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上海文化人才“孤島化”

2017-01-17 11:49:06|來源:新華網|編輯:陸晟琦 |責編:劉徵宇

  新華網上海1月16日電(鄒瑞玥)在16日下午舉行的政協上海市十二屆五次會議第一次大會發言中,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羅懷臻委員就上海建設“國際文化大都市”提出建議。他認為,人才是建成國際文化大都市的關鍵指標,上海需提升對文化人才的吸引力,“一個時代的優秀文化人才聚集在哪,哪就是這個時代的文化創造中心。”

  在上海文化的星空裏,文學家魯迅、巴金,戲劇家周信芳、黃佐臨,電影家趙丹、謝晉,美術家徐悲鴻、劉海粟,音樂家聶耳、賀綠汀等,大都不是上海本地出生,但他們在上海創作和生活,並以上海的名義成為具有海內外影響的文化名人。羅懷臻説,當代的上海應該有更開闊的胸襟容納各地人才,“上海文化的繁榮時期,必定是國內外文化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聚集之時。”

  關注這個問題的不止羅懷臻。本次政協會議期間,上海市作家協會副主席汪瀾和孫甘露、秦文君等幾位上海作協副主席聯署遞交提案,呼籲為優秀網絡作家申辦上海居住證開設綠色通道。

  “如果不落實網絡作家的居住證申辦問題,那寫手大概都要走光了。”汪瀾説,上海是網絡文學的發祥地,也是全國網絡文學的重鎮及創新發展高地。上海網絡文學佔中國網絡文學的市場比重已經達到90%左右,上海約有12萬多寫手,大部分都是“滬漂”。但是越來越多的寫手因為無法在上海辦理居住證而離開。

  這些人中,不乏年收入百萬級甚至千萬級的“大神級”寫手,但是按照上海現行的居住證制度,申辦人必須有穩定的居所、穩定的職業。而網絡作家與文學網站大都是簽約關係而非勞動聘用關係。所以即便有穩定住所、穩定收入、依法納稅,仍然因為提供不了就業證明材料而被認定為“無業”,無處繳納社保,無法辦理居住證,無法購房,子女也不能享有在上海入托入學的權利,這都嚴重影響了他們對上海的歸屬感。

  汪瀾透露,最近又有一位優秀的網絡文學作家天蠶土豆離開上海,成為浙江網絡文學協會副會長。因為臨近一些省份採取了靈活的居住證制度,在過去的七八年間,已有數十位著名網絡作家從上海流失,這對上海文壇高地建設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損失。

  上海作協在3年前成立了上海網絡作家協會,現在已有網絡作家會員近三百人,這些人都是網絡作家中的佼佼者,年收入超過百萬的就有100余人。按照上海作協的設想,現在網絡作協會員中約有五分之一有申辦上海居住證的需求,可以先從這部分人開始試點,再逐步推廣到其他網絡作家,形成一條成熟的人才引進途徑。汪瀾説,巴金、草嬰都是依靠稿費收入維持生活的自由作家,他們不僅被上海接納,而且成為上海文化的標杆。免去了“滬漂”作家的後顧之憂,就能吸引更多的優秀網絡作家來上海生活,上海的網絡文學事業才能蒸蒸日上。

  羅懷臻表示,要警惕上海文化人才“孤島化”的現象,“能否形成新世紀的‘海漂’,進而推動當代文藝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這是檢測上海國際文化大都市內涵建設的重要指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