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黃河遇見海,感受“幸福河”的魅力與新生
2025-11-08 00:16:30來源: 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 宋雯琪責編: 李煒

  11月3日至6日,由山東省委網信辦、山東省自然資源廳、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國家稅務總局山東省稅務局、山東黃河河務局主辦,濟南、淄博、東營等市黨委網信辦協辦,齊魯網·閃電新聞承辦的2025“沿著黃河遇見海”網絡主題活動走進泰安、德州、淄博三地,探尋黃河文化的厚重底蘊,感受新時代“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山東實踐。

  泰安:文明之源,母親河的幸福底色

沿著黃河遇見海,感受“幸福河”的魅力與新生

大汶口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展廳 攝影 陳天宇

  六千餘年的文明密碼,在汶河水的濤聲中靜靜流淌。1959年津浦鐵路復線施工,沉睡的大汶口遺址破土而出,133座史前墓葬將我國東方史前文明的時間軸向前推進了1500多年。走進大汶口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全息影像復原著先民制陶的煙火氣,MR技術讓遊客沉浸式“走進”考古現場,智慧機器人、聲光電演示讓文物“開口講故事”。自2023年開放以來,這裡已接待遊客26.8萬人次,成為重要研學基地。

沿著黃河遇見海,感受“幸福河”的魅力與新生

戴村壩觀景臺 攝影 陳天宇

  在東平戴村壩博物館,300余件珍貴文物再現六百年前的治水盛景。長約400米的戴村壩以“築壩戴村,遏汶濟運”的智慧實現“七分朝天子,三分下江南”的漕運奇觀,被譽為“江北都江堰”。山東黃河“第一閘”石洼分洪閘則以5000立方米每秒的分洪能力守護兩岸安瀾,一代代“守閘人”以“閘就是家”的信念,讓“治黃精神”薪火相傳。

沿著黃河遇見海,感受“幸福河”的魅力與新生

桑園村湖岸景色 攝影 陳天宇

  東平湖畔的桑園村,百姓的笑聲透過漁網飄向碧波。留守漁民的織網手藝,如今成了年銷售額超200萬元的致富新業,更帶動飼料、捕撈、物流等産業發展。依託生態漁業與湖泊資源,曾經“靠湖吃湖”的桑園村,走出了一條“漁旅融合”的共富路。

  登上黃河文化廣場遠眺,黃河、長江(南水北調)與大汶河在此交匯,黃、藍、綠交織成一幅生機盎然的生態畫卷。母親河的文明故事,在這裡被賦予了新色彩。

  德州:生態之綠,黃河古桑生新葉

  黃河故道蜿蜒至德州,留下一抹新綠。夏津黃河故道國家森林公園擁有兩萬餘株古桑樹,是我國現存樹齡最高、規模最大的古桑樹群。夏津先民為固沙保田“以桑治沙”,硬是培育出了這片“綠色長城”,被聯合國糧農組織專家譽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産”。

沿著黃河遇見海,感受“幸福河”的魅力與新生

夏津黃河故道森林公園山東夏津古桑産業研究院 攝影 陳天宇

  如今,古桑生新葉。夏津縣建立桑産業研究中心和院士工作站,圍繞古桑樹全身研製出了桑椹幹、桑椹酒、桑葉茶等200多種産品,形成集種植、研發、加工、文旅于一體的産業鏈,年綜合産值突破10億元。每年春季的桑椹生態採摘節,吸引著八方來客在這片古桑林中體驗採摘樂趣。一片桑葉,撬動了鄉村振興的大産業。

  與森林公園自然風光相得益彰的,是融合了多種業態的德百旅遊小鎮。其中,溫泉項目讓遊客在體驗故道蒼茫與林地野趣後,洗去疲憊,康養休憩;小鎮內的德影城則依託不同歷史時期的影視拍攝場景,吸引劇組紛紛入駐,為遊客提供了沉浸式的影視文化體驗。

