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山東印發行動方案深度對接京津冀和長三角 鼓勵濟青都市圈與長三角地區都市圈互動合作
推動電子證照互通互認,推動醫療檢查檢驗互聯互通互認,為京滬磁懸浮高速鐵路(山東段)預留廊道空間……日前,山東省政府辦公廳印發《山東省深入落實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深度對接京津冀和長三角行動方案(2025-2027年)》,明確了6個方面的重點任務。其中,山東省會濟南多次被“點名”。
到2027年區域協同創新格局初步形成
根據《行動方案》,山東將聚力提升與京津冀、長三角協同發展能級,到2027年,區域協同創新格局初步形成,産業融合發展水準不斷提升,便捷交通物流體系更加完善,生態環境聯保共治縱深推進,公共服務合作機制持續完善,一批標誌性工程落地實施,跨區域合作取得顯著成效。
在協同培育發展新質生産力方面,將共建共享高能級科創平臺,聯合開展重大技術攻關,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推動人才跨區域合作。
其中,依託中科系科研優勢,高標準建設中國科學院濟南科創城、國科研究院,推進空天信息大學建設。積極爭創魯豫國家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加快推進合肥國家實驗室濟南基地、北京大學-萬華化學研究中心建設,推動山東半島、中關村、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交流合作。探索擴大創新券補助區域範圍,吸引擁有原值高、省內稀缺儀器資源的供給單位入駐山東省共享平臺,支持省內園區、企業加入京津冀、長三角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臺。
鼓勵省內企業與京津冀、長三角高校院所、優勢人才團隊等創新主體聯合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深化與北京科技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等高校合作,在先進鋼鐵材料、數字航道與智慧引導、高速磁懸浮、智慧交通工程、高端工程機械製造等領域開展科研攻關或建設重點創新平臺。
加強與國家技術轉移東部中心合作協作,加快建設濟青科創智造廊帶、齊魯科創走廊,與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共建研發中試基地、成果轉化基地。深入挖掘創新成果資源,發揮京魯融通中心作用,培養一流技術經理人隊伍,精準開展技術對接。深化專利轉化集成改革,推進山東科技大市場建設,與上海國際技術交易市場、上海技術交易所建立密切合作關係。
加強濟青吸引集聚人才平臺與北京、上海高水準人才高地的協同聯動,促進人才評價互認互通、人才數據開放共享。引導企業、高校、科研機構在京滬設立科創人才飛地,推進雙向交流挂職和科技副職選派工作,吸引高層次人才到山東省挂職任職。暢通柔性引才用才渠道,分類給予精準支持,支持京滬等地人才依託駐魯單位申報泰山學者等人才計劃。
支持濟南等市打造未來産業先導區
在協同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方面,將推進生産力佈局調整,有序承接産業梯度轉移,打造數字經濟發展高地,建設優質農産品供應基地,培強現代金融服務新引擎,推動文旅深度融合發展。
其中,結合“十五五”規劃編制,立足各地區位條件、資源稟賦和産業基礎,調整優化山東省重點産業佈局。聚焦傳統産業轉型、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未來産業突破,研究制定重點領域發展規劃。積極參與京津冀、長三角産業分工協作,深度對接製造業重點産業鏈群,謀劃落地一批補鏈強鏈重點項目,積極探索産業鏈跨區域協同發展路徑模式。支持各市優化空間佈局,依託現有園區規劃建設承接産業轉移平臺。鼓勵京津冀、長三角各類資本、機構採取委託管理、租借、投資合作等方式共建園區。支持沂蒙革命老區承接發達地區産業轉移,推進濟臨經濟協作區建設。
探索推動數據標準規範互認、基礎數據共享、産業鏈上下游協作,助推數據要素價值化,建成一批數字科技創新中心、數字經濟網絡平臺,打造更多基礎通用型和行業垂直型人工智能大模型訓練中心和應用場景,優化數據中心建設佈局。支持濟南、青島、煙臺等市打造未來産業先導區,探索與長三角地區聯合發佈未來産品應用場景和典型案例。
