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濟南12月26日電題:跨越世紀時空,百年膠濟通道見證鐵路新騰飛
新華社記者邵魯文
濟南至青島高速鐵路26日開通運行,濟南至青島最快通行時間縮至1小時40分。1904年,膠濟鐵路建成通車,首次將濟南、青島兩座城市連接起來。114年後的今天,膠濟通道上的膠濟鐵路、膠濟客運專線、濟青高鐵實現“三線並行”。跨越百年歲月,膠濟通道在無聲中見證了中國鐵路的跨越式發展,同時也給山東半島上濟南、青島“雙城記”掀開新的篇章。
道路之變:從鐵路“外國造”到自主知識産權
1904年6月1日,一聲嘹亮的火車汽笛聲劃破了濟南的寧靜。這天,山東省境內第一條鐵路——膠濟鐵路全線通車。濟南人紛紛擁向鐵路沿線,驚奇地看著這個鋼鐵龐然大物,吞雲吐霧,風馳電掣,轟隆隆從遠方駛來。
但這條鐵路並不是中國人自己修建。1897年,德國強佔膠州灣,迫使清政府簽訂喪權辱國的中德《膠澳租界條約》。為掠奪山東的物産資源,德國人修建了膠濟鐵路。
在鐵路系統工作了近40年的徐中林,從他的爺爺一輩起,一家四代都是鐵路工人,堅守在膠濟線上。回憶起長輩過往的經歷,徐中林説:“110多年前,爺爺徐寶山被德國人徵勞工去修膠濟鐵路,當時鐵路網建起來,所有事務的管理都要聽外國人的。那時爺爺最盼的就是鐵路由咱中國人自己做主。”
如今,祖輩的期盼早已成為現實。最新投入運營的濟青高鐵使用了先進的無砟軌道,軌道建設用的是我國自主研發的CRTSⅢ型軌道板。“CRTSⅢ型軌道板看上去就像一張大席夢思床墊,有極佳的受力性能,能把承受的重量均勻分佈,最大限度地減少摩擦和震動,讓高速列車平穩運行。”中鐵十局相關負責人説。
車輛之變:從蒸汽機車到“復興號”
今年50歲的薛軍是中國鐵路濟南局集團有限公司濟南機務段動車組司機。從時速60公里的蒸汽機車駕駛證到時速350公里的動車組駕駛證,“老司機”薛軍一共考取了7本火車駕照,也見證了百年膠濟通道的車輛變遷。
時速60、80、120、200、300、350公里;蒸汽、內燃、電力機車、動車組、高鐵。薛軍駕駛過包括“前進”“東風”“和諧號”“復興號”在內的22種火車車型。“最初的蒸汽機車,時速只有60公里,需要一直往火車爐膛裏添煤,還要均勻撒到爐膛裏才能保證動力。”薛軍告訴記者,當時駕駛火車,往往是一趟車下來一身煤灰,像從礦井裏上來一樣。
上世紀90年代初,薛軍開上了內燃機車,車的時速也提升到90公里。內燃機車燒煤油,駕駛室乾淨寬敞了許多,還有電爐和風扇。但是內燃機車發動機的噪音特別大,駕駛員之間交流全靠比劃。薛軍説,2006年,電力機車投入運用,他成了首批電力機車司機,膠濟鐵路也成為山東第一條實現電氣化的鐵路。2008年後,膠濟客運專線通車,他又開上了動車組列車,列車的舒適程度有了大幅提升。
如今的薛軍,已經成為“復興號”的司機。“‘復興號’駕駛室更寬敞,瞭望範圍更寬廣,原本三個操作桿變為一根,駕駛操作設計更人性化,開‘復興號’有一種開豪車的感覺。百年膠濟通道,終於等來了‘復興號’。”手裏拿著最新的“J1駕駛證”,薛軍興奮地説。
時空之變:12小時50分到1小時40分
“向者由青島至濟南,須九日或十日,火車通後,則僅十二小時而已足。”濟南鐵路教育基地副主任陳宇舟告訴記者,這是1904年膠濟鐵路開通時,時人對膠濟鐵路速度的記載。百年前的膠濟鐵路設計時速為60公里,這在當時是世界領先水準,同時也是首次有鐵路將山東最重要的兩個城市濟南和青島連接在一起,兩地通行最快時間為12小時50分鐘。
膠濟鐵路的開通,對當時的濟南和青島而言,意義十分重大。濟南大學歷史與文化産業學院院長林吉玲告訴記者,膠濟鐵路通車,是濟南得以迅速實行自開商埠的主要因素,鐵路加快了物資和人口的流動,給濟南社會帶來了新的動力和活力。鐵路對貨運的帶動作用十分明顯,青島作為港口城市,同樣迎來飛速發展。
“濟青高鐵開通後,濟南到青島的最短時間壓縮到1小時40分鐘,這在加強區域間聯繫,提高貨運效能等方面,意義重大。”中國鐵路濟南局集團有限公司客運部副主任宗輝告訴記者,濟青高鐵將與既有的膠濟鐵路客運專線各展所長、合理分工。濟青高鐵以其速度優勢承擔區域對外客運的中長途客流,膠濟客專承擔濟南至青島間的城際鐵路功能,原老膠濟鐵路承擔區域間的貨運功能。這使得膠濟通道的三條鐵路,形成“三線並行”的交通運輸格局。
“膠濟通道年發送旅客數量從2005年的572萬到2017年的5958萬,增長近10倍。空間沒變,但時間大幅縮短。隨著濟青高鐵持續穩定開行,人口流動和物資運輸進一步提速,濟南、青島的‘雙城記’將掀開新的篇章。”宗輝説。(完)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