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將打造釀酒葡萄“中國芯”
2025-09-29 09:36:46來源: 煙臺日報編輯: 李煒責編: 李煒

  原標題:力爭用5—10年時間集中攻堅,成為中國釀酒葡萄種質資源創新高地——煙臺將打造釀酒葡萄“中國芯”

  在煙臺,這個中國現代葡萄酒産業的發源地,一場圍繞釀酒葡萄“晶片”——種質資源創新攻堅戰的衝鋒號已經吹響。9月28日上午,煙臺産區釀酒葡萄種質資源創新工作會議在煙臺市農科院召開,産業鏈上下游齊聚一堂,從政府到企業,從科研院所到田間地頭,共同為煙臺葡萄酒的未來“育種築基”。

  種質圃裏的“百葡爭流”

  會議開始前,與會代表們走進了煙臺市農科院的釀酒葡萄種質資源圃。這裡不像傳統的葡萄園,更像一個精密的“植物圖書館”。一排排葡萄架上,標簽清晰地標注著不同品種的名稱和來源。

  “煙釀1號,晚熟品種,果穗鬆散,抗病性強,豐産性好。煙釀2號,晚熟品種,抗逆性好,多次結果能力強。果實呈紫黑色,香味濃郁獨特,皮厚有肉囊。”國家葡萄産業技術體系膠東綜合試驗站站長、煙臺市農科院研究員唐美玲指著一排排長勢旺盛的苗木介紹。

  不遠處,“2-3-38”品係的果穗顯得格外鬆散——這正是釀酒師們喜愛的特徵,能結出香氣更複雜的果實。

  據唐美玲介紹,煙臺市農科院科研團隊已選育出7個釀酒葡萄品種和3個砧木品種。2026年將新建設15畝地葡萄種質資源保存圃,保存國內外種質資源600份,包括鮮食、釀酒、制幹、制汁、砧木和野生資源。全部採用避雨、防雹、防鳥等設施進行栽培,配套肥水一體化設備,配備高通量環境、表型數據採集系統。

  目前,煙臺已在煙臺市農科院、張裕、瀾岳、瀑拉谷等地建成4處專業化種質資源圃,總面積180畝,保存種質資源500余份,位居國內前列。

  沒有“種芯”,難立品牌

  世界知名葡萄酒産區都有自己獨特的品種,特色品種不僅是釀酒的原料,更是産區的身份證。

  熟悉葡萄酒的人都知道,産自法國勃艮第的黑皮諾釀出了被譽為葡萄酒中“愛馬仕”的羅曼尼·康帝,西班牙國寶級品種丹魄成為西班牙葡萄酒的代名詞;葡萄牙擁有大量本土葡萄品種,如多瑞加是波特酒最主要的葡萄品種,阿爾巴利諾釀出的高品質綠酒清新適飲,深受消費者歡迎。

  煙臺作為亞洲唯一的國際葡萄·葡萄酒城,擁有130多年的産業積澱。張裕公司早年從歐美引進124個品種25萬株葡萄苗木,通過與本地山葡萄嫁接,培育出適應煙颱風土的釀酒葡萄,開創了中國葡萄酒的百年曆史。時至今日,赤霞珠、品麗珠、梅鹿輒、長相思……國內90%以上的葡萄品種都是張裕最初引進、選育並命名的。

  然而,目前國內各大産區主栽葡萄品種結構相對單一,赤霞珠、美樂、霞多麗等傳統品種面積較大,佔比超過90%,馬瑟蘭、小芒森等特色品種在全國各産區也均有種植,各産區葡萄品種趨同。而一些適應市場多元化需求、具有特色風味的小眾品種和新興品種的種植比例較低。這種品種結構與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有差距,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産區葡萄酒産品的差異化競爭優勢和市場拓展能力。其次,品種抗性不強,病蟲害趨於嚴重。目前煙臺産區主栽的赤霞珠、霞多麗等歐亞種,經過多年生長,逐步表現出了抗病性、抗寒性不強等特徵。