以“好品山東”為統領,做強“産自臨沂”等市域品牌,開展魯菜魯品進京活動,發揮“齊魯農超”展示交易平臺作用,加強配送中心、分中心建設,全方位開拓京津冀、長三角市場。支持有條件的市建設京津冀、長三角地區“菜籃子”和農畜産品生産供應基地。
深化與各大證券交易所合作,引導企業用好資本市場上市融資。支持金融機構來魯設立分支機構,推動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發展合作。鼓勵重點融資租賃公司對標長三角同行業先進機構,推進産品、服務和模式創新。推動基金業合作,建成省級創業投資集聚區和創業投資服務基地。
拓展濟南、青島機場國際航空運輸網絡
在協同提升基礎設施聯通水準方面,將完善綜合立體交通網絡,建設現代化物流體系,加快數字基礎設施建設。
其中,加快京雄商高鐵、京滬高鐵二通道等項目建設,推進一批聯通京津冀、長三角的高速鐵路、高速公路項目研究論證納規建設,為京滬磁懸浮高速鐵路(山東段)預留廊道空間,加快建設承南接北大通道。新增、加密至世界級機場群、省會及重點城市優勢骨幹航線,拓展濟南、青島機場國際航空運輸網絡。加強與京滬國家物流樞紐合作,推進雙循環陸海物流網絡建設。
加強5G網絡和“智慧桿塔”協同佈局。積極參與長三角工業互聯網産業聯盟,加快推動企業上雲,探索建立工業互聯網成果協同發佈機制。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支持濟南、青島、煙臺等市借鑒上海城市大腦建設經驗,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深化拓展城市運行綜合管理功能。
在協同促進高水準對外開放方面,將加強開放平臺載體合作,共同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推進營商環境優化提升。
其中,鼓勵濟南、青島都市圈與長三角地區都市圈互動合作,促進省際毗鄰地區融合發展。發揮濟南國際陸港、上合經貿産業園等載體平臺集聚作用,加快“一帶一路”樞紐城市供應鏈産業園、上合樞紐港等重點項目建設。辦好共建“一帶一路”國際採購商大會,加強投資和貿易合作。全力支持濟南、青島申建國家中歐班列集結中心,加密開行線路和頻次,擴大“鐵路快速通關”模式應用,加快打造上合通道、過境通道、沿黃陸海大通道。
打響“選擇山東”品牌,創新拓寬引資渠道,依法保護外商投資權益。加強與京津冀、長三角市場執法標準、監督管理、信用聯動等銜接合作,開展失信聯合懲戒,實現信用信息資源互通、互認和互用。聚焦“高效辦成一件事”,推動電子證照互通互認,拓展跨域辦民生實事應用場景,構建知識産權保護協同工作機制。
探索與京津冀開展社保卡一卡通合作
在協同推進全面綠色轉型發展方面,將加強生態環境聯防聯治,健全綠色低碳發展機制,構建降碳減排協作機制。
其中,積極參與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和重污染天氣應急聯動,推進重點行業、重點設施超低排放改造。統籌新能源裝備産業佈局,提速發展清潔能源,支持京津冀、長三角企業參與山東海上風電等大型清潔能源基地規模化開發。支持濟南、青島、淄博等市建設生態環保産業集群,打造一批生態環保産業特色園區。開展跨省區電力交易,積極爭取省外來電支援,探索跨區域富餘綠電合作,共同推動綠電進京。按照國家部署協同推進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開展重點産品碳足跡試點,探索建立産品碳足跡因子共建互享機制。
在協同提供高品質公共服務方面,將推進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推進社會保障服務共建共享。
其中,加強與京滬優質教育資源對接,開展聯合辦學、教師互聘、學科共建、學生共培,共建行業産教融合共同體、基礎教育校長及教師培訓聯動平臺。支持優質教育資源參與山東高等教育共同體建設、科研院所在山東省設立分支機構。深化省政府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高校戰略合作,推進上海交通大學、中國農業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師範大學與省屬有關高校對口幫扶工作。
探索建立勞動力資源信息對接共享平臺,探索與京津冀開展社保卡一卡通合作。做好跨省養老、失業保險關係轉移接續工作,實現數據信息互通共享。推動醫療檢查檢驗互聯互通互認。擴大異地聯網定點醫療機構覆蓋範圍,提升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率,合作建設國家區域醫療中心。(濟南日報記者 林江麗)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