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橋大師”朱志豪逝世

2017-01-18 13:36:40|來源:新民晚報|編輯:陸晟琦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造橋大師”朱志豪與世長辭 他的名字曾和“造橋夢”連在一起

圖片默認標題

資料圖

  被業界稱為“造橋大師”的我國著名橋梁專家朱志豪因病于1月16日在華山醫院去世,享年86歲。

  朱志豪,1932年出生,上海人,高級工程師。原上海遠東國際橋梁建設有限公司董事長。曾先後參與上海體育館、游泳館、吳涇30萬噸合成氨、南浦大橋、楊浦大橋等一系列重大工程建設。在世界級迭合梁斜拉橋方面功績卓越,體現了“上海水準、上海效率、上海風格、上海精神”。他曾獲得上海市優秀共産黨員、市精神文明建設十大標兵稱號,被評為1991、1993年度上海市勞動模範、1995年度全國勞動模範並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曾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他編寫的《利用外資工程項目施工組織和管理》、《必須加強外資工程項目的施工管理》、《提高外資工程建設品質幾點想法》、《南浦大橋工程建設經驗》,分別在基建論文集、建築施工雜誌、全國土木工程學會第六屆論文集和中國科學技術文庫發表,並主編《上海大型市政工程設計與施工橋梁工程篇》。

  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的上海,朱志豪這個名字差不多己經是家喻戶曉的人物了。他的名字,和上海人的一個難圓的舊夢連在一起。這個舊夢,就是在黃浦江上造一座大橋。作為總指揮,朱志豪接連指揮建設了南浦大橋、楊浦大橋、徐浦大橋,為上海的交通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1987年6月,上海市政府準備籌建南浦大橋,朱志豪被任命為大橋指揮,在此之前,朱志豪擔任過很多重大工程的總指揮,但沒有造過大橋。朱志豪帶領全體建設者日夜兼程,組織各路大軍晝夜突擊,科學設計,精心施工。他運用高超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力主採用主塔鋼管樁基礎樁、冷軋套管法和品質跟蹤監理等方法和措施,解決了許多重大技術難題,1988年12月15日建設者打下了南浦大橋第一根基礎鋼管樁。這轟轟的打樁聲宣告了:世代上海人的造橋夢想開始變成指日可待的現實。

  短短的十年裏,有上海母親河之稱的黃浦江上一下子建起了三座大橋。南浦大橋、楊浦大橋、徐浦大橋像三條巨龍淩空而起,在浦江兩岸交相輝映,成為上海人民實現跨世紀之夢的又一通途。作為親自建造這三座大橋的朱志豪,他的名字也伴隨著這三座大橋的勝利建成,長久地刻在了人們的腦海裏。

  朱志豪生前追憶鄧小平視察“兩橋”

  一代大師朱志豪不幸辭世,深感悲痛!上世紀一次記者對大師的採訪,仍歷歷在目。

  1997年2月中旬,記者在上海兩會現場採訪,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鄧小平逝世的消息傳來,正在參加分組討論的朱志豪眼角噙著淚水,飽含深情地向本報記者追憶起鄧小平生前三次視察“兩橋”的情景:

  南浦大橋基礎施工時,鄧小平來到施工現場與工人們交談,當聽説這是第一次在黃浦江上建橋後,鄧小平顯得十分高興;1992年小平同志再次視察了南浦大橋,當他了解到建設這座大橋只用2年10個半月的時間、投資還有結余的情況時,輕聲問我,是不是世界第一?我回答説是世界第三,世界第一的楊浦大橋正在施工,他聽了微微地點頭;1993年12月,小平同志坐著一輛麵包車來到了氣勢恢宏的楊浦大橋。那天下著小雨,當麵包車徐徐停下後,我上前向小平的秘書建議“在車上向小平同志彙報”,可小平同志堅持下車並向前走了30多米並留了影。臨別時,小平同志緊緊握住我的手連聲説“要感謝上海的造橋職工!”我指著由小平同志題寫的“楊浦大橋”説這四個字每個字有14平方米大,他聽後發出爽朗的笑聲。

  鄧小平生前始終情牽廣大造橋工程技術人員和職工,關心上海的發展和建設,讓朱志豪倍感親切和鼓舞。在向記者動情講述小平三次視察“兩橋”的過程中,朱志豪不時抽泣,幾度從衣袋裏掏出手絹擦拭眼角。採訪結束時,朱志豪還特意請本報記者向上海市民轉達上海廣大建設者的心願,“一定銘記小平同志的囑託,抓緊開發不動搖,把上海建設得更加漂亮”。採訪大師的次日,記者以《兩橋總指揮朱志豪追憶鄧小平—爽朗的笑聲仍在大橋上回蕩》為題,刊發了朱志豪深情回憶鄧小平三次視察“兩橋”情景的報道。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