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開朗基羅展展出15幅手稿真跡

2017-01-06 17:57:32|來源:解放日報|編輯:陸晟琦 |責編:劉徵宇

圖片默認標題

市民觀賞米開朗基羅作品。解放日報記者邵劍平攝

  米開朗基羅的“大衛”來上海了!“神美·米開朗基羅大展”昨日在上海藝倉美術館開幕,帶領觀眾走入米開朗基羅的藝術世界。展覽將展至2017年3月20日。

  米開朗基羅被稱為文藝復興時期雕塑藝術最高峰的代表。此次展覽中,最難得一見的是來自米開朗基羅故居博物館的15幅手稿真跡,這些手稿包括《維納斯雕像研究》《羅馬庇護城門研究》《人體研究》《西斯廷教堂穹頂裸體人像研究》《最後的審判研究》等,包括建築、雕刻、繪畫領域。據記載,米開朗基羅生前曾將自己大部分手稿、草圖和設計圖燒燬,對他而言,這些圖紙是“不完美”的習作。

  這些手稿也揭示了米開朗基羅為塑造完美無瑕的濕壁畫作品而付出的辛勞,以及才華洋溢背後的不斷嘗試。濕壁畫《創世紀》 是米開朗基羅在梵蒂岡西斯廷教堂天頂創作的壁畫,它是米開朗基羅一生最具代表性的巨制,也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最偉大的藝術貢獻。策展人安東尼奧·德維托介紹,創作濕壁畫要付出大量的體力,因為要趕在顏色濕的時候創作,作畫過程需要在極短時間內完成。米開朗基羅的《西斯廷教堂穹頂裸體人像研究》《最後的審判研究》等草圖正是為了創作濕壁畫而做的構圖準備。

  米開朗基羅的作品中,最著名的莫過於《大衛》。米開朗基羅歷時三年,用一整塊大理石雕出的《大衛》,生動地塑造了一個準備投入戰鬥的年輕英雄形象,它同時也是文藝復興人文主義思想在藝術上得到充分體現的象徵。為避免原作損壞,意大利政府于1865年訂立法規,不得再進行《大衛》原作翻模。此次展出的《大衛》像,是法規出臺前的原作翻模複製。目前全世界僅存三具從原作《大衛》翻模下來的模具,主辦方在尋找模具上花費了很大功夫。此次亮相的《大衛》及《羅馬聖殤》《酒神》 等作品的複製品都來自18世紀意大利官方博物館的原作翻模,因為擔心作品被戰爭破壞,因而做了一次相當精準的數據採集。“可以説,這是最接近原作的大衛。”在展廳現場可見,大衛像氣魄宏偉,線條精緻。據悉,該雕塑重達5.6噸,分成三段運入上海。(解放日報記者 鐘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