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港口躋身全球沿海港口吞吐量前十
2024-06-07 10:06:56來源: 大眾日報編輯: 郭富瑩責編: 趙銀平

  近日,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發佈的《全球港口發展報告(2023)》顯示,煙臺港口2023年完成貨物吞吐量4.85億噸,同比增長4.8%,成功躋身全球沿海港口吞吐量前十,向著加快世界一流港口的目標又邁出堅實一步。

  近年來,在山東港口一體化發展大格局下,煙臺港立足環渤海面向東北亞的國際物流樞紐中心、黃河流域陸海多式聯運門戶樞紐等發展定位,全面深化改革推動高品質發展,放大港口物流樞紐功能,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新增航線42條,開闢內陸港14個,與150多個港口保持通航和貿易往來,為煙臺市全力建設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持續賦能。

  煙臺港統籌國家戰略、上級政策和自身優勢,調整優化經營業務結構,建立支柱、支撐、品牌三大貨源體系,找到了一條錯位協同、特色發展的發展道路。鋁土礦年吞吐量超1.2億噸,穩居世界鋁土礦進口第一港;原油發展成為中國北方重要原油進口轉運基地,成品油、化工品、LPG等貨種全面放量增長。集裝箱量連續三年保持兩位數增長,積極構建日韓消費品集散中心,全方位打造環渤海區域內貿集裝箱樞紐、外貿集裝箱日韓近洋幹線基本港和青島港遠洋航線喂給港。搶抓“新三樣”、高端裝備等發展機遇,商品車、件雜貨、中非雙向物流黃金大通道、礦産品混配、LNG五大特色業務全面起勢,走在全國港口前列,成為衝刺世界一流港口的“新引擎”。商品車業務服務能級進位提升,成為全國首個集成滾裝、吊裝、集裝箱、框架箱全運輸模式的港口,第三大外貿出口港地位持續穩固,國際中轉量居全國首位;發起全國首個件雜貨多式聯運發展聯盟,開通件雜貨航線23條,發運量躍升全國港口第一方陣;中非雙向物流黃金大通道聯通非洲20多個國家和地區,穩居世界鋁土礦第一港和對非貿易第一港;原油混兌模式領先、規模全國第一,混配鐵礦日韓轉口量、銅精礦混配量全國第一;LNG罐箱業務入選“國家多式聯運示範工程”,LNG罐箱船運輸量全國第一。

  煙臺港依託山東港口一體化發展平臺,聚焦打造“依託港口的一流的供應鏈綜合服務體系”,攜手兄弟港口、板塊集團推進“內、外部業務集成+內、外部服務集成+供應鏈綜合服務平臺打造”,推動港口傳統業務與金融、物流、貿易、航運、科技等新興業務深度融合、雙向賦能,拓展集成服務、聯合行銷、多式聯運通道建設等更多業務模式,為客戶量身定制山港供應鏈服務産品,以實際行動為地方經濟發展搭建資源集聚平臺。

  煙臺港以發展新質生産力、建設智慧綠色港口賦能港口服務提檔升級,制訂數字化轉型規劃和“1+2+3+10+N”實施方案,致力打造大宗液散、大宗幹散、商品車三個智慧綠色示範港以及數字化管控、供應鏈綜合服務兩個支撐平臺,先後落地了全球首創幹散貨自動化碼頭、原油“智腦”和智慧平安儲運系統等行業領先成果,智慧滾裝項目入選第一批交通強國專項試點、交通運輸部智慧交通先導應用試點。(大眾日報 記者 從春龍 通訊員 嚴綱軒)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