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島國際零碳島走入聯合國氣候變化迪拜大會 從長島觸摸變化的煙臺感受進步的中國
2023-12-09 17:15:40來源: 膠東在線編輯: 侯艷艷責編: 馮薇薇

長島國際零碳島走入聯合國氣候變化迪拜大會 從長島觸摸變化的煙臺感受進步的中國

  膠東在線12月9日訊  中國能為全球海島型城市應對氣候變化貢獻怎樣的智慧?這一刻,世界目光聚焦長島。

  在12月8日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迪拜大會中國角城市氣候合作對話會上,煙臺市委副書記、市長鄭德雁介紹了煙臺在應對氣候變化、推動綠色低碳高品質發展方面的探索與實踐,並對“長島國際零碳島”建設作了重點推介。

  城市氣候合作對話會由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與C40城市氣候領導聯盟聯合主辦,旨在為中外城市市長和城市氣候行動實踐者提供交流平臺,加強中外城市在氣候行動與合作方面的理解與互信,推動中外城市的務實合作。

  “我們的目標是:到2027年,長島溫室氣體排放比2023年下降20%;到2030年,長島形成具有廣泛國際引領力的‘零碳島’模式;到2035年,長島國際零碳島高品質建成,全域溫室氣體實現凈零排放。”鄭德雁説,希望通過國際零碳島建設,從長島觸摸變化的煙臺,感受進步的中國。

  同時,他向世界發出邀請:誠摯邀請聯合國機構和國際非政府組織,共同推動長島國際零碳島建設,為全球海島型城市應對氣候變化貢獻智慧。

  應對氣候變化的煙臺擔當

  為什麼是長島?長島有哪些可供世人借鑒的經驗?與會者睜大眼睛,翹首以待。

  煙臺擁有230個海島,其中,最大的島嶼群是長山列島,陸域面積59平方公里,人口4.1萬人。長島歷史上被稱為“海上仙山”,是人們嚮往的地方。

  “2018年,長島成為中國首個海洋生態文明綜合試驗區,我們系統推進長島生態保育。”鄭德雁舉例説,為保證候鳥遷徙,拆除了島上所有80台風電設施;島內實現了垃圾分類、污水無害化處理、清潔能源供暖全域覆蓋;因生態環境改善,斑海豹數量由近200頭增加到400余頭;大黑山島成為中國首個負碳超過2000噸二氧化碳當量的“負碳海島”。

  綠水青山海島樣板加快打造、金山銀山産業生態加快重塑、幸福宜居美麗家園加快建設……幾年來,長島綠色發展取得了新突破。

  如今,低碳發展成為時代潮流,“雙碳”戰略引領綠色變革,無論從全球、全國,還是海島本身看,零碳海島建設已經是勢在必行。

  “為更好地保護海島,為全球有人島探索綠色低碳發展之路,我們提出打造‘長島國際零碳島’的目標,由三位院士領銜開展科學研究,聚焦碳匯現狀、碳匯增匯、清潔能源替代、減污降碳、零碳旅遊、碳交易、綠色金融、國際合作等8個方向開展深入研究,制定了《長島國際零碳島發展規劃(2023-2035)》和行動方案,堅持降碳與增匯兩手抓,爭取早日實現零碳島目標。”鄭德雁闡釋了長島國際零碳島的方向、路徑及目標,展現了煙臺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作為與擔當。

  做好降碳“減法”

  降碳,是零碳島建設的題中之義。

  在交通出行上,城市公交和旅遊公交“新能源化”,年減少使用燃油500噸,減排二氧化碳1300噸、二氧化硫5噸、氮氧化物4.3噸;

  在冬季取暖上,採用閉式空氣熱源塔和空氣源熱泵技術,推進煤改電清潔能源供暖項目建設,實現城區清潔能源供暖全覆蓋。

  在漁業養殖上,一座座海洋牧場平臺配備了自動投餌機、水下機器人、各類智慧感測器、養殖大數據管理系統等智慧化設備,僅用4人就能完成全部工作……

  這些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折射著長島向著降碳目標大步邁進的堅定步伐。近年來,長島千方百計降碳減排,從産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生活消費習慣等不同領域持續發力,探索降碳新路徑,激活零碳建設全局。

  未來,長島將大力發展綠色産業,通過應用零碳漁業技術、計算旅遊碳排放和碳足跡等措施,構建綠色産業體系。大力推進新能源替代,構建多能互補的清潔能源體系,實施終端用能的清潔替代工程,推廣新能源車、船,全域開放自動駕駛場景,到2027年,長島非石化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52%;到2035年,陸上新能源交通佔比90%以上。大力實施全過程減污降碳治理,到2027年,長島新建建築中綠色建築比例達到100%,到2035年綠色出行比例達100%。

  做好增匯“加法”

  既要抓降碳“節流”,也要抓增匯“開源”。

  近日,被稱作“海底種草”的大黑山島海草床和海藻場生態系統修復工程完工。工程涉及近海岸帶退圍還海,養殖圍堰拆除約2600米、海藻場生態修復7公頃、海草床生態修復4公頃。工程完工後,將恢復和改善生物棲息地、生態碳匯等生態服務功能。

  這是煙臺持續做好增匯“加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長島統籌推進“山水林海城”全域生態保護修復,同時,把碳匯産業作為主攻方向,堅定不移擴綠、增長。

  在完成植樹造林、退化林改造1萬畝,長島新增綠化面積50萬平方米的同時,重點推進海洋牧場建設,“漁業碳匯”不斷增長。目前,長島獲批14處省級以上海洋牧場,佔全市總量31%,“魚一貝一藻、鮑一海帶”和“鮑一海帶一刺參”立體化多層次養殖模式全面推廣,藻類養殖面積2萬畝,天然海藻場約0.6萬畝,貝類養殖面積20萬畝。經估算,長島海水養殖潛力約171萬畝,漁業碳匯儲量超過60萬噸。

  未來,長島將做好增匯“加法”。大力發展海草床、天然海藻場、養殖海藻等增匯項目,穩步提升藍碳增匯能力。恢復和提高森林面積,到2027年,森林面積達到3377公頃,林業碳匯能力達到2.73萬噸。深入挖掘海洋新型碳匯潛力,探索海洋貝類增匯、漁業增匯綜合管理模式,建立海上二氧化碳地質封存管理體系。

  向綠,向藍,向未來。一座具有全球引領意義的零碳之島正在走向世界。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