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控進口非冷鏈集裝箱風險?山東:聚焦高風險,控源頭、抓關鍵,實施全閉環防控
2021-01-12 17:22:40來源: 大眾日報編輯: 曹可凡責編: 馮鈺穎

  進口非冷鏈集裝箱貨物面廣量大,疫情防控難度大。記者從今天召開的全省進口高風險非冷鏈集裝箱貨物檢測和預防性消毒工作視頻會議上獲悉,我省將聚焦高風險,嚴控山東口岸直接進口和外地口岸間接進口“兩個源頭”,狠抓口岸查驗、交通運輸、屬地裝卸“三大環節”;根據貨物從口岸進口到運輸、到企業卸貨入庫各個環節的操作情況,按照“七種情形”實行閉環式分類管理,有效遏制因物品進口引發的疫情傳播。

  聚焦高風險。根據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通知,檢測和預防性消毒工作的實施範圍為來自高風險國家的進口高風險非冷鏈集裝箱(含集裝器)及其裝載貨物(含跨境電商貨物)外包裝(以下簡稱“集裝箱貨物”)、集裝箱內壁及門把手等高頻接觸部位。水路運輸僅適用於來自寒冷國家或地區且全程運輸溫度低的航線進口集裝箱貨物。危險化學品、糧食、飼料及飼料添加劑等不適宜實施消毒的商品以及無外包裝或外包裝易造成消毒液體滲透污染的商品(以下簡稱“不適宜消毒商品”),不實施集裝箱貨物預防性消毒。

  狠抓源頭管控。在口岸環節,合理安排檢測和消毒工作,避免口岸貨物積壓,保障産業鏈、供應鏈穩定。進口企業要如實申報進口集裝箱貨物相關信息。海關部門指導查驗場地經營者或進口企業對在口岸環節被抽中的進口集裝箱貨物實施預防性消毒。企業申請在口岸區域開展進口集裝箱拆箱入庫或提離貨物手續的,貨主或委託卸貨作業單位組織對集裝箱貨物實施預防性消毒。航空高風險非冷鏈集裝器由貨主或委託集裝器裝卸貨作業單位實施預防性消毒。外省(市、區)輸入我省進口高風險非冷鏈貨物集裝箱,由首站貨主查驗消毒證明,能夠提供消毒證明的不再重復消毒;不能提供消毒證明的,由貨主就地組織消毒。地方政府可根據當地實際,探索設置貨物中轉專用場地實施消毒,有條件的地方可實施集中消毒,建立工作臺賬,指定人員統一管理。

  規範流轉環節儲運管理。在運輸環節,進口高風險非冷鏈貨物在從集裝箱卸貨換裝至國內運輸工具時,貨主或委託卸貨作業單位組織對進口集裝箱貨物實施預防性消毒。進口集裝箱貨物運輸過程中,承運企業不得開箱,在國內運輸段,交通運輸管理部門將督促指導物流企業落實運輸車輛船舶等裝載運輸裝備消毒、工作人員個人防護等措施。

  完善屬地環節後續消毒工作。未在口岸環節檢測或消毒的進口集裝箱貨物按規定放行後,地方各級政府負責組織落實在卸貨等後續環節的檢測和消毒工作,按照先檢測、後消毒的要求組織進行核酸檢測、消毒等,最大限度嚴防風險。對到達目的地的進口高風險非冷鏈載物集裝箱,在掏箱卸貨作業時,貨主或委託卸貨作業單位組織對集裝箱貨物實施預防性消毒。對進口高風險非冷鏈空集裝箱,在裝貨作業前,貨主或委託裝貨作業單位組織對其實施預防性消毒;在裝貨作業前對進口空集裝箱實施清理維修的,由集裝箱清理單位實施預防性消毒後再清理維修。有條件的企業,可設立待檢區,實行分區存放、消毒。

  做好抽查檢測評估。對於已消毒的集裝箱貨物不再實施新冠病毒檢測。檢測結果為陽性的,食品(含食用農産品)做無害化處理;其他貨物經消毒處理後可以使用的,應當在當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的指導下,進行消毒處理後,方可使用、出售和運輸。

  加強對消毒實施單位的管理。消毒實施單位經各市領導小組(指揮部)非冷鏈組備案後,按照有關消毒技術規範或《進口非冷鏈貨物及其運輸工具預防性消毒技術指引》開展作業,記錄消毒工作情況(包括消毒日期、人員、地點、消毒對象、消毒部位、消毒劑名稱、濃度及作用時間等),並出具消毒處理證明(標注消毒部位)。消毒實施單位相關資料和記錄至少留存2年。

  加強相關人員健康管理。各級要將相關人員納入定期核酸檢測範圍,每3天進行一次核酸檢測。

  落實提前24小時報備制度。進口高風險非冷鏈集裝箱到達目的地或空集裝箱裝貨提前24小時,貨主要如實申報進口集裝箱貨物名稱、數量、運載工具、停靠地點、是否持有核酸檢測證明、消毒證明等相關信息。

  統籌做好疫情防控與供應保障。按照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的要求,對進口高風險非冷鏈集裝箱貨物只進行一次性消毒,避免重復消毒和專為消毒作業實施掏箱、裝箱;對於已消毒的集裝箱貨物不再實施新冠病毒檢測,避免增加不必要的作業環節和成本;在確保進口非冷鏈集裝箱貨物安全的同時,提升口岸通關效率。

  同時,建立報告制度。實行日報告、週報告、及重大問題及時報告制度,一旦發現陽性樣品,按照規定啟動應急機制,及時上報。第一時間將陽性樣品送至省疾控中心,開展相關人員核酸檢測、健康篩查、流行病學調查等工作;同時,督促相關單位封存涉疫物品,組織力量開展貨物溯源追蹤,查清來源和去向。(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趙小菊)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