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山東省農業廳印發《山東省黃河灘區居民遷建農業專項方案》(以下簡稱《方案》)。記者了解到,方案按照《山東省“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及《山東省黃河灘區居民遷建規劃》有關要求,並結合全省黃河灘區農業産業發展的實際制定,依託灘區現有産業基礎和資源稟賦,著力打造農業優勢及特色産業集群,提升灘區農業發展品質和效益,提高灘區群眾脫貧致富能力,打造千里黃河生態農業經濟帶。
根據方案,山東將高效利用區域內優勢資源,按照宜農則農、宜商則商、宜旅則旅的思路,構建“一帶、三區”交叉佈局的産業佈局,把山東黃河灘區打造成為千里黃河綠色高效農業長廊。
★“一帶”:即千里黃河生態農業經濟帶。主要是在山東境內黃河兩岸堤防之間灘區大力發展綠色生態農業,加快與二三産業融合發展,與西部經濟隆起帶、省會城市群經濟圈和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交叉,對接中原經濟區和環渤海經濟區,打造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增長極,形成具有區域特色的黃河生態農業經濟帶。
★“三區”:從黃河進入山東境內到流入渤海的628公里區域內,堅持區域統籌、産業融合理念,按照灘區面積集中、産業特色相近、生態環境趨同,從西南到東北劃分三大産業集聚區,結合各區域資源特點,制定差異化産業發展目標,形成特色鮮明,功能互補産業片區。
以菏澤黃河灘區為核心的黃河入魯段優質農産品供給區。主要涉及菏澤市牡丹區、東明縣、鄄城縣,濟寧市梁山縣,泰安市東平縣等5個縣(區)灘區。充分發揮該區域大田開闊寬滿、耕地品質較高、沿黃水面富足、勞動力充裕等優勢,突出地方産業特色,以集約化、規模化、設施化、標準化、園區化為生産方向,重點發展優質糧食、優質蔬菜、高效食用菌、特色水果、優質中藥材、農産品加工等産業,打造綠色優質農産品供給區。
以濟南黃河灘區為核心的中段都市農業休閒區。主要涉及濟南市長清區、天橋區、槐蔭區、章丘區、濟陽縣、平陰縣等6個縣(區)灘區。按照為城服務、依城發展原則,發揮貼近省城主城區優勢,推進城鄉互動、産城融合,以都市農業為主攻方向,發展優質蔬菜、特色水果、高效食用菌、優質中藥材、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等産業,打造高標準優質農産品生産基地。
以東營、濱州黃河灘區為重點的黃河入海段農耕文明傳承與生態循環農業優勢區。主要涉及淄博市高青縣,東營市利津縣,濱州市濱城區、高新區、開發區、惠民縣等6個縣(區)灘區。以生態環境保護、農業減量投入、資源循環利用和農業生態修復為重點,結合荒鹼地綜合治理,大力發展以特色水果、高效食用菌、優質中藥材等為重點的生態循環農業,並把發展生態農業、都市農業、體驗農業、觀光農業有機結合起來,建設高效生態與休閒農業示範園區。
★根據全省脫貧攻堅總體部署和黃河灘區居民遷建“兩區同建”統一部署,按照“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的目標要求,在灘區各鎮村因地制宜發展優質糧食、優質蔬菜、高效食用菌、優質果品、優質中藥材、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等産業,提高灘區綠色農産品供給能力及市場競爭力。到2020年,在黃河兩岸灘區建設一批具有一定規模的集旅遊觀光、特色採摘、農事體驗、科普教育、文化創意于一體的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園區,打造一批農業旅遊精品路線;在灘區各村選擇建設一批産業特色明顯、規模效益突出、示範帶動能力強的現代農業産業園;發展60萬畝左右精品農産品生産基地,提高農業産業扶貧帶動能力,全面提升黃河灘區現代農業發展水準。灘區農民收入較快增長,灘區群眾與全省人民同步進入小康社會。
到2025年,黃河灘區農業産業結構更加合理,農村一二三産業深度融合,農産品供給品質和效率顯著提高,物質裝備水準大幅提升,科技支撐能力明顯增強,生産經營體系不斷完善,農業生態環境持續有效改善,形成産業體系完善、科學技術先進、物質裝備優良、組織管理高效、生産方式綠色、品牌優勢明顯的可持續發展新格局。
