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西百餘村莊開展垃圾分類,8個月減少生活垃圾2000余噸
垃圾分類,村民用上專屬二維碼
9月18日一早,走出大門,84歲的萊西市水集街道譚彪莊村村民崔金鐸隨手把西瓜皮、蔬菜葉子放進門口綠色易腐爛垃圾箱內,把破舊抹布、速食麵外包裝放進藍色不易腐爛垃圾箱內。垃圾收集員姜翠卿用空的垃圾箱將滿的垃圾箱替換下,然後運到村外的分類垃圾桶內……這樣的一幕,已經在譚彪莊村上演了近一年的時間。
“説實在的,剛開始真不習慣,不過養成習慣就好了,也挺簡單的。”崔金鐸老人兩句話就把農村垃圾分類的要義講清楚了:剩菜剩飯會爛的,要放在綠色的“可爛垃圾桶”裏;尼龍繩這些不會爛的,要放在藍色的“不可爛垃圾桶”裏。
崔金鐸老人所謂的“挺簡單的”,離不開譚彪莊村村“兩委”班子做的大量努力。垃圾分類工作要做好,必須抓好源頭。為破解部分村民“不願放、不會放”的難題,村莊成立了黨員分類工作隊,每名黨員包12戶,實行劃片包戶。為了方便垃圾收集清運,村裏還專門組建了一支5人組成的垃圾分類收集員隊伍,每人分包60戶,每天上門幫村民收集分類好的垃圾。為了監督好垃圾分類效果,村裏還專門安裝了一批攝像頭,垃圾分類收集員工作好壞一目了然。
在萊西市沽河街道後莊扶村,垃圾分類用上了“高科技”——可回收智慧垃圾分類設備,該設備分為玻璃、金屬、塑膠、紙類、織物五大類,每個村民都有自己專屬的二維碼。“拿著這個二維碼一掃,再按照類別投放,這台機器會根據垃圾投放的重量自己稱重,相對應的我們賬戶裏就有了積分,攢得多了還可以兌換禮品呢。”72歲的村民王進德把家裏的碎紙殼投入可回收智慧垃圾分類設備,得到了20分的積分獎勵。
幾個月堅持下來,村民們嘗到了甜頭,垃圾分類從“推著走”逐漸過渡到了“主動幹”,垃圾分類不知不覺成了生活習慣。“村莊最大的變化是環境變好了,蒼蠅蚊子也變少了,晚上都不用挂蚊帳啦!”崔金鐸説,“‘農家樂’一下子多起來,村莊熱鬧了不少。”
我省農村垃圾分類工作基礎薄弱,卻率先在萊西取得突破:今年1-8月份,萊西全市實現生活垃圾減量2000余噸,這一波“時尚”潮流,農村著實走在了前頭。目前,萊西100余個村莊已開展垃圾分類工作,327個村莊配備了分類垃圾桶,計劃10月底前完成616個村莊的分類工作,年底前,全市農村生活垃圾分類達標率將達到70%以上。(通訊員 侯義鳳 趙惠清)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