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總理喊話讓停業兩年的夢花街餛飩復出嗎

2017-01-25 08:36:56|來源:人民網|編輯:陸晟琦 |責編:劉徵宇

  總理為夢花街喊話和這碗餛飩的復出故事意味深長:法治不可動搖,安全必須保障,和諧亦要達成。這一切,要制度創新,也要管理者具備同理心,更需要市場那只“看不見的手”助力。

  喜大普奔!上海灘那碗用豬油下的小餛飩又能吃到了

  被坊間譽為“上海灘十碗最好吃的餛飩”之一的夢花街餛飩,在歷時近兩年停業後,終於將重新開張。1月20日至22日,夢花街餛飩試營業三天,計劃于2017年元宵節後正式開門迎客。

  餛飩店搬了新址,在上海市黃浦區中華路光啟南路口,黃浦區人才中心樓下,離夢花街不算遠。新店面裝修的頗有藝術感,毫不遜色于當年《夢想改造家》節目組改造後的夢花街19號。

【首頁頭條2、品牌商家文】是總理喊話讓停業兩年的夢花街餛飩復出嗎

夢花街餛飩新店面 記者 屠知力攝

  還是熟悉的豬油打底,還是金黃的蛋絲、碧綠的香蔥、大餡薄皮、量大份足……就是上海小囡從小吃到大的“媽媽的味道”。雖然換了新址,價格倒沒有水漲船高,招牌鮮肉小餛飩7元14個。

  以前,夢花街餛飩只做早市,搬到新店址改成全天營業。試營業期間,顧客的熱情簡直“井噴”,早市7點開始,中午不到,一天的餛飩就已賣光。畢竟積攢了20多年人氣,不少老顧客都饞了兩年了。

  宋家下崗三姐妹,用20年做了一碗百感交集的小餛飩

  夢花街餛飩,為啥停業近兩年?

  上世紀90年代,在夢花街19號出生的宋家三姐妹,在實施産業結構大調整的背景下加入上海百萬下崗工人的大軍。沒學歷沒技術,如何把日子過下去?為了幫女兒們渡過難關,父母將客堂間破墻開店賣餛飩,三姐妹告別了在燈具廠、儀錶廠、塑膠廠當先進工作者的日子,開始和餡熬湯煮餛飩。

  説不上有什麼獨門秘方,她們只是厚道地做著小本生意,20多年下來,餛飩鋪從最早每天兩三塊錢的流水,到後來一不留神成為“網紅”,不少人不辭辛苦專程跑到上海老城廂捧場。

  宋家三阿姨宋惠玲説,“掙的是份辛苦錢,説不上生意,就是份生計。”

  不過,名氣給宋家帶來的,並不只是喜悅。

  改造前,夢花街餛飩鋪的環境確實糟糕。包餛飩在黑乎乎的客堂間,拿東西得側身相讓;煮餛飩在家門口,搭著五彩的塑膠棚子彎著腰下鍋;吃餛飩的在小巷子佔道支出幾張臺子。夢花街是一條蜿蜒曲折老舊小巷,灰撲撲的外墻,裸挂著縱橫雜亂的電線,灶臺水池搭在屋邊……

  2015年夏季,夢花街19號雀屏中選,上海廣播電視臺《夢想改造家》節目延請來自台灣的大牌設計師,讓這間老屋煥發新生。三姐妹第一眼看到父母的新家,又哭又笑,“裝修得太靈了,餛飩都不捨得做了。”

 【首頁頭條2、品牌商家文】是總理喊話讓停業兩年的夢花街餛飩復出嗎

夢花街宋家三姐妹在裝修一新的夢花街19號包餛飩 記者 屠知力攝

  餛飩鋪更紅了,樹大招風。

  這麼多年,餛飩鋪並不符合申請營業、衛生等執照的條件,又是典型的違規“居改非”,環保、消防標準都不達標,一直屬於非法經營。結果,從剛裝修到即將恢復營業,夢花街19號在一個月裏被投訴6起,特別是在裝修時影響到居民的相鄰權。無證無照的餛飩鋪,依法停業已成定局。而換址重開,在寸土寸金的上海,對於小本薄利的夢花街餛飩鋪而言,幾無可能。

  從2015年夏天開始,這碗埋在不少上海人記憶深處的老城廂餛飩,成為不少食客心中的遺憾。

  一碗驚動了李克強總理的餛飩

  對於基層社會治理這一課題而言,這碗下了20多年的餛飩,濃縮著一個兩難局面。

  一方面,夢花街19號一家人,在下崗後自行創業,用一碗餛飩解決了3個困難家庭20餘年的生計,也算大眾創業的一種形式;另一方面,無證無照經營觸碰法律底線和城市安全紅線,依法取締,保護的是大多數人的合法權益。法不容情,無可厚非。

  人情和法理,正是基層社會治理經常面對的矛盾和衝突。如何破題,需要勇氣,更需要化剛為柔的智慧。

  小餛飩鋪引發社會治理的大課題。李克強總理在2016年11月視察上海時為此喊話,舉例夢花街餛飩和阿大蔥油餅,説小食店可能確實存在證照等問題,“但我們基層政府部門也應更多從百姓角度考慮一下,儘量尋求更多人的‘共贏’。監管也不一定是冷漠的,要多帶一點對老百姓的感情。”

  法治不可動搖,安全必須保障,和諧亦要達成。這一切,要制度創新,也需要管理者具備同理心,更需要市場那只“看不見的手”助力。

 【首頁頭條2、品牌商家文】是總理喊話讓停業兩年的夢花街餛飩復出嗎

夢花街一家人 資料圖片

  上海基層政府為此做了不懈努力。在總理喊話之前,便“以小窺大”,做了各種方案,希望以主動服務的精神,讓夢花街復出,激發市場活力。上海,花了近兩年的時間,終於找到了一隻“市場的手”。

  知情人士透露,夢花街餛飩重開的背後,是市場化波濤的推動。“由政府部門牽線搭橋,企業積極和市場監管部門互動,大家一齊努力來留住這碗上海老味道。”

  這家企業,便是創立於上海的網上訂餐平臺“餓了麼”。“大半年裏,政府陪著我們,前前後後溝通了幾十次,我自己跑了也有十幾次了。”負責這一項目的總裁特別助理姚臻對記者説。

  姚臻自己小時候就吃過夢花街餛飩,“餡大湯鮮、皮子比較硬,我們從小吃到大,希望能努力把這個味道傳承下去。”打包把生餛飩帶走在上海常見,他們考慮用互聯網思維,讓顧客能在網上訂餐平台獨家買到夢花街餛飩,通過市場化運作讓品牌做得更好。”

  於是,企業出資幫助夢花街餛飩找到新址,進行後期設計裝修,配齊廚房設備,並承擔一半左右房租。夢花街餛飩得以再度亮相,宋家再度“全家總動員”,和餡、熬湯、煮餛飩……

  帶著從總理到基層政府的關切,從企業到食客的人情味,並濃縮著上海灘各方情誼的“夢花街餛飩”新生了。(人民日報中央廚房·長三角工作室出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