★投資估算
2018年—2020年,通過涉農資金整合平臺,統籌安排高效特色産業、糧食高産創建、生態循環農業、耕地品質提升、水肥一體化示範、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秸稈綜合利用等農業項目資金,根據省財政支農專項資金安排和年度任務計劃,每年向黃河灘區所在縣(市、區)投入1億元,引導各類社會資本投入黃河灘區發展優質高效農業産業,建設精品農産品生産基地20萬畝左右。三年累計投入項目資金3億元,發展精品農産品生産基地60萬畝左右。
★發展優質糧食産業
突出糧食生産優勢地位,以菏澤黃河灘區為核心的入魯段為重點,輻射帶動整個灘區適宜地區,調整優化生産佈局,擴大優質小麥、玉米、水稻、雜糧及專用品種等種植規模,改善農業基礎條件,強化農業科技支撐,努力提高糧食産能。實施糧食綠色增産創建工程。在菏澤市牡丹區、東明縣、鄄城縣、梁山縣、東平縣等生産條件較好、交通便利、成方連片,有一定種植規模的區域,以小麥、玉米、水稻為重點,規劃建設30萬畝優質綠色糧食增産示範方,通過基礎設施改造,加強中低産田改造,推廣生態綠色技術模式,配套推廣高産高效技術,實現均衡增産。實施優質雜糧高效示範工程。在東平縣、鄄城縣、東明縣、濟南市長清區、章丘區等具有穀子、高粱、大豆、綠豆、紅小豆等雜糧雜豆種植傳統和生産條件較好的灘區縣,建設一批優質雜糧生産基地。通過完善基礎設施,推廣優質特色品種、增施有機肥、配方施肥、良種良法良機配套、綠色高産高效等技術,重點發展優質特色雜糧。到2020年,建成優質精品糧食生産基地30萬畝;到2025年建成全省優質糧食供給重要供應基地。
★發展優質蔬菜産業
充分利用灘區豐富的水土資源和充足的勞動力資源,大力發展優質蔬菜産業,突出蔬菜生産優勢區域,在以菏澤黃河灘區為核心的入魯段和以濟南黃河灘區為核心的中段為重點,輻射帶動整個灘區適宜地區,大力發展優質蔬菜産業,培育高端優質品牌,優化産業佈局和品種結構,推進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産、商品化處理、品牌化銷售、産業化經營,全面提升産業的加工增值能力、市場競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打造灘區群眾增收致富的優勢産業。實施設施蔬菜標準化示範工程。優化設施蔬菜區域佈局,建設優質特色蔬菜生産基地,在濟南市長清區、平陰縣、濟陽縣、東平縣、鄄城縣、東明縣等蔬菜産業發展基礎較好的灘區縣,規劃建設蔬菜標準化生産園。實施露地蔬菜生産基地建設工程。在平陰縣、東平縣、鄄城縣、東明縣等具有傳統種植習慣的灘區縣,重點發展富硒西瓜、甜瓜、葉菜、茄果等瓜菜品種。實施蔬菜集約化育苗示範基地建設工程。在濟南市章丘區、濟陽縣、平陰縣、鄄城縣、東明縣等蔬菜生産面積較大的縣,規劃建設一批蔬菜集約化育苗基地。到2020年,建成優質精品蔬菜生産基地20萬畝以上;到2025年,優質精品蔬菜生産基地達到30萬畝以上,産品商品化處理率達到70%以上。
★發展高效食用菌産業
依託灘區豐富的有機原料資源和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在黃河灘區三個片區中,突出資源節約化、生産標準化、産業鏈條化、産品高端化,通過打造食用菌標準化生産、規模化菌種繁育、菌渣高效循環和産品研發出口等産業不同特色的示範園,大力發展高效食用菌産業。實施食用菌良種繁育建設示範工程。依託省會區域優勢,以濟南黃河灘區為核心的中段為重點,圍繞雞腿菇、金針菇、茶樹菇和平菇等本地區優勢生産品種,在濟南長清區、濟陽縣、平陰縣,著力打造集菌種繁育、菌包供應、新模式展示與推廣的現代良種繁育示範園。實施菌包專業化生産示範工程。以濟南章丘區、東平縣為重點,圍繞平菇、黑木耳等大宗菇類品種和銀耳、長根菇等珍稀菇類品種,引導發展原料處理、出菇管理、儲運銷售,逐步實現專業化生産,著力打造集菌包供應、儲運銷售和精深加工為一體的産業示範園,促進灘區群眾從食用菌産業各環節就業和增收。實施食用菌高産高效栽培示範推廣工程。以東營、濱州黃河灘區為重點的入海段為推廣區域,在濱州市濱城區、惠民縣、利津縣等縣(區),著力打造集食用菌新品種研發、新模式推廣、新産品出口的外向型産業示範園。實施食用菌輕簡化生産示範推廣工程。以菏澤黃河灘區為核心的入魯段為重點,圍繞毛木耳、平菇、黑木耳等當地主栽品種,充分利用附近的玉米芯、棉柴等農業廢棄物資源,加快推廣輕簡、高效食用菌生産品種和模式,在菏澤市牡丹區、東明縣等縣(區),重點打造大宗品種食用菌標準化生産示範園。
