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央網信辦公佈最新一批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已備案信息,濟南再次上榜。
記者從濟南市委網信辦獲悉,截至目前,濟南已有7個AI大模型通過備案,數量居全省首位,佔全省11個大模型備案數量的近三分之二,其中包括浪潮海岳大模型、策問大模型等,推動“人工智能+”行動在各行業的融合發展。
以應用場景為鑰,濟南正不斷解碼“人工智能+”。未來,為人工智能産業發展提供有效的場景助力,還可以從哪些方面發力?為AI立“心”,濟南何以“善治”又“善智”?
01
進入信息時代,互聯網、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滲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借助它們處理複雜的事務,甚至探索宇宙奧秘、破解基因密碼。
當下,濟南正在“AI+”的賽道上再度發力。
行業壁壘打破,更多應用場景正待撬動。從目前濟南市已上報備案的大模型類型來看,各行業大模型特點突出,應用領域廣泛,已充分賦能于各行各業。
比如,國內首個通過“雙備案”的企業服務垂域大模型——浪潮海岳大模型,聚焦製造、糧食、醫藥、化工等垂直行業,賦能産業質效提升,發展勢頭強勁。
再如,由政和科技自主研發的、提供全場景産業政策服務場景賦能的策問大模型,基於政和科技多年來在政策、企業、行業的海量數據積累,打造了AI+政策深度應用分析的大模型落地解決方案。
人工智能,既要用好,也要管好。近年來,中央網信辦等部門聯合,相繼出臺的《互聯網信息服務深度合成管理規定》《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暫行辦法》等政策文件,既為技術創新開闢航道,又為公共利益築牢堤壩。
濟南市委網信辦將持續加強對大模型的實時監管,通過不斷對新出現的問題實施針對性治理措施,並與演算法備案、安全評估等制度相銜接,科技向善的願景得以更好地維護和發展。
02
如今,人類與工具的關係已不再是簡單的製造與被製造、使用與被使用,推動“人工智能+”持續賦能千行百業,關鍵在於為機器立“心”。此“心”何立?值得我們思考。
為AI立下“向新”的“心”。當下,以人工智能賦能傳統産業轉型是破局關鍵。濟南高新區齊魯軟體園垂直大模型開發火熱,雲鼎科技“盤古”革新礦業開採,乙盟信息“天工開物”打通高校與産業壁壘,眾陽健康MsunGPT賦能智慧醫療,大模型正重塑各行業。
為AI立下“向民”的“心”。科技進步的目的在於服務人的發展,特別是應用於民生最需要的領域。在濟南已完成備案與正在進行備案的大模型中,有許多與老百姓息息相關的行業,比如法律諮詢、醫療、教育等,確保AI技術朝著有益於人類福祉的方向發展。
為AI立下的“向未來”的“心”。雖然我們無法預想未來的賽博世界有多麼遼闊,但我們當下能做的,是讓AI成為人腦的有益補充,讓科技更好賦能人的美好生活。據了解,濟南目前擁有重點大模型企業58家,在研和已投入使用的大模型産品共66個,其中登記備案産品24個。可以説,濟南的AI之路,未來可期。
03
大模型作為人工智能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擁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和發展前景。其發展是一場比拼耐力、實力的馬拉松,需要變“追隨”為“領跑”,實現自主、開放、可控。
與其“擠”在同一賽道,不如就此另辟蹊徑。如今,各類面向細分行業的垂直大模型“百花齊放”,在工業、醫療、教育、科研等領域盡展風采。
在山東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李鐵崗看來,大模型的通用智慧必須細化到各個行業,給它“投喂”行業中的專業數據,通過訓練形成場景化、定制化、個性化的專有模型,才能給各垂直領域帶來人工智能革命。
加快構建新的“技術免疫系統”,“包容而敬畏”的態度格外關鍵。技術發展歷來如一把“雙刃劍”,AI應用日益廣泛,數據洩露、侵犯隱私等風險也隨之上升。在創新的同時築牢安全底線,實現動態平衡中的持續優化,將是AI時代長期面臨的課題。
只有將技術的“快”與人類的“慎”結合起來,才能更好地讓技術為人類所用,服務社會發展。
突出問題導向和需求導向,提升科技創新投入效能,將成為更重要的意義。如何將“善智”的AI更好地服務於發展、服務於全局,是值得我們深刻思考的問題。我們清楚,人工智能並非空中樓閣,説到底還是要落到城市運行和産業發展上。
下一步,濟南將緊跟人工智能大模型關鍵技術發展趨勢,推進“大模型”工場孵化器建設,力爭通過中央網信辦備案備案大模型數量達到20個,大模型産品達到100個以上。
在人工智能發展呈“燎原之勢”的今天,唯有保持開放包容的姿態、慎思明辨的頭腦、適度合理的規範,才能推動人工智能善治又善智。未來,濟南如何更好地為AI立“心”,我們拭目以待。(大眾網記者 魏俊怡)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