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城轉型“三級跳” ——資源型城市産業升級的東營樣本
2024-06-04 11:21:56來源: 大眾日報編輯: 郭富瑩責編: 趙銀平

  東營,一座被資源改寫命運的城市。

  1961年,華八井噴涌出華北平原第一股工業油流,勝利油田闖入全國視野。1983年,黃河尾閭,東營市因油而生。

  憑藉資源稟賦,東營經濟在短時間內迅速崛起,一度成為人均GDP山東省最高、全國領跑的城市。但單一的産業結構也給城市發展帶來一系列弊端——易受石油價格波動影響、城市抗風險能力不強、城市發展潛力低等等。

  去年,勝利油田原油産量連續7年穩産2340萬噸以上,遠未到資源枯竭時。但東營未雨綢繆,40年間接連“三級跳”逐步“脫油”,産業結構實現從“一油獨大”到多産業集群競相發展。2023年,東營地區生産總值增長率、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率、規上工業利潤增速及利潤率提高幅度均居全省第1位,為全國資源型城市、重工業城市跨越發展提供了可借鑒、可複製、可推廣的東營樣本。

  第一跳——

  從1:9到9:1,製造業崛起改變“一油獨大”

  5月15日,第十四屆中國(廣饒)國際橡膠輪胎暨汽車配件展覽會在東營舉行,來自70個國家和地區的3萬餘名參展商和專業採購商到會。

  如今的廣饒縣早已成長為全國重要的橡膠輪胎生産製造和出口基地,子午胎綜合産能達到1.76億條,約佔山東省的一半、全國的近四分之一。而這個中國“輪胎之都”的崛起,並不是一夜之間的事。

  建市之初,石油工業是東營經濟的絕對支柱,全市工業總産值20.95億元,其中地方工業總産值2.17億元,僅佔10%。

  如何才能興于油但不困于油?如何避免“油盡城衰”?擺脫資源依賴、打破“資源詛咒”才是根本出路。東營市提出:圍繞資源、市場、油田上項目,通過改造老工業和建設新企業,大力發展鏈條經濟和替代産業,構建以石油化工、橡膠輪胎、石油裝備等與石油相輔相成的市域工業體系。

  當面臨國際原油價格持續低迷,油田開採難度越來越大、成本越來越高的發展阻力時,羽翼漸豐的東營地方工業挑起了大梁。2015年,東營地區生産總值、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分別達到2396.81億元、1.3萬億元,人均GDP、人均財力居全國地級市前列,主營業務收入過百億的企業達到32家,山東百強企業中,東營佔22%。

  “從‘六五’末到‘十二五’期間,東營地方工業總産值與勝利油田總産值比重從1:9變為9:1,實現了工業經濟以油田為主體到以製造業為主體的第一次跨越式發展。”東營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陳桂林介紹。

  第二跳——

  化工超煉油,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第一動力源

  如果沒有了石油,東營靠什麼發展?這份生存的壓力,城市有,企業也有。

  利華益集團,以石油化工為主導産業,制藥、紡織服裝、進出口貿易多元化經營的股份制大型企業集團。李秀民,利華益維遠化學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1995年參加工作,是利華益的第三批員工。在他的記憶中,利華益剛成立時還只是個煉油廠,與許多東營本土企業一樣,一心一意圍著“油”轉。

  很快,政策的調整讓利華益感受到了“被動”。20世紀90年代末,全國的地煉企業面臨關停並轉的生死關口。儘管利華益成為山東當時保留的21家地煉企業之一,但這場“動蕩”還是拉響了企業發展的警報。

  2002年,利華益嘗試上馬化工項目,試水苯酐市場。2008年,正式向化工領域轉型,佈局25萬噸/年的丁辛醇項目。“當時經濟下行,企業沒有能力兼顧,在上煉油還是上化工項目的抉擇中,我們最終決定暫舍煉油、保化工。”李秀民説。

  兩年後,丁辛醇項目建成投産,此後,利華益快速擴張化工版圖,雙酚A、新戊二醇、聚碳酸酯、苯酚丙酮、高性能ABS樹脂等項目陸續落地。

  當下,利華益進一步沿著“油頭化身高化尾”的産業鏈條,向新能源領域進軍。“現在正在建設的鋰電池電解液項目,預計下半年投産。我們採用國際領先的酯交換法工藝技術,以環氧丙烷、化工裝置二氧化碳尾氣為原料生産電解液溶劑,大大降低了原材料成本。”李秀民説。

