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組”高價“造星” 多位家長上當

2017-02-07 16:25:43|來源:光明網|編輯:陸晟琦 |責編:劉徵宇

圖片默認標題

  聽説是在招收小演員,還是某知名電影集團,家長們心動了;即便上12次培訓課,收費從一萬多元到三萬多元不等,家長們還是買單了。

  然而,在上了4次課、一次草草了事的拍攝後,就沒了下文。家長們質疑《中國熊孩子》節目組以“造星”的名義行騙:高價“造星”的背後,可能是一個個陷阱。

  記者先後撥打了該節目組的負責人、拍攝負責人以及教務的電話,但一直無人接聽。

  記者調查發現,節目組出示合同上所列公司是一家諮詢類的公司,根本沒有教育培訓和影視文化娛樂服務許可。

  面試點是租來的場地

  所有的煩惱還得從去年9月那個電話説起。

  市民程女士説:“對方説他們是‘國學二十四孝’節目組,是某某電影集團的一個項目,正在招收小演員。問我有沒有興趣帶孩子去面試?”對方不僅知道她的電話號碼,還知道她兒子的小名叫月月。

  儘管感覺有些蹊蹺,但想到免費讓孩子多一份體驗也不是壞事,而且面試的地點在該電影製片廠內,離家非常近,程女士沒加思索就答應了。

  面試當天,程女士帶著兒子來到該電影製片廠二號樓的一樓大廳,大廳內擺了張桌子和幾把椅子。面試的節目組名稱從“國學二十四孝”變成了“中國熊孩子”。

  面試時,月月一個人進了隔壁房間,程女士在外面的電視螢幕上看實況轉播。面試官讓月月自我介紹、唱歌,接著簡單地問了一下月月有什麼興趣愛好。

  “通知面試時,對方説面試要穿淺色服裝,因為背景為深色,拍攝效果比較好。可是我看到面試間裏只有一個深色的X形展架,孩子站在白墻前面試,場景佈置非常簡陋。”程女士説,她是後來才知道,面試的地方是該電影製片廠專門對外出租的場地。

  這家電影製片廠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無論是“二十四孝”還是“熊孩子”節目組,跟該廠沒有任何關係。

  2016年9月30日,程女士接到短信通知,讓月月10月1日去復試,地點在南寧路某影視文化傳媒公司的攝影棚,靠近上海南站。

  復試當天,接待大廳裏有很多家長和孩子,大螢幕上放著節目,內容為一群孩子分隊在沙灘上完成各種任務。“我覺得節目內容還不錯,就對節目組的信任進一步加深了。”

  接待程女士母子的,是一個叫孫岩的中年女人。“她讓月月唱歌,月月沒有配合,她就説月月長得很可愛,比較上鏡,表演方面不著急,可以通過他們的培訓提升。”程女士説,孫岩隨即向她介紹了節目組提供的三檔課程:三號角色,也就是群眾演員的培訓費為12980元,二號角色為22980元,一號角色則為32980元,每一種角色給的鏡頭和臺詞也不一樣。培訓完成後,如果適合上鏡便可以錄節目,無法上鏡則全額退款。節目會在XX教育頻道和XX藝網站上播出。

  節目組的廣告冊上,還羅列了中國教育頻道、寧夏衛視等衛星頻道,而滬上幾位知名綜藝主持人也是他們的嘉賓人選。程女士思索再三,同意簽二號角色,並繳納了22980元,與孫岩簽訂了合同。

  只是到後來出事了,程女士才知道,孫岩是一個假名字。

  培訓課程混亂又簡陋

  記者看到,在程女士與《中國熊孩子》簽訂的節目拍攝合同中,有關於培訓課程的約定。按照合同,孩子參加“小演員集訓班”,會根據學習進度安排進入特訓班,按節目劇本進行培訓。特訓時間為三個月,內容包括“聲”、“臺”、“行”、“表”。

  於是,從10月下旬起,程女士開始將月月送去上培訓課。培訓時間也不固定,沒有課程表,總是聽通知才去培訓。兒子上課時程女士就在外面等待,期間也認識了不少其他家長。程女士發現每位家長了解到的信息都不一樣,有些家長説節目組會頒發由“中國藝術家聯合會”提供的證書,節目組的人強調説對孩子升小學有用的,而程女士卻對此完全不知情。

  記者查閱了“中國藝術家聯合會”的相關信息,發現該組織已于去年7月被民政部列入“山寨組織”名單。

  按照合同,培訓課程是為了讓孩子們發揮自己的語言天賦和個性,課程以做遊戲、老師提問和孩子們發言這樣的模式,進行拍攝輔導。課前,老師説會留15分鐘的時間,請家長進去參觀,但最後卻不了了之。

