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間滬將建成1000公里城市綠道

2017-01-25 09:14:43|來源:解放日報|編輯:陸晟琦 |責編:劉徵宇

圖片默認標題

  城市綠道是串聯自然空間、森林公園、郊野公園、公共綠地的綠色線性空間,具備了生態保護、健康休閒、資源利用等多種功能,如同城市的一條條“綠脈”,為市民百姓輸送生態氧分。在低碳、環保生活理念倡導下,綠道已經成為國內外城市綠色發展的普遍選擇。

  大力推進綠道建設,是落實上海市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也是上海市民共享生態福利的綠色載體。近年來,上海結合城市綠道和慢行系統建設潮流,通過將部分城市既有公園綠地相串聯,設置適合行人、自行車行駛的專用通道,為市民綠色出行、健康休閒創造了良好去處。今後四年,上海的綠道長度將以每年200公里的速度遞增,預計到2020年底全市綠道總長度將達到1000余公里。

  近年來,上海大力推動綠地、林地、濕地融合發展,著力打造“兩道”、“兩網”、“兩園”,即生態廊道、城市綠道、農田林網、立體綠網、城市公園和郊野公園。其中,城市綠道既是時下比較新穎的生態載體,也是市民身邊休閒漫步的重要場所。

【聚焦上海】十三五期間滬將建成1000公里城市綠道

  2016年,上海結合各區沿江沿河開發建設生態廊道、郊野公園、馬拉松賽道新建改建等,完成綠道223公里。寶山城市綠道示範段、閔行1號綠道、環徐家匯公園綠道、環世紀公園綠道、環大蓮湖綠道、崇明攬海路綠道等一批有特色的綠道相繼建成。根據“十三五”規劃的生態體系要求,上海將按照市域“三環一帶、三橫三縱和一區一環”佈局要求,著力建設外環綠道、黃浦江濱江綠道、環崇明島綠道等18條重要“城市綠道”及公園綠地綠道。

【聚焦上海】十三五期間滬將建成1000公里城市綠道

  今後四年,本市綠道長度將以每年200公里的速度遞增,預計到2020年底,全市綠道總長度將達到1000余公里,通過綠道串聯起現有各類郊野公園、森林公園、濕地公園、綠地林地、林蔭片區等綠色空間以及歷史景點、傳統村落、特色街區等人文節點,使都市綠脈、水脈、文脈深度相融,在打造城市慢行系統的同時,也為市民提供更多進得去、坐得住的休閒空間,使城市生態空間與生活空間實現真正互聯互通。

  事實上,為了系統推進本市綠道項目,市綠化部門于2015年組織編制了《上海綠道專項規劃》(2040),明確在市域範圍內形成“三環一帶、三橫三縱”的市級綠道體系,並將全市綠道分為三個級別:市級綠道、區級綠道和社區級綠道,各級綠道相互疊合,形成層次豐富的休閒服務體系。

  其中,市級綠道,主要指覆蓋上海及近滬地區,包括全市重要生態廊道、對全市生態網絡體系具有重要影響的綠道。區級綠道,主要指城鎮圈範圍內,連接重要功能組團的綠道,為居民提供休閒場所,社區級綠道,主要指生活圈範圍內,與慢行系統相結合,串聯居住社區與主要公共開放節點的綠道。在此基礎上,市綠化市容局組織相關單位完成了《上海市綠道建設導則(試行)》的編制工作,並於2016年1月正式對外發佈。

【聚焦上海】十三五期間滬將建成1000公里城市綠道

  除了合理的規劃,綠化部門還為綠道配置了統一的標識(LOGO),從而提高上海綠道的辨識度和專業性。從2015年12月起,本市綠化管理部門向全社會公開徵集上海市綠道LOGO方案,收到滬上多家專業設計機構的120個投稿作品。參考網絡投票結果和專家評審意見,最終確定了上海綠道LOGO(下圖)。作為綠道的重要組成部分,綠道標識系統包括綠道沿線信息標識、指示標識、規章標識、安全警示標識等以及標識載體設施、標識與標識載體設施的組合等。

【聚焦上海】十三五期間滬將建成1000公里城市綠道

  本市綠道建設的不斷推進,將為市民提供越來越多的綠色、安全、舒適、便捷的綠色休閒空間。

  閔行區:打開“看得見走不進”的輕軌防護綠地

  閔行區滬閔路綠道從莘莊閔城路沿滬閔路到東川路,經環路到江川東路、紫星路最後與黃浦江濱江公園相連接,途徑軌交5號線6個地鐵站點並串聯沿線商業中心、居住社區和大型綠地,全長約20公里,經過兩年區政府實事工程建設,已于2016年底全部竣工並向市民開放。

  綠道在利用原有養護便道的基礎上,將原來“看得見走不進”的輕軌5號線防護綠地打開,增加了自行車慢行道、景觀休閒節點、配套服務設施和綠道標識系統等,將原來功能單一的防護綠地建設成一條具有休閒、健身等服務功能的生態走廊。同時在延續生態、自然的原則下,積極探索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建設了雨水花園,通過植物、沙土的綜合作用使雨水得到凈化,並使之逐漸滲入土壤,涵養地下水,或補給景觀用水等;綠道建設採用了透水材料、生態景墻等新材料新工藝。

