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體制機制創新 “六進”工程 “三名”戰略 打造中醫藥振興發展“肥城模式”
肥城市“百場中醫藥文化進社區”公益講座活動啟動儀式
全國基層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
近年來,肥城市始終把弘揚中醫藥文化、發展中醫藥事業作為重要的民生工程、文化工程來抓,圍繞中醫藥的宣傳、普及、推廣、應用做大文章,成立全省首個中醫藥協會,推進中醫藥協會實體化,依託計生協會組織網絡優勢,探索中醫藥服務新模式,讓百姓實實在在感受中醫藥文化的魅力,為中醫藥振興發展貢獻了“肥城模式”。
組織管理機制創新:構建覆蓋城鄉的中醫藥服務網路
在肥城,全市14處鎮街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均高標準建設國醫堂,鮮明的特色專科優勢令人矚目。
古色古香的傳統文化氛圍、完善的中藥房設置和中醫診療設備配置更令人嘆服:中藥飲片均在300種以上,全部提供煎藥服務,均配置了針推治療床、針灸器具、火罐、TDP神燈、電針儀、中藥熏蒸等中醫診療設備。
作為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肥城市不僅將中醫藥事業發展經費納入市財政預算,逐年增加財政投入,更聚焦阻礙中醫藥發展的管理體制和組織保障,為中醫藥振興發展打通“任督二脈”。
2019年3月,全省首個政府辦中醫藥協會在肥城創立。肥城市衛生健康局加挂市中醫藥管理局牌子,單獨設置中醫科,同時將市計劃生育協會列為黨群序列、參公管理,加挂市中醫藥協會牌子,正式組建市中醫藥協會,以群團組織推動工作開展,為肥城市中醫藥事業的快速健康發展奠定堅實的組織保障。
“中醫藥要宣傳、普及、推廣、應用,緊跟時代需求,蹚出自身特色路子。”肥城市衛生健康局負責人説。近年來,為營造中醫藥發展的良好氛圍,肥城緊抓國家振興發展中醫藥的重大機遇,結合地方特色,推進中醫藥協會實體化,探索中醫藥服務新模式,為破解中醫藥的宣傳、普及、推廣、應用問題提供了借鑒。
“原來的計生網絡橫到邊、縱到底,我們的中醫藥服務網絡就成功運用了計生網絡的人員和暢通優勢,覆蓋城鄉,四通八達。”肥城市中醫藥協會負責人介紹,成功嫁接計生網絡,肥城建立了覆蓋城鄉的中醫藥服務網絡。
肥城市中醫藥協會廣泛發展市鎮村計生協會工作人員、衛生健康工作者、從事中醫藥工作的優秀人才和管理者為會員,發展從事中醫藥工作教育、科研機構和企業、社團為團體會員,現已發展會員3000名、團體會員20個、會員小組647個,實現組織網絡全覆蓋。
講中醫藥文化,得有中醫藥隊伍,更得有經費支持。肥城市從全市醫療衛生單位1000多名中醫藥工作人員中選拔出20名中醫藥專家,組建市中醫藥文化宣講團,制定了經費補貼制度,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為市中醫藥文化宣講團專家、工作人員以及來肥講座的全國知名專家分別給予補助。常年開設“桃都晚霞公益大講堂”,巡迴城區24個社區和其他13個鎮街社區,組織中醫藥知識專題講座,製作發放群眾讀本6萬餘冊。
“有網絡來辦,有資金來幹。弘揚中醫藥文化,我們有底氣!”來自肥城市中醫醫院的中醫藥文化宣講團員説。
全生命週期健康服務:中醫藥“六進”到百姓身邊
2019年3月13日,肥城市中醫醫院“中醫藥文化宣傳車”駛進桃園鎮、新城街道河西社區,開展中醫藥科普宣傳、專家義診活動,拉開了中醫藥文化宣傳月活動的序幕。
“這個宣傳活動對每個市民的身體健康有好處,季節養生、時辰養生、體質養生、冬病夏治到底怎麼回事,原來不懂的現在懂了。”退休教師李老師説,原來感覺中醫文化非常遙遠,通過這次展示,他感覺到,中醫文化就在老百姓的身邊。
這是肥城市廣泛開展中醫藥文化進鄉村、進社區、進敬老院、進校園、進企業、進機關“六進”工程的一個縮影。
自2019年以來,肥城市衛生健康局以“六進”工程為抓手,以肥城市中醫醫院為龍頭,以中醫藥文化宣講團為骨幹,同時邀請全國知名中醫藥專家,在肥城城區、14個鄉鎮,鋪展開了宣傳、普及、推廣、應用中醫藥的宏大畫卷。
2019年6月16日,由肥城市衛生健康局主辦,肥城市中醫醫院承辦的“首都名醫桃鄉行”活動正式啟動。
僅僅一年多時間裏,由肥城市中醫藥協會牽頭,接連舉辦35場大型講座、30場趕大集活動,為肥城百姓宣傳、普及、推廣中醫藥文化,聽課群眾8000人次,義診近2000人次;進5家敬老院和康養中心為500名老人開展“中醫溫暖夕陽紅”服務活動;進老年大學每週舉辦一場中醫養生保健及疾病預防治療講座;進校園為2000多名師生普及中醫藥文化,提升青少年文化自信與健康素養。“六進”活動以來共發放宣傳資料1萬餘份,光碟2000套,香囊4000個。
