦!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