  這裡還建設了160米紫藤長廊以及300米的櫻花大道等,形成了形式多樣、疏密有致、曲徑通幽的秀美景觀。這有利推進閔行區國家生態文明試點區和低碳宜居城區的建設,提升滬閔路沿線公共綠地的綜合服務能力,滿足周邊居民對健身活動的需求。

  “十三五”期間,閔行區將按照市、區專項規劃分期、分類推進100公里綠道建設,構建連續、完整的閔行區綠道網絡系統,充分發揮其生態、環境、民生等功能,成為服務市民百姓、提升閔行生態環境建設的重要舉措,切實將“綠道”打造為閔行的又一生態名片。

  寶山區:“十三五”期間將建100公里綠色步道

  寶山區環區步道建設始於2005年,計劃在“十三五”期間將建成100公里綠色步道,主要依託綠帶、林帶、水道河網、景觀道路、林蔭道等自然和人工廊道,是一種具有生態保護、健康休閒和資源利用等功能的綠色線性空間,將生態、體育、旅遊、休閒、文化等資源串聯起來,形成主題鮮明、形態多樣、功能豐富的市級、區級、社區級三級特色城市綠道體系。

  2016年,寶山區先行啟動了綠道一期60公里綠道建設,利用原有道路、公園綠地、文化旅遊、科普體育等資源,由東南西北四條主幹線串聯街鎮社區型綠道網絡,貫穿區內封閉成環,刻著“環區綠色步道”的臥石貫穿全線。規劃綠道擬結合區內文物保護單位及體育中心等設置,串聯寶山區各個文物保護單位,衍生出一條彰顯寶山深厚文化底蘊的綠道。

  寶山區城市綠色步道示範段一期途經羅店鎮、顧村鎮、楊行鎮、大場鎮、友誼路街道和吳淞街道等多個街鎮。全長約75公里,其中東線長約14公里,南線長約31公里,西線長約30公里。

  外環線林帶豐翔路段綠道,是一條市級示範性綠道。穿行在這條綠道上,不僅可以欣賞到天然的生態美景,更可以領略寶山的歷史文化。這裡有著上海僅有的10座烽火墩之一的大場秦家店烽墩,凸顯了寶山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

  此次開放的綠道,分為走馬塘至錦秋路及中心河至滬太路段,全長超過14公里,是寶山段綠道(16.6公里)的主要部分,也是環城綠帶範圍內最早啟動建設的綠道。整個環城綠帶“綠道”示範點項目,通過對綠化部分局部調整改造,對水體進行水生態系統的構建,進一步優化植物群落結構,提升生態系統穩定性。同時,對道路、橋梁等設施設備進行修復,對貫通道路進行劃分標示,形成人車混行模式的綠道,並安裝了座椅、垃圾桶等便民設施,安裝了監控系統設備,為人們提供一個健康綠色的活動場所。

  2017年,寶山區計劃建設綠道43公里,規劃至2017年寶山將形成環狀綠道網絡格局,綠道網絡長度總計103公里。

  徐匯區:三大綠道演繹城市“綠色健康生活”

  提到綠道,大家一定不陌生。綠道起源於上世紀70年代的美國,因為它能夠串聯城鄉各級、各類風景園林綠地,形成自然的風景走廊,大家可以通過步行或者騎行的方式親近自然風光,領略獨特的歷史文化。

  徐匯中城綠谷綠道:綠谷位於徐匯區中心區域,緊鄰上海南站,綠地總面積6.5公頃,貫穿徐匯萬科中心商業區,為城市公共綠地。綠谷內林蔭大道作為綠地主要的活動、遊覽、散步場所。這個綠蔭遮蔽的開放空間主要使用高級環保PC材料鋪裝,通過鋪裝材質和尺寸的變化將林蔭大道劃分為不同功能的開放空間。行道樹使用北美楓香,四季展現不同色彩,具有較強的觀賞性。整個林蔭大道與生態濕地園、岩石藥草園、水幕電影蓮花池、禾草園等景點融合,給市民帶來一個豐富的體驗式城市生態綠地。

  桂江路高壓綠廊1號綠道:綠廊位於徐匯區康健地區和漕河涇開發區,南起梅隴路,北至漕寶路,東臨桂江路,西接中環線,總面積近30萬平方米。本項目是徐匯區“拆五違、補短板”拆違建綠的重大項目之一,于2015年開始實施,計劃分五期建設。至2016年底一期、二期基本竣工並對外開放。徐匯區1號綠道是桂江路高壓綠廊內的一條以櫻花為特色的林蔭步道,縱向貫穿南北,全長約3.5公里,與高壓綠廊建設同步實施。綠道兩側遍植日本吉野櫻及其它櫻花品種,意在營造一條供市民漫步、健身、賞景于一體的綠色慢行空間。

  徐家匯公園綠道:為了滿足市民休閒鍛鍊的需要,同時提升生態環境品質,徐家匯公園對公園的道路進行改造,建成了總長2.02公里的綠道,並於今年元旦正式開放。其中,外環綠道沿衡山路、宛平路、肇嘉浜路和天平路一路蔓延回轉,總長1220米;內環綠道沿公園中心的匯金湖一側,與綠道外環相連,道路主入口設置在衡山路,總長800米。改造中還貼心地增加了內外環綠道的指向、安全標識,為市民散步、慢跑作提示的同時更保障安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