  程女士印象中,唯一一次家長被允許進課堂參觀五分鐘時,孩子們正在背《弟子規》中的兩個句子。程女士向老師詢問兒子的狀況,老師便安撫她説,月月比較“慢熱”,但輔導輔導就不會有問題,回家也不需要做額外功課。

  同樣將四歲的兒子送去劇組培訓的林女士告訴記者,培訓課非常混亂:“十幾個孩子圍坐在一間教室裏,一個老師提問,挑一個孩子回答,其他孩子就坐在下面無所事事,看起來毫無參與感。”

  林女士説培訓的教室更是簡陋不堪,門上還寫著“化粧間”。裏面的椅子是折疊椅,甚至在椅子不夠的情況下,會讓兩個孩子坐在一張椅子上。

  四堂課後就“錄節目”

  簽訂合同時,程女士被告知錄製節目前,孩子要上12堂課。然而劇組卻在11月16日,通過短信告知程女士11月20日就要進行錄製,而當時月月僅上了四堂課。

  程女士等家長説,錄製場地選在七寶徐龍路某公司辦公樓下的一個接待區。錄製的現場不讓家長進去,不過在家長們的要求下,節目組還是讓家長進去觀摩了一段時間。家長們看到現場非常混亂,擺放的道具有些根本沒有拆封,程女士覺得這與節目組之前宣傳時説的“很有經驗”不符。

  説起錄製過程,程女士憤憤不平,覺得兒子當時就像個道具,被工作人員擺來擺去。整個錄製過程,只説了一兩句話,與之前節目組的承諾相去甚遠。

  剪輯好的節目,被節目組上傳到XX藝網站。程女士給記者看了時長21分鐘的節目視頻,標題為《熊孩子也來做慈善啦!!!》,節目形式為主持人向孩子們提問,中間穿插了小品和採訪等環節。

  視頻中可以看到,劇組全稱為“中國花漾熊孩子”,旗下還有一檔視頻節目叫做“城市超市”,前半段由一位名叫煊煊的主持人帶著幾個孩子,在七寶的一家城市超市購物,後半段則是以課堂討論的形式交流購物心得。

  帶著5歲的兒子去錄“城市超市”節目的李先生告訴記者,自己是清早將兒子送去這家超市的。節目組將孩子分成六個一組,輪流拍攝,現場異常混亂。兩個工作人員帶著六個孩子在超市購物時,李先生甚至看到幾個年幼的孩子,在無人看護的情況下,自己乘超市的自動扶梯上樓。

  林女士告訴記者,兒子目前還不知道事情的真相,自己能瞞就瞞。當初她也是看中了該電影製片廠的名頭。錄節目前,兒子還興衝衝的告訴爺爺奶奶,説自己要上電視了,讓爺爺奶奶別忘了看。如果有天他發現都是假的,不知道會多傷心!

  節目組負責人的微信朋友圈曾發信息説,他們的節目會在上海地鐵裏播放節目視頻。今年1月20日下午5點50分,“城市超市”的節目在某頻道放映,竟然是插在廣告環節之中,節目右上角還有“投播熱線”字樣。

  除了所謂的電視節目,節目組還召集過孩子們拍微電影,馮女士的兒子就被安排拍了《熊孩子微電影》,馮女士向記者出示了劇本,劇本非常簡單,有些段落前言不搭後語。

  培訓老師自曝遭欠薪

  那次錄製拍攝之後,節目組告訴程女士,會再聯繫她安排之後的培訓課程。兩周後,節目組來了電話,但程女士表示培訓時間跟孩子別的興趣班衝突了,節目組説再聯繫她換時間,但從此再無音信。

  1月8日,一位自稱被節目組拖欠工資的王老師將程女士拉入“熊孩子退費群”,程女士這才知道到,自己和孩子可能都被騙了。

  1月14日,程女士等幾位家長前往攝影棚去找節目組,對該節目組的資質提出質疑,要求節目組出示合同上所列公司的營業執照。家長們足足等了三個小時,才等來了一份上海普兢投資諮詢有限公司的營業執照副本。

  記者了解到,這家註冊在閔行鶴慶路398號的公司,是一家諮詢類的公司,根本沒有教育培訓和影視文化娛樂服務許可。

  記者聯繫到被欠薪的王老師。王老師向記者提供了“熊孩子節目組”負責人、拍攝負責人以及教務的聯繫電話,記者依次撥打了電話,均無人接聽。

分享到: