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大“建築師負責制”試點 政府做減法市場做加法

2017-01-12 08:40:35|來源:新華社|編輯:陸晟琦 |責編:劉徵宇

  新華社上海1月11日電題:擴大“建築師負責制”試點 政府做減法市場做加法——上海簡政放權觀察

  新華社記者何欣榮、陸文軍

  同濟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副院長、高級建築師曾群和他的團隊最近忙了很多:作為建築設計單位,他們的工作不再限于畫畫圖紙,上海前灘一個大型商業項目的建築材料招標工作也需要他們到場確認簽字。

  這種建築師全程參與建築活動的行為,就是上海開展的“建築師負責制”試點。在我國,投資建設活動是一個複雜的過程,有統計顯示,從開始拿地到允許建樓,所有手續走完大概需要超過100個圖章。為改變這種現象,上海浦東新區在2015年底啟動的建築業專項改革中,將“建築師負責制”列為重要內容。

  “建築師負責制”是國際工程建設的通行做法。在不少發達國家,建築師不僅是設計師,還是工程師,建築師的全程管理監督對工程品質和效果影響大。但在我國,建築師基本只參與工程前期工作,如整體構思和設計圖紙,政府則成為“技術把關人”。

  從簡政放權的角度看,“建築師負責制”是一個政府做減法市場做加法的過程,即政府把建築工程的技術審查工作逐步交給專業人士,不再為建築活動的全過程背書。建築師的專業特長則得到了發揮,不但負責設計,還負責建造管理。

  “建築師負責制”有效提升了規劃管理效能。最明顯的一點,是簡化並加快了項目前期的審批流程。“由於建築師對於設計內容的合法性負責,主管部門對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等環節,只需做形式審查。如此算下來,前期審批環節比傳統流程壓縮了2個月-3個月。”浦東新區規土局建設和監督管理處處長趙焜熒説,這為建設單位節約了成本。

  政府簡化了審批,建設單位節省了成本,建築師發揮了特長——由於試點帶來的多方共贏效果,從2016年11月開始,上海“建築師負責制”的試點範圍從上海自貿區保稅片區擴大到整個自貿區。

  除了“建築師負責制”,上海自貿區還建立了“國家級人防改革試驗區”。上海市人防辦主任沈曉蘇説,根據有關法規,新建民用建築必須結合配建人防地下室,但是如何配建、配建指標多少,會根據不同建築形態以及建築結構的變化而變化,這給企業在項目拿地、規劃設計時造成困擾。

  上海在改革中簡化了人防工程配建面積的計算規則,新建住宅等按照地上面積的10%配建人防空間,倉儲則按照5%配建,這不僅提高了市場透明度,還加快了行政審批的速度。

  “我們會加強對建築活動的事中事後監管,尤其是最後的竣工驗收關。竣工驗收不合格,建設單位無法取得産證。”趙焜熒説。

  此外,上海還推出建設工程品質潛在缺陷保險,通過保險的力量來監督工程品質。

  建築領域的審批改革只是縮影。記者採訪了解到,2016年上海開展“證照分離”改革試點,共取消、調整行政審批事項384項、評估評審142項,基本完成審批相關仲介服務機構和政府部門脫鉤,基本完成行業協會商會與政府部門脫鉤首批試點,建成事中事後綜合監管體系框架。(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