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以改革激活農業農村“一池春水”
2024-08-21 09:50:40來源: 大眾日報編輯: 郭富瑩責編: 趙銀平

  原標題:以改革激活農業農村“一池春水”——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上當好排頭兵系列觀察之三

  眼下,在山東省肥城市安駕莊鎮朱家顏子村,成方連片的田地裏,玉米挺拔健壯、長勢喜人。“我們村現在只有‘一塊田’,由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統一進行耕、種、管、收,糧食種植效益明顯提高,農民和村集體實現‘雙增收’。”朱家顏子村黨支部書記杜均濤對今年糧食收成充滿信心。

  “一家人、多塊地,大型機械作業難”“地塊小、溝渠多,種植管理費用大”……這是朱家顏子村過去一家一戶分散經營土地的真實寫照。面對難題,村裏探索推行“一塊田”改革。“過去全村共有480畝地,‘一塊田’改革中,農民將自家承包地以每畝900元的價格委託給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統一經營,零散的小地塊整合成一塊塊大田,面積增加到520畝。”杜均濤説,土地集中連片,不僅方便機械化經營、提高效率,集中採購農資還能降低投入成本,糧食生産管理則更科學、更精細,土地自然也更高産。

  用好改革這一“法寶”,朱家顏子村讓土地資源變資産,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在“一塊田”經營收入分配上,朱家顏子村按照“334”比例分紅——30%用於農民土地、資金入股分紅;30%作為合作社公積金,用於進一步發展;40%作為村集體收入,用於村級民生事業和基礎設施建設。農戶畝均“土地租金+入股分紅”收入達到1200元,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每年積累15萬元發展資金,村集體年收入達到20萬元,實現多方受益。

  新形勢下深化農村改革,主線仍然是處理好農民和土地的關係。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山東穩妥有序開展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三十年試點,深化承包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改革,引導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健全農業經營體系和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更好推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

  建設集中連片、旱澇保收、節水高效、生態友好的高標準農田,是鞏固提高糧食産能、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舉措。高標準農田“三分靠建、七分靠管”,在“政府建設好”與“農民使用好”之間,“設施管護好”是重要環節。菏澤市定陶區探索出群眾自護管護新模式,真正實現了農田灌溉設施“有人建,有人管”,有效保障了農田工程長久發揮效益。

  “機井設施是老百姓最關心的問題,也是高標準農田後期管護的難點。我們調研時發現,原來設計的水泵是固定在機井裏,長年在水中浸泡易損壞,要是有點兒小毛病停止工作,整個井也就不能用了。”定陶區農業農村局局長王哲説,據此,他們把水泵改成可移動的,並編上號,按照一口井覆蓋60畝左右分網格發放一個水泵,涉及範圍內的8—10戶中找一名有責任心的群眾牽頭,用的時候從村委取出,灌溉完成後再交由村委統一管理。目前,這一做法已在2023年高標準農田項目區全面鋪開,在涉及的35個村專門召開群眾代表大會,重點把建設政策、管護責任、建設規劃等向群眾説清楚、講明白,發放水泵322個並建立了臺賬,增強了群眾自護意識,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是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實現鄉村振興、農民富裕的重要舉措。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構建産權明晰、分配合理的運行機制,賦予農民更加充分的財産權益。濰坊昌邑市堅持抓黨建促鄉村振興,以“強村富民興産業”為目標,以提高黨支部領辦集體經濟實體品質等為抓手,通過服務分成、盈利分紅、二次返利等方式,加快推動集體增收與農民致富。2023年,全市集體經濟收入20萬元以上的村同比增加20%,50萬元以上的村同比增加11.2%。

  具體實踐中,昌邑大力發展“三种經濟”。一是“合作經濟”,堅持黨建引領、跨界合作、抱團發展,推動實現資源共享、信息互通、優勢互補。卜莊鎮大陸村推行“黨支部+合作社”模式,建立棗樹種植、養護、銷售一條龍式專業化服務體系,已實現村集體年收入120萬元、村民人均年收入5萬元。二是“資源經濟”,綜合開發利用各類資源,讓土地生“金”。飲馬鎮山陽村依託博陸山和千年梨園的資源優勢,聯合周邊5個村共同發展鄉村生態旅遊和休閒觀光農業,累計接待遊客150多萬人次,年旅遊收入超3000萬元。三是“項目經濟”,通過與企業合作項目或自主開發項目,推動集體增收。下營鎮小韓村成立通達勞務公司,承包海天生物化工的純鹼裝卸項目,每年為村集體增收92萬元。

  從山東省來看,通過實施“萬村共富”行動、財政資金扶持發展村級集體經濟試點項目等,村集體經濟實現較好發展,帶動農民實現穩定增收。2023年,山東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3776元,同比增長7.5%,增速快於城鎮居民2.4個百分點,城鄉居民收入倍差比上年同期縮小0.05。(大眾日報記者 毛鑫鑫)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