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付玉婷 報道
本報濟南訊 10日下午3點,中通客車鼠年第一輛車下線,這是來自菲律賓的訂單,目前中通客車還有來自北京、沙特等地的上千台訂單。記者從省國資委了解到,按照省委、省政府統一部署,在前期保障疫情防控、公共運行、群眾生活的13戶省屬企業復工基礎上,其他26戶省屬企業也已復工復産,標誌著省屬企業除所屬院校和文化旅遊類企業外全部復工復産。
企業有序運轉是疫情風暴中的“壓艙石”,省屬企業全面復工復産的同時還傳來好消息:1月,多家企業逆勢增長,實現首月開門紅。自正月初三(1月27日)陸續恢復生産至今,濰柴無一員工感染病例,也無一例輸入性疫情。對疫情嚴防死守的前提下,濰柴集團在全省率先打響滿負荷生産第一槍:一線行銷全面啟動國內外市場開拓,生産組織部門按每個月10萬台産量做好零部件特別是自製件的儲備工作,並與省內其他集團對接確保零部件跨省交通運輸順利……“無論形勢如何變化,已立項的科研項目不能受任何影響,要全力加快、全力提速、全力實現市場價值的釋放。”濰柴集團董事長譚旭光在生産動員會上專門強調。今年1月,濰柴集團發動機板塊産銷9萬台,同比增長20%,再創歷史同期最高紀錄。
疫情發生以來,銀座集團持續加大線上購物推廣力度,通過線上線下聯動,線上業務已同比增長四倍以上並還在持續增長。“2013年就開始探索的線上銷售模式,讓我們在困境中也能找到發展機會,並進一步證明了加快轉型升級的重要性。”銀座集團副總經理張旸坦言,疫情衝擊下線上業務供貨商産品不夠豐富、第三方平臺費用偏高、人手受限等瓶頸也暴露出來,倒逼企業加快查漏補缺、完善制度、優化團隊。針對上述情況,銀座集團已啟用應急預案,通過自有新媒體平臺、自建APP、啟用微信小程式等形式進一步擴展線上銷售,並嘗試從“公域流量”向“私域流量”拓展。
154支黨員衝鋒隊、31支青年突擊隊……春節期間,青島港集裝箱船舶每晝夜作業箱量保持在3萬標準箱以上,不僅有力保障生産企業對大宗原材料的需求,更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出海港力量。在去年接連拿出通關效率提升25%、減免空箱疏港費及青島港場站操作費、提箱操作費等便利優惠措施的基礎上,面對疫情影響,青島港繼續從優化營商環境上下功夫,與客戶抱團取暖共克時艱。向全球主動推出的集裝箱班輪“四項承諾、八項保障”量化服務標準,贏得廣大船公司、客戶一致好評。青島港實現2020年首月開門紅。
承擔著西煤東運、北煤南運重任的山東港口日照港也打了個漂亮仗:1月以來,日照港國際物流園嚴格落實各項疫情防控措施,採取視頻會議、電話行銷等靈活工作機制,借助港口平臺及瓦日線鐵路上量等優勢,成功拓展了在港煤炭轉水供應長江沿岸電廠等業務,業務量同比增長9%,實現營業收入1.02億元。
目前,省屬企業涉及保障城鄉運行、疫情防控、能源供應、交通物流、醫用物資、生活必需品生産等國計民生的企業,正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進一步擴大生産,全力保障生産生活物資供應。兗礦集團、山東能源省內礦井已經全部復工。截至2月10日,山東能源省內42對礦井已全部恢復生産,目前日産煤炭達16萬噸,省外已有11對礦井生産,其他礦井正在積極協調地方政府驗收,準備恢復生産。
重點項目建設方面,各省屬企業嚴格落實項目責任制,加大重點項目、重大工程推進力度。其中,山東高速投資建設的京臺高速公路德州(魯冀界)至齊河段改擴建工程、京臺高速公路泰安至棗莊(嚕蘇界)段改擴建工程等4個在建高速公路重點項目和大萊龍鐵路擴能改造項目均已復工。“齊魯號”歐亞班列已于2月6日全面恢復去程業務,實現正常運營。齊魯交通董家口至梁山(魯豫界)公路寧陽至梁山(魯豫界)段、京滬高速公路萊蕪至臨沂(嚕蘇界)段改擴建工程、青蘭高速公路萊蕪至泰安段改擴建工程等13個在建項目已復工。浪潮集團國家雲計算裝備産業創新中心、健康醫療大數據北方中心、“中國算谷”等項目正在按計劃推進中。山東重工(濟南萊蕪)綠色智造産業城和濰柴國際産業園數字化基地(山東濰坊)項目正全力準備,于2月12日正式開工。