  如今,利華益早已確立了原油、丙烷“雙原料”的産業鏈體系優勢,構建起9條産業鏈,化工板塊在利潤率和發展前景上已顯著超過煉油。

  一部利華益發展史,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東營的跨越轉型之路。從煉油到化工,從企業到城市,其底層邏輯是資源驅動向創新驅動、開放驅動轉型。

  從外部看,全球經濟下行、國際油價下跌、資源要素趨緊;從內部看,産業鏈條短,産品附加值低,科研創新能力弱,資源環境壓力大……一系列困難和挑戰,倒逼東營在石油枯竭之前未雨綢繆,提早佈局新的産業鏈條,為城市發展引入新的活水。

  2018年,《東營市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實施規劃》發佈,明確石化産業以建設高端石化産業基地為重點,延伸優化以芳烴綜合利用、烯烴綜合利用、化工新材料為主的産業鏈條,堅定不移推動“減油增化”。

  “2022年,東營化工産業首次超過煉油,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第一動力源,東營由此實現由傳統産業帶動向先進製造業引領的第二次跨越。”東營市發展改革委主任曹永湖介紹。

  第三跳——

  新樹長強枝,新能源新材料崛起

  東營最大的轉型難題,是轉變外界對這座“油城”的固有印象。

  在東營市墾利區老十五村鹽鹼灘塗地上,一眼望不到邊的深藍色光伏板下,魚蝦正健康成長。這裡是華潤財金紅光漁業800MW光伏發電項目,去年7月實現並網發電。

  距離東營港20公里的渤海中部近海海域,一台臺百米高的風電機組迎風旋轉,全國平價海上風電第一度“綠電”2022年在這裡發出。

  什麼是資源?地下的石油是資源,天上富集的風光也是資源。“目前,東營可再生能源裝機已超越火電裝機成為第一大電源,實現增量能源消費(扣除原材料用能)全部依靠可再生能源提供。”曹永湖説。

  憑海臨風的東營正加快佈局海上風電、光伏産業。“目前,東營海上風電裝備産業園已吸引簽約落地項目28個,從纖維、樹脂到葉片,從樁基、主軸、塔筒到風電主機,一批産業鏈上下游項目加速集聚,基本構建起海上風電裝備製造産業鏈條。”東營市廣利臨港産業園有限公司董事長趙磊介紹。

  材料被譽為製造業“底盤”,當前,一大批新材料企業在東營快速成長。它們“年齡”不大,但發展勢頭迅猛。山東國瓷功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典型代表。

  山東國瓷成立於2005年,從生産鈦酸鋇起家,此後一直在無機非金屬賽道裏探索耕耘,不斷推出氧化鋯、蜂窩陶瓷等産品,如今主營業務涵蓋了電子材料、催化材料、生物醫療材料、新能源材料、精密陶瓷和其他材料等六大板塊。

  鈦酸鋇是生産多層陶瓷電容器(MLCC)的重要原料,而MLCC是各種電子、通訊、信息及航天等消費或工業用電子産品的重要組件。“目前,全球市場上納米級鈦酸鋇主要産自日本。我們在國內率先完成納米水熱法鈦酸鋇生産工藝,填補了國內空白,保障了我國MLCC行業的安全發展。”山東國瓷行政部經理畢先濤介紹。時至今日,山東國瓷依然是國內唯一一家批量生産納米級鈦酸鋇的企業,掌握著國內90%以上的市場份額。

  新樹長強枝,如今,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高端裝備等優勢高新技術産業聚“鏈”成勢,成為東營的優選項,功能陶瓷新材料産業園、稀土催化材料産業園、氧化鋁纖維産業園、生物醫藥産業園等園區成為東營産業發展的重要載體。最近三年,東營新材料産業産值年均增長15.9%。

  從鹽鹼荒灘上的一口油井,到一個蓬勃發展的城市,勝利油田發現以來,東營這片新生的土地上創造了眾多奇跡。如今,新的變化正在醞釀。“儘管我們在國內市場做到了頭部,但跟國際最先進的水準比,還有不小的差距。我們給每個産品都明確了對標對象,不斷追趕,力爭超越!”畢先濤説。

  這是山東國瓷的進階之路,也是東營産業正在經歷的第三次跨越——“第一”不是終點,一直奔向更高的目標才是常態。(大眾日報記者 陳曉婉 賈瑞君 齊淮東)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