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首創發佈“稅收經濟指數”

2020-06-03 09:29:24|來源:人民網|責編:趙宇靜

  原標題:山東省首創發佈“稅收經濟指數”

  人民網濟南6月3日電 近日,山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佈會,在全國首創發佈稅收經濟指數體系,通過“納稅主體活力指數”和“納稅主體發展指數”兩類共11個分項指標為經濟運行“掃描畫像”,為市場主體經營發展提供有效指引。這標誌著山東稅務部門利用稅收大數據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助推企業復工復産工作進入了規範化、高效化、常態化的新階段。

  全國首創,大數據“危”中搶“機” 跑出山東速度

  新冠肺炎疫情是對稅收治理體系和能力的全面考驗和整體檢視,倒逼稅務機關在“危”中搶“機”,在“難”中求“變”。

  山東稅務部門跳出稅收看稅收,以敢為人先、勇於探索的改革精神,創新運用大數據思維和工具,強化經濟産業鏈條的供需分析,深入挖掘海量稅收數據的“金山銀庫”價值,在全國率先推出稅收經濟指數體系,實現了對宏觀經濟、稅收走勢和稅收徵管的先導性、指向性研判。讓數據“變現”為資源,讓數據轉化為價值,可有效引導市場主體經營行為,激發經濟‘細胞’活力,産生“四兩撥千斤”的成效,稅收指數一推出,便受到了多方點讚。

  隨著一攬子減稅降費及精準服務政策落地實施,山東省市場主體活力和發展態勢回升向好趨勢明顯,一批山東企業在疫情期間及時調整企業戰略,實現“逆風翻盤”。從納稅主體發展指數看,2月份受疫情影響市場交易總量約為去年同期的七成。隨著復工復産有序推進,3、4月份逐月回升,4月份市場交易總量已超去年同期,顯示出市場活躍度提升,經濟呈現企穩向好態勢。

  國家稅務總局山東省稅務局黨委書記、局長王獻玲表示:“稅收指數,主動對接經濟社會的發展需求,積極回應納稅人和繳費人的關心關切,能夠立足稅收視角,客觀反映經濟運行的發展態勢,為經濟産業結構的優化調整提供借鑒、為企業的發展經營提供參考。”

  以更高效的精準服務、更給力的政策支持、更務實的工作作風,全力以赴幫助企業戰勝疫情、穩健發展,一直是山東稅務孜孜追求的目標。山東稅務部門在疏通堵點、消除痛點上再加力,充分利用減稅降費綜合監控服務平臺,對289.82萬戶納稅人實現了“一戶一檔”式管理、“一戶一策”式輔導,“量體定制”式服務,使企業享受稅收優惠政策更便捷。同時,在全省範圍內集中開展“政策清單、繳稅清單、減稅清單”的“三清單”推送活動,組建數據分析工作組,強化數據校驗核準,採取“以線上推送為主、以線下推送為輔、以人工為兜底”的工作方式,對山東省147.39萬戶企業法人、負責人等五類人員推送了納稅人享受的“三清單”,全力幫助納稅人用活用好稅費優惠政策,實打實、硬碰硬地幫助解決企業復工復産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盡享快享政策紅利。

  以稅資政,大數據盡“智”獻“計”服務黨政決策

  稅務部門在經濟數據分析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其掌握的經濟數據具有最小顆粒度特徵,更能客觀反映經濟運行情況。

  “銷售已恢復到去年同期水準,主要産品能夠保障下游企業生産。”近日,濟南市稅務局所做的《山東濟南重型汽車行業基本復工達産行業前景看好》行業報告出爐,該報告詳細分析了濟南重型汽車行業在復工復産一個月以來的的主要特點、問題,並剖析了原因,提出了具有針對性的建議。

  “市稅務局積極落實支持疫情防控相關稅費政策,並著力從稅收角度開展經濟數據分析,有力的服務了企業復工復産和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相關做法值得充分肯定。”日前,《德州市稅務局關於落實疫情防控稅費政策全力支持企業復工復産工作的報告》擺在了德州市委副書記、市長楊洪濤的案頭。“這份報告角度新穎、分析到位、建議可行,很有分量的。”楊洪濤對稅務部門呈報的分析報告給予了很高評價。

  稅收數據的“增值利用”和價值挖掘,已經成為山東各級稅務部門開展稅收經濟分析工作的共識。

  山東各級稅務部門深入貫徹國家稅務總局“四力”要求,積極打造山東稅務特色服務品牌,從“快”“深”“準”三個方面入手,積極分析經濟運行狀況;另一方面,聚焦黨委政府重點、熱點工作,關注動能轉換成效,開展區域經濟稅收對比,立足稅收看經濟、看社會、看發展,推出一系列“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稅收經濟分析“拳頭産品”。

  日照市稅務部門運用稅收大數據助力脫貧攻堅,發揮稅收數據權威性、真實性、準確性的優勢,讓稅收數據“開口説話”,當好參謀、助力減負、增強效益、化解風險,得到了山東省政府副省長于國安的肯定批示。菏澤市稅務部門精準利用增值稅發票相關數據,結合稅收優惠政策開展經濟稅收分析,已向各級黨委政府報送《從增值稅發票數據看菏澤市企業復工復産情況》《菏澤市規模以上工業百強復工復産情況分析》等專項分析報告41篇,受到了黨政領導的高度關注和認可,連續4次獲得菏澤市委副書記、市長陳平表揚性批示。濰坊高新區稅務局稅收專家顧問團隊了解到濰柴動力在項目建設、産業鏈復工復産等方面遇到的問題後,及時分析研究形成了《從稅收數據看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復工復産情況》,引起了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在各部門的支持下,濰柴順利恢復發動機生産業務,並帶動山東省300多家産業鏈合作企業迅速協同復工復産,為下游重型卡車生産、重點工程建設和物流運輸業發展提供了支持。