全省超四成規上工業企業復工復産
□記者 付玉婷 報道
本報濟南2月11日訊 隨著山東省委、省政府一系列政策措施逐步發力,企業復工復産的條件日趨完備,復工復産企業數量和人數迅速提升。據省工信廳提供的數據,截至2月10日,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累計開工企業11621家,佔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41%;復工人數183.4萬人,佔職工總數的34.4%。
從各市情況看,開工率超過40%的有7個市,分別是威海、青島、濟南、日照、淄博、東營、煙臺。
目前,省工業經濟運行指揮部應急保障專班全面到位,24小時接聽企業訴求,最大程度解決企業復工復産面臨的困難,受到廣大企業普遍歡迎和社會各界廣泛關注。據了解,2月8日開通後12個小時內已接通諮詢電話1000余條,收到網上諮詢近1500條,主要涉及原材料和設備等物資交通運輸(含省際交通)、職工返程、疫情防控物資供應、大宗商品物流等。目前,專班已全面建立訴求記錄解決機制,按照“每日一匯總、每日一會商、每日一反饋”的標準,系統梳理問題訴求,“一對一”拿出解決方案,並重點聚焦共性問題,最大程度解決困擾企業復工復産的“攔路虎”。
節後抓生産努力化危為機
□記 者 薄克國
通訊員 紀麗文 報道
本報青島訊 2月10日,青島海灣集團舉行疫情防控暨節後復工視頻會議,決定在打好疫情防控保衛戰的同時,著力打好生産經營建設攻堅戰,統籌推進生産、銷售及項目建設等工作,多措並舉應對市場,提升主要裝置負荷,加大市場開發力度,加快高附加值産品及應用研發,學好用好相關支持政策,努力化危為機。圖為海灣集團工作人員查看設備運行情況。
全民“抗疫”,能源行業提供“動力”
記 者 張思凱 張楠
通訊員 繆久田 魏志尚 報道
本報濟南2月11日訊 省屬煤礦開足馬力全部復産,疾控中心、定點醫院“雙電源”保電,油品敞開供應,天然氣劃片保障……新冠肺炎疫情襲來,全省能源行業煤電油氣“駟馬奔騰”,為齊魯大地疫情防控和企業復工復産提供了堅強支撐。
1月24日我省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Ⅰ級響應以來,全省能源行業堅持把疫情防控能源保障作為當前最重要的工作來抓,迅速指導督促能源企業在抓好疫情防控、員工安全的基礎上,全力做好煤電油氣生産供應,服務企業復工復産。截至2月10日,山東境內復工復産煤礦日生産原煤28.7萬噸,環比增加1.02%;全省煤炭庫存128.89萬噸,同比增加22.88%,煤炭市場價格穩定。目前,兗礦集團日産原煤8萬噸左右,山東能源集團日産原煤15萬噸左右,緊急關頭他們以實際行動踐行社會責任、體現國企擔當。
為確保重要醫用物資及支援湖北蔬菜車輛一路暢行,中石化、中石油在山東境內的近5000座加油站始終全天候不間斷服務。據統計,1月24日至2月10日,中石化山東石油公司共協調供應成品油12.12萬噸,保障一車車滿載齊魯兒女愛心的物資駛向湖北。
疫情防控以來,各級電網企業對梳理出來的144戶疫情防控指揮辦公室及疾控中心、228戶定點醫院、557戶發熱門診和130戶防控用品生産企業,實行“雙電源”供電;不具備條件的,配備應急發電車,頻率、電壓合格率均為100%。對臨時疫情防控檢測點,各級供電部門急事特辦,簡化報批手續,用戶線上申請後,1個工作日內受理,第一時間供電。
中石油天然氣銷售山東分公司細化措施、明確職責,按照市場開發片區分工保供,1月24日-2月10日共輸供天然氣2.92億立方米,城市新能源出租、公交以及城鄉居民用氣平穩有序。
為避免交叉感染風險,全省推行了“網上辦、掌上辦、指尖辦”“不見面辦電”服務。疫情防控期間,網上國網新增推廣用戶數30萬戶,受理線上辦電申請65718件;線上繳費2640.75萬筆,線上繳費比例85.87%。
24小時“不打烊”推進“一號工程”
記 者 馬景陽
通訊員 閆 偉 報道
