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理上網來|“十四五”搶人大戰更激烈,山東有何應對之道?
人才是第一資源,是推動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的關鍵力量。
近年來,隨著人才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各地“搶人大戰”風起雲湧。
預計“十四五”期間,人才競爭將進入更加膠著的狀態。“搶人大戰”也將逐步從部門間、城鄉間、省際間上升到國際間,尤以省際間、國際間競爭更為激烈。
面對白熱化的人才競爭態勢,山東有何應對之道?
人才回流態勢初步形成
謀劃“十四五”人才規劃,首先要對“十三五”人才發展情況,有一個總體評估和研判。
“十三五”期間,山東各類人才數量持續攀升。
截至2020年6月,山東共有駐魯院士86人(其中,兩院院士56人,海外院士30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89 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3385人,中華技能大獎獲得者18人,全國技術能手525人。從人力資本存量看,2015年山東人力資本存量為1641.62億元,2019年為1860.67億元,增長幅度為13.34%。從大學生人口總量來看,2015年至2019年,山東大學生人口總量由1122萬人增長到1328.76萬人,增長幅度為18.43%。
人才成為助推新舊動能轉換中堅力量。從技能人才總量來看,2015年山東技能人才共921.95萬人,其中具備三級以上職業資格證書的高技能人才242.79萬人。根據近年年均增長率測算,2019年山東技能人才總量預計為1235.16萬人左右,增長幅度為33.97%。2019年高技能人才總量預計為316.07萬人左右,增長幅度為30.18%。2015年,山東科研與實驗發展(R&D)人數44.72萬人,2018年增長至50.93萬人,增長幅度為13.89%。有研究與實驗活動的單位數量,從2015年的6432個增加至2018年的8871個。
從人才聚集的重點區域來看,“三圈”中的膠東經濟圈和省會經濟圈已成為人才匯聚的重點區域。2019年這兩大經濟圈吸引了山東67.4%的人口總量,其中就業人口總量佔全省就業人口總量的68.8%,大學生就業人口、專業技術人才和R&D人員總量佔全省的80.4%,顯示出強大的人才虹吸能力,人才集聚效應發揮顯著。
人才回流態勢初步形成。從山東高校畢業生省內就業情況來看,與2016年74.96%的非師範類畢業生選擇省內就業相比,2019年有81.83%的非師範類畢業生選擇在省內工作,增幅6.87%。截至2020年7月底,2020年應屆畢業生留魯率達到82.56%。從高校畢業生省際流動來看,2019年山東高校畢業生省外就業16.78萬人,省外高校畢業生來魯就業19.42萬人,省外來魯畢業生高於流出省外畢業生總數。
防止被“兩大鄰居”虹吸
山東是人口大省,具備人力資源稟賦優勢,為人才強省建設提供了豐富的智力資源。同時,山東具備雄厚的經濟與産業基礎,高端創新資源匯聚,區域發展戰略明確,為人才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
但隨著國際國內人才發展新變化及我國經濟高品質發展的需要,預計“十四五”期間人才競爭將進入更加膠著的狀態,山東人才強省建設將面臨諸多嚴峻考驗。
人才流動擴大化和競爭白熱化。隨著人才戰略地位的日益突出,人才正逐步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動力,“搶人大戰”逐步從部門間、城鄉間、省際間上升到國際間,尤以省際間、國際間競爭更為激烈。
人才外流壓力加大。以北上廣深為中心的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經濟圈,以重慶、成都、武漢、鄭州和西安等國家中心城市為中心的區域經濟圈,在集聚資源要素上表現出日趨強勢的發展狀態。
從山東的地理區位來看,山東位於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與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戰略覆蓋地區的地理臨近區域,由於“夾層式”的地理位置,再加上區位的臨近性與交通的便利性,導致人才外流“虹吸效果”增強,人才外流壓力加大。
