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濰坊濱海大力推進鹽鹼地生態改良,實現生態價值與經濟價值疊加 昔日“鹽鹼白”今朝“生態綠”
如今已是寒冬,但坐在白浪河之上的“渤海之眼”摩天輪轎廂裏俯瞰,卻是處處生機。遠處是深藍的渤海萊州灣,腳下碧波盪漾,兩岸是滿眼碧翠和金黃。濰坊濱海,昔日“鹽鹼白”已變成了“生態綠”。
幾十年來,濰坊濱海人大力開展治鹼改洼工程。2012年4月,白浪河入海口生態示範帶工程全面動工,曾經廣袤荒蕪的白浪河畔披上了花紅柳青草綠的霓裳。
“我們堅持生態立區,實施‘水、綠、建築’三個覆蓋,大力推進鹽鹼地生態改良,以自然之力恢復自然,依靠科學規劃、技術創新和拼搏實幹,將昔日的‘不毛之地’初步建設成為一座美麗生態宜居新城,貫穿始終的濱海精神,化作了濱海高品質發展的磅薄動能。”濰坊濱海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張恒道説。
河暢水清鳥兒多
濰坊濱海陸域面積678平方公里,曾經75%是鹽鹼地,綠化成本是普通土地的4到10倍。濰坊濱海從河流治理和生態綠化突破,啟動白浪河入海口生態示範帶工程,主要進行河道清淤、綠化種植等。濰坊濱海經濟技術開發區海洋漁業和水利局黨總支書記、局長高升明説:“沿白浪河這條主軸線打造一條生態景觀綠廊,是濱海發展和濰坊北部沿海開發的需要,兼顧了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治理後的白浪河,碧波盪漾、白帆點點,兩岸水草豐茂、倩鳥翩翩。河道可實現生態蓄水3000萬方,同時配套建設遊艇碼頭、親水準臺、內河沙灘、濱水商業等休閒服務設施。隨著綠色越來越多,白鷺、紅腿鷗等多種野生水鳥紛紛搭窩築巢。濰坊濱海經濟技術開發區央子街道崔家央子村黨支部書記朱振波在這裡生活了50多年,現在每天都沿著河邊走走轉轉。“過去白浪河兩岸幾乎沒有什麼植被,春季一旦刮大風,鹽鹼細沙土撲面而來。現在太美啦!”朱振波説。
在彌河生態綠廊工程施工現場,近百名工人正在種植黑松、白蠟等苗木。今年以來,濰坊濱海經濟技術開發區完成市級造林任務8600畝。同時,加快“十縱十橫”生態長廊等工程建設,著力推進沿海防潮堤除險加固和新建水利工程,重點在城區核心位置規劃建設城市公園,著力將濰坊濱海打造成為集水網城市、海綿城市、公園城市于一體的生態典範。
“潑辣”樹長滿鹽鹼地
“檉柳很潑辣,非常好養活!”濰坊濱海經濟技術開發區城際生態廊道(沿海防護林帶)三線世行防潮堤基幹林帶項目經理王強説的“潑辣”,是指檉柳極易成活,耐鹽鹼、抗乾旱,不懼風暴潮,生命力頑強。國家“南紅北柳”濕地修復工程戰略中的濰坊濱海生態修復項目,移栽的就是以檉柳為主的耐鹽鹼植物。在防潮堤一側,就是3000畝“南紅北柳”生態工程濱海示範林。
濱海當地的老百姓過去常説,種活一棵樹比養個孩子還難。如今,種一棵樹簡單了。“我們經過科學繁育,培育出了喬木型檉柳‘魯檉1號’,也叫鹽松。”山東檉霖生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程部總監蘇楠告訴記者。
當70多萬棵鹽松在這裡栽種下,蘆葦、牛筋草、野兔、野雞、刺猬等野生動植物開始安家落戶、生息繁衍,一個具有豐富生物多樣性的自然生態鏈逐漸形成。近年來,濰坊濱海經濟技術開發區強化沿海濕地、近海海域與岸線生態保護和修復,成功培育了魯臺鹽楊、濱海鹽松、環海鹽柳等一系列耐鹽鹼植物,擁有濕地8.6萬公頃,綠化覆蓋率達15.1%,建成區綠化率達35.6%。
在“南紅北柳”生態工程濱海示範林,記者注意到,一行行鹽松中套種著“沙漠人參”肉蓯蓉。“肉蓯蓉和鹽松一樣易成活、易管理,套種在一起,發展林下經濟是很好的選擇。”濰坊濱海經濟技術開發區發展軟環境保障局農業農村管理中心主任孫金江告訴記者,濰坊濱海先後培育出鹽鹼地濱海紅蘋果、肉蓯蓉、鹼地黑牛等一批知名特色農畜産品,通過政府引導,龍頭企業帶動,做優做強産業鏈條,形成鹽鹼地特色産業化發展模式。
綠色“家底子”越來越厚實
回首8年前的春天,每天幾百輛施工車輛來回穿梭在白浪河沿線,上千名工人忙碌在各個建設現場。“當時一片白茫茫鹽鹼灘,放眼望去看不到幾棵樹,趕上起風,頭髮上、臉上、身上都是土,晚上洗漱,盆底都會留一些細沙土。”曾經的工程建設者李曜光回憶説。
在惡劣的自然和施工條件下,經過4年多的開發建設,全長16.4公里的白浪河入海口生態示範帶一期工程,累計完成土方約3000萬方、栽植喬灌約200萬株、地被400萬平方米,總綠化面積約計500萬平方米,水域面積約計900萬平方米。
當前,濰坊濱海經濟技術開發區城際生態廊道(沿海防護林帶)項目正在建設中,該項目位於濰坊“三北防護林”中心地帶,總長度16.4公里,總面積527公頃,是環渤海防護林帶建設非常重要的一環。王強告訴記者,整個項目建成後,將成為集防風固沙、水土涵養、防洪排澇、生態保護、綠色景觀等多項功能為一體的沿海防護林帶。
從寸草不生到綠意盎然,從黃沙漫天到碧水藍天,如今的濱海綠色“家底子”越來越厚實。“我們深入貫徹綠色發展理念,推進生態經濟化、經濟生態化,構建海生態、河生態、城生態、園生態等多生態體系,讓生態價值與經濟價值疊加,奮力打造讓本地人驕傲自豪、外地人羨慕嚮往的現代海洋城。”張恒道説。(大眾日報記者 石如寬 通訊員 王勇鋼 王春旭)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