本報淄博2月11日訊 密密麻麻的大貨車有序裝卸、運輸,100多臺大型挖掘機揮舞鋼鐵長臂……今天上午,空曠無際的山野裏,挖掘機和大貨車的轟鳴聲,給淄博市臨淄區金山鎮的己二晴土地平整項目區平添許多熱鬧。
該項目是國內首個己二晴項目——天辰齊翔100萬噸/年尼龍新材料産業基地,也是第一個採用我國自有技術開創己二晴工業化生産的項目,是2019年山東省重點準備項目,總投資104.5億元,項目達産後可以實現年營業收入94.47億元,利潤19.19億元,稅收9.6億元,新增就業1500余人。原定2022年3月投産,但疫情卻讓項目不得不放緩腳步。
一手抓好嚴格的疫情防控,一手抓緊企業復工復産和重點項目建設,臨淄區區長白平和忙得不亦樂乎。他用幾組準確的數據解答了記者的疑惑:“己二晴項目是打破國外壟斷、事關國計民生的新材料項目,是淄博市的‘一號工程’,市委書記江敦濤、市長于海田多次調度指揮,深入調研,解決項目推進中的難題,確保重大項目不延遲投産。”
“讓重點項目按時投産就是對疫情防控的最大支持!”白平和指著熱火朝天的建設場面告訴記者,市委、市政府及時出臺了鼓勵企業復工復産的措施,臨淄區也根據區裏的實際情況,出臺了針對性、操作性極強的鼓勵措施,貸款速度加快、利率下浮,行政審批提速,減免企業稅收等,極大減輕了企業負擔。
對重點項目,臨淄區倒排工期,在嚴格防疫的同時,加大工作推進力度,僅己二晴土地平整項目現場,每天有900多輛重載卡車、140多臺大型挖掘機,1000多人在同時工作,24小時“不打烊”。為了穩住人員,臨淄區給每個在工地幹活的人每天增加500塊錢的收入,確保比原定工期提前一週。這樣一點一點提速追趕,一道道工序多擠出一些時間,確保工程項目按時投産。
目前,臨淄區金融機構為復工復産企業發放貸款3.4億元,協調省內外上下游企業復工復産、流通企業正常運輸230余個(次),已經復工復産的規模以上企業達到165家,佔全區經濟比重70%。
“雲會議”上簽約12個大項目
本報記者 張曉帆
本報通訊員 呂文波 趙顯利
同一個螢幕,連接了萊西和深圳、北京、天津等多個城市,來自12個項目方與萊西市9家擬落地方的二十余個端口的參會人“屏對屏”簽署協議。在2月10日下午舉辦的這場“雲會議”上,總投資210.2億元的12個大項目花落萊西。
會議簽約方包括深圳、北京、天津、青島的12家投資方與萊西經濟開發區、沽河街道、姜山鎮、南墅鎮等9家擬落地鎮街、功能區。12個“雲”簽約大項目中,投資10億元以上大項目6個,外資項目1個。
這批集中網簽項目投資規模大、産業分佈廣,涉及新一代信息技術及裝備製造、新材料、生物醫藥、醫療康養、休閒旅遊及現代農業等産業。其中,投資120億元的深圳粵創微電子産業園將以中國台灣和日本、韓國的電子廠為核心,打造完整半導體材料産業鏈;投資4000萬歐元的歐洲等離子項目基於非轉移等離子技術的應用,研發産銷等離子炬及成套自動化設備、危險廢物處理機器人等高端技術産品。
“疫情防控期間,萊西市積極創新招商引資新模式,全面加強‘網上不見面’招商,通過微信、視頻、電話、辦公軟體等新媒介,改‘面對面’交流為‘屏對屏’溝通,積累了一批項目並迅速達成投資簽約意向。”萊西市委常委、副市長江聯軍説,萊西政府願與企業在當前疫情形勢下共擔風雨、共謀發展。
據悉,疫情期間,萊西聚焦國內外500強企業、總部經濟項目、百億元以上大項目等可對經濟社會發展産生較強帶動作用的重點項目,切實量身定做招商方案,發起了新一輪攻勢。“我們對投資意向比較明確的擬簽約項目挂圖作戰,招商專員採用微信、電話等方式,密切保持與客戶的聯繫和溝通。”江聯軍説,面對複雜的疫情形勢,重點項目“網上”招商、簽約將成為常態。
“我們不僅要在項目落地前期提供週全的服務,助推項目快落地、早見效,還要建立起服務項目的長效機制,提供一條龍的服務。”萊西市委書記莊增大説,萊西正按照打好深化拓展“萊西經驗”、工業化、農業現代化、新型城鎮化、基礎設施建設和民生保障6場硬仗的總思路,緊鑼密鼓推進各項工作提速增效,防疫情不鬆懈,抓發展不動搖,營造良好營商環境。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