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濟南,濼口浮橋渡口旁,隨著“泰山號”盾構機巨大刀盤破土而出,被譽為“萬里黃河第一隧”的濟南黃河隧道工程東線隧道貫通。
這一幕,發生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閉幕次日。隧道一頭牽著濟南老城,一頭連著建設中的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
濟南,由“大明湖時代”闊步邁向“黃河時代”;山東,一場新舊動能轉換的深刻變革正翻開新篇章。
以“減法”騰出發展新空間
談到3年前關停全部650萬噸煉鋼煉鐵産能時,濟鋼集團總經理苗剛仍感慨萬千。
“從‘靠鋼吃飯’到‘棄鋼發展’,我們的轉型艱苦卻又堅定。”他告訴記者,濟鋼新材料、高端裝備製造、現代物流等産業逐步成長,企業營業收入已接近關停鋼鐵産能前的水準,員工收入明顯提升。同時,通過“挖礦”廢舊汽車拆解、建築垃圾循環利用等産業,濟鋼正從“排污大戶”轉變為“用污大戶”。
五中全會提出,在“十四五”時期,我國生産生活方式綠色轉型成效顯著,能源資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減少。
從靠鋼到棄鋼,由排污變用污,濟鋼轉型的歷程,恰是山東推動新舊動能轉換、追求高品質發展的一個縮影。
山東是經濟大省,也是排放大省。山東省發改委主任周連華介紹,2018年以來,山東累計關閉“散亂污”企業11萬戶,佔全省企業總量3%以上;化工園區從近200家壓減到84家,減少六成;今年前三季度,山東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累計壓減煤炭消費4355萬噸,減量超過全省煤炭總消耗的十分之一。
以壯士斷腕的勇毅,淘汰壓減落後産能,讓新動能有了成長空間。近年來,世界高端鋁業基地、山東重工商用車生産基地等重大項目陸續落地,山東省石化、冶金、鋼鐵、汽車等傳統行業轉型升級獲實質性推進。
“3年內,我們還將退出地煉産能3000萬噸以上。”周連華説,山東省將在五中全會精神指引下,持之以恒上大壓小、上新壓舊,持續為新動能加快成長騰出寶貴空間。
以“加法”培育新增長動力
地上集控室內,採煤工人輕點滑鼠;井下400多米,割煤機按照指令開始工作。
“穿著西裝、打著領帶就把煤採了!”這一轉變得益於山東能源集團正在大力推行的“智慧礦山”建設。山東能源集團董事長李希勇説,煤炭開採這一傳統行業,嫁接一鍵啟動採煤、智慧機器人自動巡檢、掘進工作面遠程操控等新技術,迸發出全新活力。
落實五中全會關於“加快發展現代産業體系,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的要求,山東加速推進傳統産業智慧升級改造。
山東省提出,力爭到2022年底,每年完成萬項技改、推動萬企轉型、完成4000億元投資;重點行業智慧化水準達到國內先進,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智慧化技術改造覆蓋面達到70%。
“五中全會提出,推進産業基礎高級化、産業鏈現代化,提高經濟品質效益和核心競爭力。”山東省工信廳廳長于海田説,山東省將圍繞22個重點産業,集中打造70個雁陣型産業集群、105個龍頭企業;選擇重點行業和重點産業鏈,明確鏈主企業和重點配套企業,優化産業鏈供應鏈創新鏈體系。
面向新發展階段,素以“大象經濟”著稱的山東省,正著力培育代表新經濟和高成長性的“瞪羚企業”和“獨角獸”,對這些企業分類指導,強化資源配置和政策供給。山東省提出,力爭到“十四五”末,實現從“大象漫步”向“千羚競馳”的轉變。
以“乘法”激增創新活力
今年9月,濰柴集團在濟南發佈全球首款突破50%熱效率的商業化柴油機,刷新全球柴油機熱效率的新高度。
支撐這一突破的,是濰柴集團在創新上的久久為功。記者從濰柴集團了解到,最近10年,這家企業在發動機業務上累計投入研發費用300億元,佔期間費用的48%。
按照五中全會“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的精神,山東省緊貼新動能成長需要,大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以創新的乘法效應增強高品質發展活力。
近3年來,山東省設立高等技術研究院、産業技術研究院等新型研發機構,實施了600多項重大基礎研究項目和重大科技創新工程,一批核心關鍵技術正在攻克中。山東省還將每年投入120億元以上財政資金,支持重大科技項目。
“在創新團隊和高端人才的引進上,對優惠政策不設上限。”山東省委副秘書長田衛東説,山東實施領軍人才“築峰計劃”,首批確定30名左右頂尖人才培育人選;今年為1144名外國專家辦理來華工作許可,比去年同期增長25%。
在一系列“演算法”的推動下,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進展明顯,經濟結構顯著優化。
今年前三季度,山東省生産總值同比增長1.9%,高於全國1.2個百分點;新技術、新産業、新模式、新業態投資佔比達到48.6%,“四新”經濟增加值佔比全年有望突破30%,比2017年提高8.3個百分點。
“作為全國第一個國家級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山東省基本實現了‘三年初見成效’的預期目標。”田衛東説,在五中全會精神指引下,山東將持續以動能轉換塑造山東發展新優勢,在新發展階段書寫高品質發展的齊魯答卷。(新華社濟南11月4日電)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