人才結構性短缺明顯。山東作為新舊動能轉換先行示範區域,在經濟結構轉型升級過程中選取了“十強”産業及重點發展領域推進戰略。這一戰略轉型使山東對物聯網、新能源、量子技術、人工智能、海洋發展、電子通信等領域的高端人才需求量大幅度增加,現有人才結構與區域發展戰略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匹配,對全省人才專業結構形成新挑戰。
人才服務市場化不足問題凸顯。截至2019年底,全國共設立各類人力資源服務機構39568家,從業人員674836人。從近三年中國人力資源網站“HRoot”發佈的大中華區人力資源服務機構100強名單來看,機構總部設立在上海、北京的佔比超過65%,蘇州、廣州和深圳位列第三至第五位,山東並無一家。截至2019年底,山東共設立各類人力資源服務機構3295家,從業人員6.98萬人,同期,經濟體量相近的江蘇人力資源服務業機構數量為7300家,是山東的2倍多,從業人員近10萬人。
從“標配”走向“引領”
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山東比之前任何一個時期都需要更加重視人才、重用人才。
生“才”之道的關鍵,在於真情重視人才、真心重用人才。
山東制定出臺了《關於實施“人才興魯”行動 打造新時代人才聚集高地的若干措施》(簡稱“人才興魯32條”),同時《山東省人才發展促進條例》已于2020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為打造引才用才留才的人才環境和産業環境提供了重要法制保障。
“十四五”期間,山東應主動適應人才發展新趨勢和高品質發展新要求,牢固確立人才引領發展的戰略地位,推動人才工作理念提升,加快人才制度創新,優化人才戰略佈局,提升人才産出效能,改善人才發展環境,提升人才管理手段,以更開闊的視野、更務實的舉措,促進人才精準集聚,塑造契合高品質發展需求的人才強省新優勢。
打造人才政策的“決策閉環”,充分發揮人才政策“黃金效應”。
“十三五”期間,山東人才政策頻出,構建了相對完善的人才政策體系,在“決策與決策執行”環節相對科學完善,但在“決策評估與決策終結或糾偏”環節相對薄弱。對此,山東應建立人才工作巡迴機制,補齊人才決策中效果評估與人才政策終結或糾偏的環節,實現人才政策的“決策閉環”。同時,建立常態化的政策協同評估機制,及時發現人才政策在執行過程中的“堵點”“難點”,及時調整已經過時的或彼此掣肘的“打架”政策,有力保障人才政策落地執行。
加大“放權鬆綁”力度,提升人才與區域發展“契合度”。
根據山東“十四五”發展規劃,儘快研究制定《山東省“十四五”人才發展規劃》。提高人才工作的科學化與法治化水準,完善以知識價值和實際貢獻為導向的收入分配激勵機制,分類推進人才評價,建立以創新、品質、貢獻為導向的評價體系。
儘快編制招才引才留才目錄,促進人才精準匯聚,加大“放權鬆綁”力度,深入推進重點用人單位全面放權試點,真正理順政府、市場、社會、用人主體關係,明確各自功能定位,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在培養、引進、使用、評價、激勵五個環節中的作用。
從“標配”到“引領”,營造人才成長良好“生態圈”。
“十三五”期間,山東基本完成了分層分類、柔性引才、購房優惠、舉薦制度和人才“一卡通”等人才服務“標配”政策。今後若要在激烈的人才競爭中取得優勢,需進一步加大人才政策的創新力度,增強山東人才政策在全國的引領性。應大力實施人才稅收優惠政策,降低人才稅負,構建科技創新容錯機制,放寬人口戶籍與外籍人才綠卡限制,促進人才流動。
科技賦能人才工作,加快構建全省人才大數據平臺。
大數據、雲計算和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促使人才管理服務發生迭代變化。山東應加快構建全省範圍的人才大數據平臺,遵循政府引導、企業建設、市場化運營、開放式平臺的運營機制,將體制內外、公開的與潛藏的人才大數據聚合,形成人才數據集,並通過深度挖掘、聚類分析、精細加工等,探尋和把握人力資源開發、使用和管理的內在規律性,為組織部門和人力資源管理部門的人才決策、治理、評價和服務奠定基礎。未來要打通人才庫、需求庫、項目庫、智慧庫、政策庫的有效連結,努力打造高端人力資源服務生態圈。
內培外引,促進山東“因人而興、因才而強”。
基於人力資源大省的稟賦優勢,山東從人才大省向人才強省轉變,既需要引進外來人力資本,亦需要促進本土人才的培養與轉化。
應加大政府對教育經費的投入,鼓勵多元化的辦學機制,擴大教育規模,深化高校、職業院校教育體制改革,提高教學水準,通過校企合作等方式實現教育培養與市場需求的有效對接,並根據發展戰略與就業市場的實際需求,打造終身教育體系。(作者:黃晉鴻、劉晴,單位:山東社會科學院,本文係山東社會科學院《山東人才發展藍皮書2020》課題組研究成果)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