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頭號工程”牽引,我省工業穩居全國第一梯隊 今年新能源汽車産量力爭突破100萬輛
資料:付玉婷 製圖:于海員
3月20日,記者從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發佈會上獲悉,近年來,山東創造性謀劃實施工業經濟“頭號工程”,高標準推動先進製造業強省建設,工業大盤持續築牢夯實,2024年全年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3%,高於全國2.5個百分點,規上工業企業營收接近12萬億元,穩居全國第一梯隊。
高新技術産業産值佔比達到53.32%,規上工業增加值能耗強度下降7.4%,國家級工業互聯網平臺數量、産業數字化水準、製造業數字化轉型指數均居全國前列……以工業經濟“頭號工程”為牽引,山東工業發展呈現出速效並進、量質齊升態勢。“2025年,山東省委、省政府專門制訂工業經濟頭號工程年度行動方案,強化具體措施,將突出在夯實工業經濟穩定基礎、塑強現代化工業體系、優化産業鏈群發展生態、推動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融合發展、釋放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效能、推動生産方式綠色低碳轉型六個方面持續加力。”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副廳長安文建介紹。
今年,山東將接續實施“千項千億”計劃,力爭一季度新增産值1100億元、全年新增6000億元左右。傳統産業重在提質煥新,加力推進設備更新和技改提級行動,持續優化鋼鐵、煉化等重大生産力佈局,按時限完成焦化産能整合壓減任務。優勢産業重在鍛長長板,重點開展“工業母機+”百行萬企産需對接等行動,加速突破高技術船舶海工産品,鞏固關鍵核心技術領先地位,支持商用車企業加速海外佈局,推動新能源汽車産業量質齊升,力爭全年産量突破100萬輛。新興産業重在聚鏈成群,推進新技術、新産品、新場景大規模應用示範。未來産業重在打造生態,大力促進人工智能、人形機器人産業創新發展,遴選元宇宙創新名品和應用名景10個以上,培育建設一批未來産業加速園區。用好“總鏈長+鏈長+鏈主”工作機制,山東將推動10萬家以上中小企業卡位入鏈,力爭新培育專精特新企業1000家以上、國家單項冠軍和“小巨人”企業300家左右。
傳統産業是現代化産業體系的基底,是山東工業經濟的重要支撐。數據顯示,山東鋼鐵、石化等重點行業先進産能佔比已超過40%,“兩高”行業達到能效標杆水準的産能比例突破35%,超過“十四五”任務目標5個百分點。據介紹,山東將引導企業更新設備、優化工藝,力爭到2027年,重點行業先進産能佔比超過60%;加強綠色技術創新應用,強化重點領域能效水準改造提升,力爭“十四五”期間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7%左右。在傳統産業領域,山東省財政將安排技術改造資金6.25億元,綜合採取“技改專項貸”、設備更新補貼、技改股權投資等政策工具,對符合條件的企業給予最高2000萬元貸款貼息、最高500萬元設備更新補貼或財政股權投資支持,促進先進設備生産應用,推動産業向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方向轉型升級。
先進製造業集群是推動工業經濟高品質發展的重要載體。截至目前,山東已培育省級先進製造業集群20家、國家級集群6家;2024年,省級以上先進製造業集群實現營業收入4.1萬億元,佔山東省規上工業比重達到35%,營收利潤率高於山東省平均1.5個百分點,為工業經濟穩進提質提供了有力支撐。“聚焦國家所需、塑強山東優勢,圍繞國家先進製造業集群競賽領域和山東省‘6997’現代化工業體系,山東今年將新認定10家左右具有較強行業競爭力和區域代表性的省級集群,為爭創國家級集群做足儲備。”安文建介紹,山東省工信廳將聯合省財政對2024年新創建的國家級和省級集群實施獎勵,重點支持集群重點項目和促進組織建設,同時緊密對接國家級集群綜合競爭力、促進組織活躍度等評價指標體系,指導各集群加快編制培育提升行動方案,統籌推動省級集群向國家級躍升、國家級集群向世界級集群邁進。
山東數據資源規模大,行業知識語料沉澱多,自獲批濟南—青島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以來,人工智能産業也已成為工業經濟發展中的一抹亮色。數據顯示,目前山東通過第三方機構測評的大模型産品達到176個,2024年山東省納入重點監測的年收入超500萬元的大模型企業達到124家,實現大模型業務收入31.2億元,同比增長175.7%,帶動人工智能相關産業總産值超過1700億元,同比增長約25%。據介紹,今年山東將實施大模型産業“雙百工程”培育行動,聚焦“一行業一模型”開展揭榜挂帥,加快培育“100+”特色大模型企業,打造“100+”優秀的行業級大模型、場景級大模型。(大眾日報記者 付玉婷)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