一年多來,群眾的廣泛參與,激發了群眾對中醫藥的濃厚興趣,使人民群眾對中醫藥由“半信半疑”,轉變為主動“學中醫藥”“信中醫藥”,在日常的健康保健、慢病的自我管理過程中“用中醫藥”。
肥城市每年為65歲以上老年人提供1次中醫體質辨識和保健指導,為3歲內兒童按照月齡提供6次中醫飲食調養、起居活動指導,實施了高血壓、Ⅱ型糖尿病、孕産婦等重點人群的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
中醫藥服務已融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之中,讓百姓體會到中醫藥的獨特優勢。
全生命週期健康服務,從孕産期到幼兒,從中老年人健康養生到給予生命健康觀的治療,當地百姓真正體會和享受到了中醫藥簡便驗廉的服務。
肥城市中醫醫院作為中醫藥服務的龍頭基地,泰安市首批三甲中醫醫院,中醫藥特色服務實現全覆蓋,目前設有12個中醫綜合治療室,1個門診中醫綜合治療區,14類73個品種的中醫診療設備,60項中醫特色服務項目,制定了53個中醫優勢病種診療方案和37個臨床路徑應用於臨床。全市426個村衛生室,386個能夠運用中醫藥技術開展常見病、慢性病的診治,佔比達到91%;26個社區衛生服務站全部配備了中醫執業醫師,配置中藥飲片和中醫診療設備。
大力推進醫共體建設,分別選派科主任、技術骨幹到5處鎮街衛生院擔任業務院長,開設聯合病房,組建專科團隊,通過定期坐診、遠程診療、接受轉診等形式幫扶基層醫療機構。
疫情期間,針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發病特點,肥城市中醫醫院制定7個防治新冠肺炎協定處方,為檢測點值守人員、密接人員等免費熬製中藥湯劑,充分發揮中醫藥治未病及辨證施治的優勢,為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中醫力量……
在安駕莊鎮衛生院,自清至今已歷7代,有300年曆史的“梁氏正骨”傳人梁華興主治醫師,正在為泰安的骨折患者治療。他採用以傳統手法整復為主,小夾板固定為輔,外貼膏藥與內服藥物配合的方法治療各種骨傷骨病,接診範圍輻射泰安市及周邊縣市區,甚至雲南、貴州、四川、東三省等地亦有患者慕名前來就診,梁氏膏藥也遠銷全國各地。
樹中醫藥文化宣傳特色品牌:“三名”戰略造福桃鄉
今年11月7日,肥城市中醫醫院第四屆膏方節盛大開幕。市民們排起長隊積極體驗,感受中醫藥健康文化的魅力,享受實實在在的健康“福利”。
不僅有膏方節展示中醫藥文化的獨特魅力,發揮中醫藥獨特優勢,還有定期舉行的專題講座、公益講座。在濃厚社會輿論中,肥城市衛生健康局努力營造更加適宜的中醫藥發展氛圍。
在電臺電視臺開辦《健康肥城》《健康養生》等欄目和專題,已播發中醫藥知識57期;利用健康肥城微信公眾號、健康肥城今日頭條政務號、澎湃新聞健康肥城客戶端等自媒體矩陣,設立中醫健康課堂,開通聯通客戶“e信”短信業務,定期推送中醫藥科普知識,已累計推送1200余條。
在全市醫療衛生機構打造了3—4個“宣傳、普及、推廣、應用”示範點。利用人口學校、國醫講堂、文化廣場、宣傳一條街等陣地,將中醫藥文化宣傳融入到城市社區綠化、美化和人文環境中,形成獨具特色的中醫藥文化宣傳示範基地。
大力實施名醫、名科、名院“三名”戰略,鑄造特色品牌,努力形成中醫藥良好的輻射帶動效應。目前共有國家級重點專科2個, 建設單位1個;省級重點專科1個,建設單位1個;泰安市級重點專科7個。
市級中醫專科品牌:肥城市中醫醫院骨傷科創建為全國農村醫療機構中醫特色專科、山東省重點中醫專科和山東省中醫藥特色專科;針灸科創建為全國農村醫療機構特色專科;耳鼻喉科是國家“十二五”重點專科;60個品種自製製劑獲得省藥監局批准;梁氏接骨膏藥、傷骨再生膠囊在國內具有較高聲譽;胃舒寶膠囊已通過山東省科技廳成果鑒定,療效達到國內領先水準。
基層中醫特色品牌:已建設省級中醫藥特色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3個;市級農村中醫工作先進鄉鎮3個,中醫藥特色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32個。以中醫骨傷診治著稱的安駕莊衛生院加挂“肥城骨科醫院”牌子,梁氏骨科品牌進一步發揚光大。
中醫藥“名醫”品牌:啟動了全市中青年臨床名中醫培養工程,通過師從名醫、高層培訓、上挂鍛鍊,培養造就出一大批中青年中醫名醫。緊緊圍繞梁氏骨科、針推等名醫品牌的“薪火傳承”,建成全國基層名老中醫專家傳承工作室2個,培養山東基層名中醫2名、泰安市基層優秀中醫6名、泰山醫學家1人。
“小城市亦有名中醫。”在肥城市努力營造的中醫藥濃厚氛圍中,越來越多的中醫藥人才,中醫藥特色品牌正在形成和凸顯,為百姓提供優質的中醫藥服務。(大眾日報記者 孫彩華 姜慶志)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