★發展特色水果産業
充分發揮灘區資源優勢、綜合考慮種植習慣和經濟社會條件等因素,引進新品種、新技術,大力發展高效特色果品産業,推廣矮化寬行種植模式和綠色生態防護技術,建設集生産示範、休閒採摘為一體的優質高效水果示範園區。在以菏澤黃河灘區為核心的入魯段,選擇東平縣、菏澤市牡丹區、鄄城縣、東明縣等灘區縣,重點發展耐澇性好的華碩、紅露、優係紅富士、維納斯黃金等蘋果優良品種,新梨七號、黃冠、秋月等梨優良品種和夏黑、巨玫瑰、陽光玫瑰等優良葡萄品種;在以濟南黃河灘區為核心的中段,選擇濟南市長清區、章丘區、平陰縣等灘區縣,重點發展華碩、元帥係、易著色的煙富系列等蘋果優良品種,新梨七號、黃冠、秋月等梨優良品種;在以濱州黃河灘區為重點的入海段,選擇濱州市濱城區、惠民縣等灘區縣,重點發展新梨七號、黃冠、黃金、錦玉、秋月等梨優良品種,陽光玫瑰、紅寶石無核等葡萄優良品種。到2020年,建成優質高端果品基地10萬畝以上;到2025年,形成優質高端果品産業帶。
★發展優質中藥材産業
發揮灘區品種資源及種植傳統優勢,確定産業骨幹品種,優化區域品種優勢,按照優質、高産、高效、安全、可持續的要求,以丹皮、白芍、白術、白芷、瓜蔞、半夏、山藥、菊花、麥冬、羅布麻、枸杞等特色道地藥材為主,打造黃河灘區中藥材生産優勢區。以菏澤黃河灘區為核心的入魯段為重點,輻射帶動整個灘區適宜地區,在菏澤市牡丹區、東明縣、鄄城縣等灘區縣,集中建設一批集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示範推廣及産品高質化開發利用為一體的中藥材標準化示範園區。重點扶持園區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形成一批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産、商品化處理、品牌化銷售、産業化經營的現代生態産業園。依託園區建設發展中藥材加工業,提高産品附加值。改革藥材種植模式,示範推廣“藥-糧”和“藥-林”套作種植技術,推廣綠色生産方式。因區、因地、因藥制宜,大力培育新型中藥材生産經營主體,積極發展專業大戶、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引導承包土地和技術、資本等生産要素向新型經營主體集中。鼓勵龍頭企業參與生産基地建設,開展綠色、有機農産品認證及GAP、HACCP等管理體系認證。
★發展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産業
立足黃河灘區生態、資源、區位和文化優勢,充分發揮旅遊綜合帶動作用,緊密結合黃河灘區脫貧遷建工作實際,以濟南、東營、濱州、菏澤等市黃河灘區為重點,輻射帶動整個灘區適宜地區,支持鄉村資源基礎較好、交通區位優勢明顯、幹群發展願望強烈、適宜發展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的村莊,發展特色採摘、農耕體驗、農業公園等休閒農業新業態,打造一批農業與旅遊産業融合發展的示範園區,開發黃河風情精品旅遊線路,打造千里黃河生態文化觀光長廊。實施旅遊産業提質增效工程。以開發具有生態、觀光、體驗價值的農業資源和農業産品為重點,在濟南市長清區、章丘區、梁山縣、東平縣、濱州市濱城區、開發區、菏澤市牡丹區、東明縣、鄄城縣等灘區縣(區),引入農業産業化、信息化龍頭企業,發展特色採摘、産品加工、現代物流、旅遊觀光、養生度假等關聯産業,打造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園區。實施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創建工程。支持灘區開展省級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縣、示範點、休閒農業示範園區、美麗休閒鄉村、齊魯美麗田園等示範創建,著力發展農業新業態,培育旅遊新産品,促進鄉村旅遊規模化發展。(劉金旺)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