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在全國首創“以電鑒水”改革,破解農村供水管理難題
2025-11-25 11:44:26來源: 大眾日報編輯: 李煒責編: 李煒

  原標題:山東在全國首創“以電鑒水”改革,破解農村供水管理難題 電力數據變身農村“水管家”

  在廣袤的鄉村,地下自來水管漏了,如何及時發現?分散于千家萬戶的供水設施,運行狀態如何實時掌握?那些偏遠的村落,是否存在供水盲點?這些“看不見”的難題,長期考驗著農村供水的“最後一公里”。

  如今在山東,這些農村供水管理的難題找到了一把跨界解鎖的“新鑰匙”。山東通過“水電聯動 以電鑒水”機制改革,水利系統和電力系統實現數據共享與業務協同,用一度電的流動,照亮一管水的軌跡,也為鄉村治理現代化提供了新樣本。

  困境 傳統管理模式遭遇瓶頸

  作為農業大省,山東農村供水網絡覆蓋8.6萬個自然村,涉及人口7262萬人。近年來,隨著農村自來水普及率持續提升,廣大農民已實現從“有水喝”到“喝好水”的跨越,但傳統管理模式的短板也日益凸顯。

  地下自來水管網“看不見”的漏損,是供水企業的“運營黑洞”。在採訪中,多位基層水務人員反映,部分地區管網老化,漏水點往往要等到滲水漫出田間或村民報修才能發現。再加上故障排查主要依賴人工巡檢,難免出現排查滯後、覆蓋不全的情況。

  用水戶“看不見”的異常,則是另一個“監管盲區”。在傳統管理模式中,對用水戶用水行為的監管多靠月度乃至季度一次的人工抄表與巡查,數據採集頻率較低,難以保障管理的實時性與有效性。

  “農村供水點多面廣,這些‘看不見’的異常,在傳統管理模式下如同霧裏看花,難以捕捉。”山東省水利廳農村水利處處長趙琳坦言,“單靠水利部門單打獨鬥,即便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監管盲區依然難以消除。”

  她進一步分析,供水設施的運行離不開電力支撐,這恰恰為破解難題提供了關鍵抓手。然而長期以來,水、電數據處於“信息孤島”,彼此從不“對話”。“例如‘高用電、低用水’的反常配比,可能暗藏著盜用水行為;零用電的空置戶若持續産生水量記錄,背後極可能存在管網滲漏;而長期零用水現象,則可能指向水錶故障或住戶已搬離等情況。”她解釋道,“這些隱藏在數據中的異常信號,過去很難被及時察覺。”

  如何捅破數據壁壘這層“窗戶紙”,讓深埋地下的漏損點、隱藏在數據背後的異常行為變得“看得見、管得住”?

  破題 電力大數據成監管“透視鏡”

  面對困局,山東以跨界融合思路破題,在全國創新推出“水電聯動 以電鑒水”改革,推動跨行業、跨部門數據共建共享,讓電力大數據成為農村供水監管的“透視鏡”。趙琳介紹,山東省水利廳與國家電網山東省電力公司近日聯合印發的《關於開展“水電協同 以電鑒水”專項行動賦能農村供水保障與鄉村治理現代化的通知》,標誌著這一改革正式落地。

  何為“以電鑒水”?通俗來講,就是以電為鏡照水貌,靠數據管水。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數字化部數據分析處處長常英賢解釋,該模式依託電力系統“精準計量、實時監測、全覆蓋”的天然優勢,將水利部門的供水調控需求與電力大數據分析能力深度融合。“其原理在於,供水設施只要運行就離不開電,通過構建用水(電)量比對分析、建立‘一戶一碼’索引,實現用水狀態的精準研判、設施運行的實時監測和服務資源的協同聯動等,最終實現1+1>2的治理效能。”

  這一模式的優勢,在德州部分試點水廠得到體現。走進德州陵城區水廠中控室,螢幕上實時顯示著消毒設備的用電量、電壓、功率等數據。“以往消毒設備出現故障,若未能及時發現,可能帶來水質安全隱患。”水廠負責人王連勇介紹,用電量監控裝置可對消毒設備啟停狀態、運行時長進行實時監測,一旦異常,即時在平臺上推送告警。

  更宏觀的效益體現在決策支持上,國網濟寧供電公司數字化部主任桂綱介紹,在前期可行性分析過程中,通過比對濟寧市2024年度用水戶用電的歷史數據,系統從未通水戶中精準篩查出1393戶長期空置房屋,可初步判斷無需再鋪設相應供水管網,預計可節省工程建設投資近30%,為科學決策提供了可靠依據。

  突破 從精細畫像到暖心服務

  隨著專項行動的啟動,山東省將通過構建用戶精細畫像、賦能設施管理、強化區域監測、深化聯動服務四項重點任務,提升農村供水和鄉村治理現代化服務效能。

  實現精準管水,首先要摸清用戶底數,管好供水設施。根據專項行動部署,山東省將系統整合農村供水用戶檔案、電力戶號與水錶編號,構建山東省統一的“一戶一碼”水電索引數據庫,建立用電—用水特徵模型,實時掌握居民用水用電動態。同時,山東依託水電聯動數據,構建設施健康評估與風險預警模型,實現對供水設施運行狀態的實時監控與故障精準定位。通過分析供水能耗數據,構建“用電峰谷—用水高峰”協同調度模型,優化水源調配與管網壓力,可在旱季或用水高峰時段實現“錯峰蓄供、節能降耗”。

  針對區域供水不平衡、管網漏損難發現等問題,山東省將通過構建區域異常分析模型,對不同區域、不同時段的水電使用規律進行比對,智慧識別供水未覆蓋區域和用水異常區。系統可自動判斷是管網漏水、設備故障還是非法取水,並生成整改建議,助力形成“發現—處置—反饋”的管理閉環。

  水電協同不僅在管理上做文章,更在服務上見實效。山東省將利用現有供水服務中心和電力彩虹驛站,聯合打造“水電一家親”服務驛站,提供充電、飲水、業務諮詢等便民服務,打造鄉村便民服務新陣地。同時,建立“水電雙預警”機制,對獨居老人、殘障人士等特殊群體用水用電異常進行監測,及時推送風險提示。

  中國灌溉排水發展中心(水利部農村飲水安全中心)副主任、正高級工程師胡孟認為,“以電鑒水”是跨部門協同治理的創新實踐,既發揮了電力數據實時、精準、全覆蓋的優勢,又解決了量大面廣農村供水工程、管網和用戶管理的監管難問題,為推進農村供水數智化轉型和鄉村治理現代化發展提供了新路徑。

  根據部署,山東省將分兩步推進改革落地。山東將於2026年6月底前完成12個試點縣(市、區)試點的水電檔案匹配入庫,構建核心分析模型,並初步建立聯動服務體系;2026至2027年進入規模推廣期,在全省範圍內迭代優化數據模型,整合服務資源,最終形成“以電鑒水”的行業技術規範,並將此協同治理模式向更廣泛的領域推廣。 (大眾日報記者 方壘)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