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寧學院附屬中學構建“三融三創”培育體系 激發科學教育活力
2024-06-14 09:50:23來源: 濟寧新聞網編輯: 郭富瑩責編: 趙銀平

  濟寧新聞網訊 科學教育是提升全民科學素質、建設教育強國、實現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基礎,教育部等部門出臺了一系列舉措,推進科學教育落地生根。近年來,濟寧學院附屬中學以高度的教育自覺,立足“儒雅教育”特色,加快學生科學創新素養的實踐研究,構建了“三融三創”科學教育培育體系,切實在教育“雙減”中做好科學教育“加法”。

  融通校園環境,創新工作機制,營造科學教育氛圍

  走進濟寧學院附屬中學,體育場上學生正盡情揮灑著汗水,整潔的科技樓掩映在綠樹紅花中,充滿科學元素的教室裏是孩子們一雙雙求知探索的眼睛。朝氣蓬勃的學生、濃厚的學習氛圍、多彩的創新實踐令人印象深刻。

  高點定位,融通組織框架,優化機制,為科學教育健全系統思維。濟寧學院附屬中學以科學育人目標為統領,強化學校頂層設計,組建以校長任組長的科學教育領導小組,以學科主任為主幹的科學教育研究中心,以科室和級部為雙主體的服務架構,統整和優化適配校情、學情的科學教育資源,構建提升學生科學素養的“三融三創”培育體系,確保科學教育有序推進。

  精心打造,融通硬體建設,營造環境,為科學教育提供系統場域。校園墻壁、宣傳欄、道旗、浮雕及教學樓走廊內外,全面展現科學元素,彰顯科技創新的文化氣息。科學化擴展多功能科技活動室,活動室設置實作功能區、成果展示區、情境感染區三大區域,興建包含比特實驗室、無人機、機器人、智慧製造、3D列印、開源硬體等項目的綜合性創客空間,滿足學生多樣化需要。學校現已配備科學實驗室39間,滿足“應開必開”的實驗活動需求。

  融合科學課程,創新教育方法,豐富科學教育內涵

  學校立足“儒雅教育”特色,尊重學生多元化的需求,制定了科學課程融通實施的校本化方案。在學校研發實踐的“致雅·成長”課程體系中,全程貫通“科學+”子課程群,分年級開展科學探究為主題的課程,挖掘學科中科學元素,融合“科學+”精準施教。如“科學+數學”課程落實“大數學家”科學家精神培養;如“科學+藝術”課程“數字創意與設計”、基於STEAM理念的“科學+實踐”項目式融合課程“學創·扎染”……以此建成縱向銜接、橫向關聯、螺旋上升的校本科學課程資源體系。

  學校注重人工智能技術和科學教育的深度融合,加強數字化技術在課堂中常態化應用。教師以行為問題為導向,採取互動式、啟髮式、探究式等教學方法,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和科學素養的培養。在“1+3+5X”單元教學理念下,加快科學類學科教學“三段四主六環”課堂教學模式的應用,積極培育學生科學的思維方式。在跨學科教學過程中,注重引導學生嘗試解決問題,打破學科壁壘,促進學生發散思維與聚合思維的有機結合,重視創新能力的延展,以實現學科全面育人的理念。

  融匯各種資源,創新教育平臺,拓展科學教育外延

  學校配齊科學教育教師,及時對教師進行專項培訓,為提升學生科學素養提供師資保障。把先進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請進來”,特別是前沿的媒體技術和智慧科技在教學中的應用,涵養教師科學素養,孵化科學教師隊伍。以課題科研的形式推進科學教研活動深入發展,提升層次和實效,完善科學教師能力提升體系。學校《GeoGebra提升數學思維能力的實踐》等省級課題為科學教育的發展提供新動能。在“山東省中小學教育技術裝備應用創新案例”展示活動中,學校以“虛擬現實(VR)技術在理科實驗教學中的應用”教學科研案例榮獲特等獎。

  學校把科學教育與社會大課堂有機銜接,融通校內外科學教育資源,為提升學生科學素養打造“第二課堂”。與濟寧市科學技術協會、市科技館、市青少年活動中心等社會主體,聯合創建哺育學生科創種子、協同創新實踐基地,拓展學生科學探究、科學實踐場域。如在“2023全國科普日”活動中,學生走進濟寧科技館,開展主題為“探索物理奧秘,啟迪科學夢想”的研學遊活動。

  學校堅持培養全面型人才,融通校內外多彩科技活動,為提升學生科學素養豐富實踐平臺。學校以科技節為平臺,開展形式多樣的項目化探究活動。無人機表演、科技大篷車、撲克牌“搭塔”比賽、3D列印製作大比武等活動,激發了學生科學興趣,掀起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熱潮。同時積極組織校外科普實踐活動,為學生搭建探索、實踐、啟智、創造的平臺。

  “三融三創”,同向發力,創造出一個優質的“大科學教育”生態圈。在生態圈的聚合效應作用下,成果豐碩喜人。多名學生在省市級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青少年機器人大賽等科技競賽活動中榮獲一、二等獎;多位教師在省市級實驗教學優質課評選活動中獲一等獎;學校榮獲“首批全國中小學科學教育實驗校”“山東省中小學素質教育先進單位”“山東省教育信息化示範單位”“濟寧市首批中小學創客空間示範校”等榮譽。(濟寧新聞網 通訊員 焦楊)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