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保護文化遺産 改善基礎設施 優化人居環境 章丘區:傳統村落“活”起來
初秋時節,滿目蔥蘢。走進“齊魯第一古村”濟南市章丘區官莊街道朱家峪村,院落的古井、鏤空的窗欞、斑駁的青磚……吸引了一大批遊客前來“打卡”。
傳統村落是獨特的文化符號。2022年4月,章丘區成功入選全國第一批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範縣(區)。近年來,圍繞“要讓有形的鄉村文化留得住,充分挖掘具有農耕特質、民族特色、地域特點的物質文化遺産,加大對古鎮、古村落、古建築、民族村寨、文物古跡、農業遺跡的保護力度”的要求,章丘區立足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保護文化遺産、改善基礎設施、優化人居環境為重點,堅持“保護與傳承、融合與活化”相結合,深入探索“文化廊道+傳統村落”的保護利用模式,打造具有魯中特色的傳統村落保護樣板,讓文化的力量潤物無聲。
石匣村、博平村、石子口村、梭莊村、三澗溪村、舊軍村……它們從古而來,向新而生。作為千年古縣,章丘現有中國傳統村落8個、省級傳統村落14個,數量居濟南第一。同時擁有中國歷史文化名村2個、省級歷史文化名鎮1個、省級歷史文化名村7個。
錦屏山下的文祖街道青野村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五音戲的發源地,文祖街道三德范村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扛芯子遠近聞名,綠水青山環抱的官莊街道石匣村是章丘梆子的發源地……這些“沒有圍墻的古村落博物館”,一磚一瓦見證歷史,一街一巷承載鄉愁,一村一貌穿珠成鏈。
作為農耕文明的重要載體,傳統村落如何保護好,煥發新魅力?
保護傳承,規劃先行。2022年5月,《章丘區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範工作方案》出臺;同年10月,《章丘區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規劃(2022-2035年)》印發,明確“保護為先、利用為基、傳承為本”,依託齊長城文化廊道、齊魯古道和“章丘—淄博”古商道等文化廊道,連點、穿線、成片確定保護利用實施區域,並根據村落的獨特性,制訂個性化保護方案,一村一特色;隨後,章丘區相繼編制了傳統風貌建築保護修繕導則、傳統建築活化利用指南等,普查建檔,集中修復113座傳統建築,整理出100項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建設“山東手造”章丘非遺展示體驗中心,認定省市區三級非遺工坊34處、專題博物館80多處,為體驗歷史、傳承文化、感受鄉愁提供了空間。
保護筋骨肉,傳承精氣神,傳統村落煥新需要文化支撐。章丘區充分挖掘傳統村落的內在文化資源,將其變為推動發展的文化支撐,打造了以齊長城、齊魯古道、“章丘—淄博”古商道為軸線的傳統村落“文化廊道”,成為古商道驛站文化和儒商文化融入傳統村落保護利用的典範。
發展特色産業,既能保護傳統村落,又能拉動經濟,以發展促保護,實現村落保護與産業發展的良性互動。章丘區根據各傳統村落資源稟賦不同,打造博平、梭莊為代表的北部精品農業區和三德范、青野為代表的南部生態農業區,帶動各傳統村落探索“文+娛”“住+行”“吃+購”等模式。
章丘區創新多方參與保護、多元投入建設、多業融合發展等機制,對傳統村落活化利用、傳統文化活態傳承,激發生機與活力。同時,聚焦鄉村公共設施建設,整修祠堂、戲臺等公共文化活動場所30多處,整修古道石板路近9000平方米,逐步補齊水、電、氣、暖等基礎配套短板。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梭莊村將塘壩改造為小型觀光點,成了“網紅打卡地”;石匣村靠民宿、農家樂、土特産走上致富路;三德范村與齊魯師範學院合作,傳統建築變身研學基地;博平村在特色風貌的傳統建築,發展電商帶貨直播……章丘區按照“地域相鄰、産業相近、人文相親”原則,以2公里為輻射半徑,以3000-8000人為服務規模,打造傳統村落生活圈。同時探索推進傳統建築使用權流轉,指導各村把傳統建築修繕為農民老舊物展館、紅色紀念館、青年旅館、客棧等,讓傳統建築用起來。目前,全區113座傳統建築,也在活化利用中助力鄉村振興。
古村裏,看得見山、望得見水、留得住鄉愁,更引得來遊客、興得起産業。 (大眾日報記者 趙國陸 楊學瑩 本報通訊員 孟凡庚)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