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融合,1+1>2從何而來

2020-10-26 09:33:30|來源:大眾日報|責編:馮鈺穎

  原標題:科教融合,1+1>2從何而來 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以改革創新實現高校與院所實質融合協同發展

  省部共建生物基材料與綠色造紙國家重點實驗室正式獲批;全球首個以超算為主題的科技園——國家超級計算濟南中心科技園正式啟用;3個學科穩定進入全球前1%……

  從無先例可循,摸著石頭過河,到最終實現科教融合的協同發展,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經歷了怎樣的聚合反應?

  “對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科教融合的探索而言,既沒有現成的路徑可以遵循,更沒有固定的模式可以照搬,唯有通過體制機制的改革創新,解決制約發展中的短板和弱項問題,才能夠實現融合發展的階段目標。”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黨委書記王英龍表示。

  如今,高校與院所的實質融合,徹底打破了高等學校和科研院所之間的樊籬,將科研優勢轉變為學科優勢、資源優勢轉變為辦學優勢、融合優勢轉變為發展優勢,實現了1+1>2的效果,為大學(科學院)的高品質發展奠定了制度優勢和堅實基礎。

  聚焦體制機制,聚力改革創新

  “信息檢索”課程的主講教師郝鳳奇有兩個身份,一是省計算中心智慧控制技術創新團隊副研究員,承擔著不少國家級、省級項目;另一方面,他還是齊魯工業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專業老師,在課堂上承擔著教書育人的重任。在他的課堂上,學生們能了解全球13台根域名伺服器的分佈及其價值。

  郝鳳奇雙重身份的交叉合一,就是科教一體、科教融合的縮影。科教融合後,如何通過院所一體化改革,發揮雙方資源優勢,實現科教資源融合共生,釋放科教融合潛能?

  “必須依靠改革創新,自覺運用改革思維謀劃工作,依靠制度創新激發活力。”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校(院)長陳嘉川説。

  進行全方位改革,組建新的科教融合體,打通人力資源壁壘,打破學院、研究所的界限……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通過一系列改革舉措,在不斷探索與實踐中,摸索出一條科教融合的成功之路。

  在法人機構、黨委班子、中層機構融為一體的基礎上,在院所一體化、校院兩級管理體系建設、産學研深度融合、科研成果轉化等方面進行全方位改革,初步形成了科教一體、協同發展的治理體系。根據人才培養和學科建設需要,整合學科領域相近的科研單位和教學單位組建新的科教融合體,實行一體化運行機制。打通人力資源壁壘,實現教學、科研人力資源互動流通。實行崗位分類管理,實行分類上崗、分類發展、分類考核。創新院所一體化模式,成立科教融合學院,組建新的院所一體化單位,實現教學資源與科研資源共享共用。打破學院、研究所的界限,統籌學院和研究所的學科建設資源,明確人員、平臺、資産等的學科歸屬。由學科建設分委員會統一進行學科建設規劃。

  “院所一體化有利於教學資源與科研資源共享共用,高層次人才隊伍同時兼具教師與科研人員雙重身份,共同服務於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學科建設,以建設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共同體’為目標,為打造教學、科研雙軌制運行的一流科教發展平臺提供條件支撐。”網絡空間安全學院黨委書記王玉立表示。

  目前,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已有878名優秀科研人員取得教師資格證並充實到教師隊伍,55個青年教師團隊融入相關研究所,開展科學研究,培育出了一大批跨學科、跨領域、跨系統的教學科研團隊。“科”與“教”真正“走”到了一起。

  四位一體,探索協同培養模式

  科教融合的獨特優勢,為搭建科教協同育人載體,打造特色鮮明的人才培養機制,孕育了新機,為人才培養提供了新動能。

  按照新工科建設要求,該校(院)將科學院的科研平臺、科研項目、成果轉化等優質資源融入到人才培養中,構建起了“教學-科研-轉化-實踐”四位一體協同培養模式。根據不同專業的特點,分別採取“2+2”“3+1”等兩段式人才培養模式。

  “學生前兩年在學校完成相應課程學習並取得相應學分後,第三年到科研院所進行科研思維、創新設計、動手操作等方面的訓練,第四年到相關企業進行實習與産品研發設計,培養學生面向一線的工程實踐能力,畢業後優先到相關企業就業。”教務處處長劉玉説。

  此外,學校還積極對接戰略性新興産業,主動佈局網絡安全、人工智能、新能源、智慧海洋等前沿學科專業,組建了網絡空間安全學院、光電工程國際化學院、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海洋技術科學學院、藥學院等5個科教融合學院,著眼于新工科人才的培養。

  按照“市場導向、規範管理、協調推進、激勵創新”的原則,建立符合科技創新和市場規律的成果轉移轉化和服務體系。科研處處長王昌介紹,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通過線上線下聯動、橫向縱向聯通,銜接國內外技術轉移機構,政産學研金服用共同創新,打通了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最後一公里。

  堅持以資源優化整合為抓手、以內涵式發展為核心、以體制機制改革為動力,有重點、分步驟、多層次地推進科教融合,校(院)在辦學資源、人才培養等方面實現了質的飛躍,辦學實力明顯增強。專任教師數由1469人增加到2058人,專任教師博士比提高到60.2%。新增3個國家級標誌性平臺,目前省部級以上科研平臺122個,位居山東省屬高校首位。科研體量迅速增大,2019年科研經費達9.47億元。重大科研攻關能力顯著增強。每年推動各類技術成果落地轉化800余項,合同金額達3億元,年均“四技服務”經費3億元以上。科技成果作價入股新孵化企業10余家,3家公司掛牌上市,2家公司成為山東省瞪羚企業。(大眾日報記者 王桂利 大眾日報通訊員 閻 勇)

  • 濟南趵突泉再現“雲霧潤蒸”奇觀
  • 四年前通車的山東省首條“綠色公路示範高速”,現喜獲“李春獎”!
  • 泰山霧凇與白雪相輝映
  • 濟南九如山浪漫冰瀑布引遊人
  • 山東榮成迎來大範圍降雪天氣
  • 山東青島:瑞雪紛紛伴鷗飛
  • 動物園裏下雪啦!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