  紓困解難,大數據消“梗阻”暢“循環”助力經濟發展

  “春風助企”“政策速遞”“雲端服務”……一項項稅收優惠政策,一次次紓困解難行動,一條條創新服務舉措,正轉化為企業開足馬力達産達效的強大力量。齊魯大地,黃河兩岸,勁吹復工復産“衝鋒號”,再現一派緊張繁忙景象。

  “稅收大數據覆蓋大企業與小業戶,既權威準確、又實時高效。關鍵數據發揮關鍵作用,是找準行業發展短板弱項的好招、實招。”德州市政協副主席、致公黨市委主委馬傳先在德州稅務部門了解到稅收大數據應用成效時表示,“稅收大數據服務經濟發展大局可以説是成效明顯、前景光明,未來大有可為。”

  “稅收大數據分析與應用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稅務部門在治理手段、管理模式、服務理念的轉變和創新。”馬傳先認為,疫情期間,稅收大數據分析工作充分發揮了“預警器”“測量器”的作用,第一時間精準反映經濟運行情況,及時發現問題,為推動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山東企業迅速按下“重啟鍵”的背後,山東稅務部門積極發揮職能作用,在精準落實各項惠企政策的同時,充分利用稅收大數據覆蓋面廣、及時性強、顆粒度細的優勢,把脈問診,助力企業打通復工復産的堵點,打通循環,加速達産。

  産業鏈環環相扣,一個環節阻滯,上下游企業都無法運轉。而能夠反映企業生産經營狀況的增值稅發票數據,此時成為稅務部門幫助企業復工復産的“利器”。在泰安,稅務部門通過稅收大數據平臺盤點與湖北存在貿易往來的企業,提出針對性幫扶措施和建議。截至目前,已對接泰安市與湖北省企業18家,實現採購金額865萬餘元,達成初步採購意向278萬餘元。東營市稅務部門針對近期企業受疫情影響供應不足和銷路不暢的問題,發揮稅收數據資源優勢,為企業復産復銷提供助力。自3月份以來,對轄區內300家規模以上企業逐一進行電話溝通問需解難。根據企業提供的緊缺原材料名稱,通過大數據平臺幫助企業全國範圍內尋找供貨商或進貨商。截至目前已為12家企業匹配供貨商1663戶,為企業生産經營提供有力支持。壽光市稅務部門發現轄區內部分企業開票數量僅達到去年同期的一半,便及時了解情況,現場把脈問診,發現該類型企業存在招工難題,通過稅收數據緊急篩查梳理了同類用工緊缺企業26家,並聯繫政府、人社部門等開展專項招聘活動,解決企業崗位空缺700余人次,緩解了企業用工壓力。

  稅收大數據的掃描分析,可精準查找企業在交通物流、資金週轉、訂單履約、外貿出口、産業鏈上下游供給和銷售等方面的困難,從而有針對性的予以扶持。

  “關鍵時刻,貴公司重情義,顧大局,在配合公司政策維穩市場、按單收貨等方面給予了大力支持和諒解!……我們堅信,在合作夥伴的鼎力支持下,我們定會打贏這場戰‘疫’!”這段話來自湖北龍王恨漁具集團寫給威海中恒漁具有限公司的感謝信,在威海企業圈引發廣泛共鳴,大家紛紛留言,“將竭盡所能幫助湖北企業復工復産!”

  收到這封感謝信時,威海中恒漁具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子亮既高興又不太好意思。“真沒想到,他們給了我們這麼高的評價,要説感謝的話,我真的是要感謝稅務部門對我們復工復産給予的支持和幫助。”張子亮説道。

  復工初期,威海中恒漁具最大的問題就是原料緊缺。為解決這一困難,威海稅務部門充分挖掘增值稅專用發票數據資源,通過對餌料生産廠家增值稅發票上下鏈數據進行分析、檢索,成功與多家上游企業取得聯繫,傳遞採購需求信息,讓企業迅速恢復生産,冷清了近2個月的車間又忙碌了起來。截至目前,通過稅收大數據,威海稅務部門已幫助魯鄂企業達成有效供需18戶,實際採購湖北企業生産的餌料、網格布、鐵鈦粉等産品1629.55萬元,達成購銷意向2445.6萬元……強大的稅收助力,不僅幫助本地企業順利恢復生産經營,也連結起魯鄂企業共發展的千里情緣。

  山東財經大學潘明星教授認為:“稅收是經濟發展的風向標、晴雨錶,稅務部門充分挖掘大數據潛力,從不同角度和維度深入分析研究各類企業復工復産和貿易情況,可以更加有效地服務各級黨委政府決策,幫助企業提振發展信心。(陳道勝 桑軍 李洪基)

  • 濟南趵突泉再現“雲霧潤蒸”奇觀
  • 四年前通車的山東省首條“綠色公路示範高速”,現喜獲“李春獎”!
  • 泰山霧凇與白雪相輝映
  • 濟南九如山浪漫冰瀑布引遊人
  • 山東榮成迎來大範圍降雪天氣
  • 山東青島:瑞雪紛紛伴鷗飛
  • 動物園裏下雪啦!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