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澤鄆城:讓黃河文化“活”起來
2024-01-10 10:16:58來源: 大眾日報編輯: 郭富瑩責編: 蔣碩

  原標題:讓黃河文化在青少年心中“活”起來

  “我在黃河岸邊長大,很多老物件慢慢都消失了,如何讓青少年了解老一輩的生活,如何讓黃河文化傳承發展,我想民俗博物館是一個很好的載體。”近日,山東菏澤鄆城黃河民俗博物館館長、2023年齊魯最美基層高校畢業生朱志國走進母校鄆城縣實驗中學,用自己的創業故事解讀黃河文化。

  菏澤鄆城黃河民俗博物館是當地第一家民辦的專門收集、整理、修繕農村古舊物件並陳列展示的民俗博物館。博物館分為衣食住行、男耕女織、民間傳承、紅色鄆城、時代記憶五大板塊,各類充滿民間記憶的老物件超過萬餘種,成為菏澤市乃至山東省比較知名的民俗展示、經營交易集散中心。作為博物館館長,朱志國被菏澤市鄆城縣委宣傳部吸納為“理響新鄆”宣講團成員。

  “這些老物件是具象的,很生動,背後承載的是時代的記憶和我們當地的文化。”目前朱志國帶動周邊2500余名群眾從事民俗老物件的收購、加工,年銷售額近2000萬元,常年免費開放鄆城黃河民俗博物館,每年接待服務青少年學生12000余人次。

  “作為省級文明校園,我們以黃河文化引領思政教育,結合非遺傳承人、優秀畢業生、教師代表等進行排課,力爭讓黃河文化在青少年心中‘活起來’。”菏澤市鄆城縣實驗中學校長李現文説。

  黃河流經菏澤市鄆城縣境28公里,黃河文化在這裡綿延發展,生生不息。鄆城縣深入挖掘黃河文化的深刻內涵和時代價值,在講好新時代黃河故事上不斷探索,持續推進黃河文化進校園。組織齊魯工匠亓傳周講述母親河的治理故事,邀請剪紙非遺傳承人楊秀玲介紹《黃河情》作品裏的風土人情,依託“黃河大集”、非遺手造等鄆城特色在課堂進行展演,統籌推進黃河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大眾日報 記者 蔣鑫 通訊員 蘇亞)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