  山東省葡萄研究院副院長管雪強在上午的專題授課中説,膠東葡萄酒産業當前面臨著雨熱同季,夏季過多降雨帶來的真菌病害;冬季乾燥,晝夜溫差大,給植株安全越冬帶來挑戰;早中熟品種成熟季節溫度偏高,難以體現出品種的典型風格。

  從“引進來”到“育出來”

  面對挑戰,煙臺各方已經展開了積極探索。

  在蓬萊丘山谷,“微釀世界”目前在丘山谷建成80畝種植基地,並配套建設微釀車間,配備了132個發酵罐,為品種釀造潛力評估提供試驗支持。

  在張裕公司的雜交園裏,1425株雜交後代的每一株都是新品係。“去年選出27個雜交品係進行發酵,發酵原酒中有5個品係表現突出。”孫健透露,已經形成一個階段性的總結報告《新品種(係)研究》。

  “我們與意大利VCR公司合作,引進抗病品種進行試種和釀酒試驗,就是要找到最適合蓬萊風土的品種。”瀾岳酒莊負責人介紹了他們的“發現、創造、分享”三階段戰略。

  中糧長城阿海威葡萄苗木(煙臺)研發有限公司引進國際先進的硬枝嫁露地扦插與溫室營養缽扦插苗木培育技術,選用抗逆性強的1103P、SO4、5BB等砧木,成功培育出包括赤霞珠、美樂、馬瑟蘭、小味兒多、霞多麗、小芒森在內的十余個經典釀酒葡萄品種,具備年産50萬株優質嫁接苗的能力。

  “135”要讓中國葡萄酒“當驚世界殊”

  站在張裕卡斯特酒莊的種質資源圃裏,24年樹齡的葡萄樹有些已顯老態,亟待更新復壯。而在不遠處,年輕的雜交葡萄苗正在茁壯成長,它們承載著産業未來的希望。

  會上,煙臺市政協主席、葡萄酒産業鏈鏈長于永信提出了“135”工作思路:圍繞打造“中國釀酒葡萄種質資源創新高地”這一目標,突出種質資源保存、抗性品種選育、新品種推廣應用三個重點,抓牢重點項目實施、産學研深度融合、國際合作交流、前沿技術運用、組織保障力度等五項工作,推動種質資源創新走深走實。

  具體目標明確:到2030年,煙臺市釀酒葡萄種質資源保存數量達到2000份,新品種及配套技術示範推廣新品種2000畝;到2035年,保存數量達到3000份,推廣5000畝,躋身國際一流水準。

  各部門也拿出了具體的支持措施:煙臺市科技、農業農村等部門將研究啟動“煙臺産區釀酒葡萄智慧育種計劃項目(2026—2035)”;煙臺市商務局、葡酒中心將發揮好産業鏈牽頭職責,進一步研究葡萄酒産業發展專項資金扶持方向,對種質資源創新、苗圃建設等關鍵環節,更有針對性地給予政策支持;煙臺市財政局將統籌優化各領域資金,給予更大支持;煙臺市發改委將推動種質資源創新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規劃;針對企業反映的“苗木入關流程複雜”問題,海關部門表示將研究更高效的“綠色通道”;針對“研發投入不足”的困境,相關部門承諾在項目申報和政策扶持上給予更多傾斜。

  “我們要力爭用5—10年時間,推動煙臺成為中國的釀酒葡萄種質資源創新高地。”于永信在總結發言中説,“這不僅符合煙臺的發展實際,也是眾多企業的共同期盼,更是我們的職責所在——煙臺要引領‘中國葡萄酒·當驚世界殊’。”

  從1892年張裕開創中國葡萄酒工業化生産到今天全産業鏈聚力種質創新,煙臺正在為中國葡萄酒的下一個百年輝煌,播下新的種子。(YMG全媒體記者 孫長波 通訊員 張曉 何丹丹)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