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藝人齊聚,傳統技藝在“泉·茶”國際文化藝術周大放異彩
2025-08-18 10:54:42來源: 濟南日報編輯: 李煒責編: 李煒

手藝人齊聚,傳統技藝在“泉·茶”國際文化藝術周大放異彩

市民爭相“打卡”2025中國(濟南)“泉·茶”國際文化藝術周。(劉進 攝)

  8月15日至18日,2025中國(濟南)“泉·茶”國際文化藝術周在山東國際會展中心上演。這場以“泉”與“茶”為紐帶的盛宴,不僅飄滿茶香,更匯聚了各地手藝人,他們帶著傳承技藝與作品,讓市民沉浸式感受傳統手工藝的底蘊與魅力。

  來自威海市文登區高村鎮二甲村的周建順是此次參展手藝人之一,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産柳編技藝的代表性傳承人,他帶來的草柳編作品吸引了眾多市民目光。高村鎮的柳編傳承已超400年,周建順從小對柳編感興趣,高中畢業後便全身心投入其中。多年來,他不斷鑽研,熟練掌握穿、緝、擰、係、編、織、纏、絞等柳編工藝,並持續創新研發。此次參展,他帶來上百種展品,大到蒲團、席子,小到時裝包、花瓶,每一件都凝聚著匠心與智慧,引得不少市民駐足挑選。市民孫女士表示:“以前覺得編織品都是南方的竹子製品,這次在‘泉·茶’國際文化藝術周看到北方的藤編時裝包,款式新穎,能搭配不同衣服,價格也實惠,真是意外之喜。”

  在展會現場,來自江西景德鎮的陶瓷藝術家馮志強的展位同樣人氣爆棚。他自幼研習陶瓷繪畫,師承多位名家,尤其擅長釉上新彩花鳥。作品色彩明亮、層次分明,巧妙融合中國傳統陶瓷的細膩與西方油畫的寫實風格。在他的《牡丹》系列作品中,濃艷的花瓣在瓷面光澤的映襯下立體感十足,再搭配上靈動的蝴蝶,引得看展市民紛紛讚嘆。馮志強的作品多次在國內外斬獲金、銀、銅獎,深受海內外收藏家的青睞。

  另一位備受關注的陶瓷藝術家張長鈞,被稱為“煉釉詩人”。他二十多年來不斷探索,成功將油畫語言融入高溫窯變之中。他的作品巧妙融入宋代山水畫的意境,獨創的“釉痕皴法”展現出別具一格的東方美學韻味。

  廣西欽州坭興陶展位同樣熱鬧,幾把造型簡約的茶壺引得不少市民駐足端詳。欽州市坭興陶商會副會長黃業芬正忙著向大家介紹:“這陶料來自我們欽州欽江兩岸,東泥軟、西泥硬,按比例配在一起,燒出來的壺既有韌性又有筋骨。”展臺上,既有復刻古法的經典壺型,也有印著“只此青綠”紋樣、寫著“幹飯美女”字樣的新潮設計。“喝茶得有好器具,坭興陶能激發茶香,年輕人喜歡的款式,更能讓老手藝活起來。”黃業芬説。

  展會現場不僅有精美的手工藝品展示,還營造出濃厚的文化氛圍。茶香四溢,古箏演奏的悠揚旋律縈繞其間,再加上身著漢服的工作人員穿梭其中,讓人仿佛穿越時空,沉浸在傳統文化的魅力之中。

  此次“泉·茶”國際文化藝術周明天(18日)就要閉幕了,如果您也想近距離欣賞這些手藝人的精美作品,感受傳統技藝的魅力,或是想要淘一些心儀的物品,可前往山東國際會展中心抓住最後的機會。(濟南日報記者 劉燁 張曉涵 范金平)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