沿著黃河遇見海,感受“幸福河”的魅力與新生

齊魯棉花博物館 攝影 陳天宇

  紡車、織布機、軋花器……在齊魯棉花博物館,一件件展品靜靜述説著農耕文明的溫度。而在館外,山東鑫瑞娜家紡以自主研發的3S純棉舒化技術及省級智慧製造場景認證,讓傳統棉花“煥然新生”。棉花産業鏈不斷延伸,棉副産品綜合利用更加深入。棉短絨轉化為高端紡織原料,棉籽提煉為優質油脂與蛋白飼料,構建起“一顆棉花、全身是寶”的循環經濟體系。

  在齊河縣馬集鎮,“黃河第一驛站”成為沿黃文旅新名片。依託“兩河牽手”工程,當地深挖特色資源,提供農耕體驗、水利研學、漁文化探秘等活動,形成“展館+書院+基地”的文化矩陣,打造“可看、可研、可品、可創”的多元場景。

  淄博:活力之光,黃河故事煥發時代新彩

  得益乳業生態循環奶業基地裏,現代化牧場與智慧車間正協調運轉。該基地坐落于北緯37°高青黃河流域的黃金奶源帶,坐擁暖溫帶最完整的濕地生態系統。得天獨厚的弱鹼性黃河水、純凈的空氣與肥沃土壤,為追求極致原奶品質提供了可靠的生態保障。作為山東省龍頭乳品企業,得益乳業打造了集種植、養殖、加工、物流、行銷于一體的全鏈條模式,以“生態奶業+智慧工廠”迸發新質生産力。

沿著黃河遇見海,感受“幸福河”的魅力與新生

得益乳業生産車間 攝影 陳天宇

  在高青縣安瀾灣景區,黃河岸邊巍然矗立著一座新地標——黃河樓。九層結構與54.64米高度,意指黃河流經九省(區)的5464千米全長,泛黃樓體作為主色基調,映照出黃河本色與炎黃子孫的華夏內涵。這裡更是一座黃河文明的“記憶塔”。“大河清風·黃河廉潔”主題展廳、黃河樓博物館等集中了大量的黃河實物及文史資料,充分提煉了黃河文化中蘊含的自強不息、人民至上、廉潔從政等元素。登臨頂層觀景平臺,黃河入海前最後一道安瀾灣盡收眼底,眺望中蘊含著“大河安瀾,國泰民安”的千年期盼。

沿著黃河遇見海,感受“幸福河”的魅力與新生

黃河樓觀景平臺俯瞰安瀾灣 攝影 陳天宇

  黃河之畔的高青天鵝湖溫泉國際慢城,是黃河流域首座國際慢城、國家4A級旅遊景區。它由原引黃沉沙池改造而來,規劃面積逾50平方公里,湖水碧波盪漾,生態濕地與親水棧道相映成趣。這裡不僅是一處自然休閒地,更是生態保護與文化體驗融合的樣板。集體育休閒、溫泉度假、生態觀光于一體的慢城中,每年吸引超150萬人次的遊客群體,帶動蓑衣樊村、劉春村等沿黃村莊致富,成為“黃河人家”的生動樣板。

沿著黃河遇見海,感受“幸福河”的魅力與新生

黃河文化陶瓷藝術展山東展區 攝影 陳天宇

  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館內,“華光國瓷黃河文化陶瓷藝術展”與“琉璃燈工藝術展”相映成輝。淄博陶瓷技藝將儒家文化、大汶口文物、青海湖藍、敦煌藻井、三星堆紋樣等元素凝聚于瓷釉之間,融入現代生活美學中。後續該展覽將沿黃河流域一路巡展,讓這條“陶瓷黃河”流向更廣闊的文化空間。另一邊,燈火與釉色交融,傳統琉璃在非遺工匠的指尖煥發新生。藝術家們以剪、鉗、鑷為筆,把彩色琉璃賦予時代靈感,塑造出一個個充滿想像力的驚艷造型。在這裡,觀眾不再只是欣賞者,而成為文化的參與者、傳播者。

沿著黃河遇見海,感受“幸福河”的魅力與新生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51107162117_307_212 (1)

遊客被精美的琉璃簪花吸引 攝影 陳天宇

  新時代的黃河,既有歷史的厚重,也有創新的活力;既流淌著文化之魂,也孕育著發展之力。沿著黃河遇見海,在水系交融、文脈相續之間,我們看見了一條奔流不息的母親河,正以嶄新姿態滋養著齊魯大地。(文 陳天宇)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